-
公开(公告)号:CN108285518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149857.8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8G18/48 , C08G18/50 , C08J9/12 , C08J9/14 , C08G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纶基聚氨酯硬质泡沫及其制备方法,该芳纶基聚氨酯硬质泡沫在制备原料的白料中,含有芳纶基聚醚多元醇组份。所述的芳纶基聚醚多元醇是,以对位芳纶粉末或对位芳纶生产过程的排出的次品芳纶为原料,制备出的芳纶基聚醚多元醇。本发明将芳纶基聚醚多元醇添加到4110A聚醚中作白料,可显著提高聚氨酯硬泡耐温性和压缩强度,并实现了低分子量次品芳纶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大大降低了芳纶生产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0482945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149984.4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69/82 , C07C67/08 , B01J27/1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7/08 , B01J27/188 , C07C69/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苯二甲酸二(二元醇单烷基醚)酯的合成方法,以对苯二甲酸和二元醇单烷基醚为原料,在活性炭固载磷钨酸亚锡催化剂和正丁醚脱水剂作用下,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对苯二甲酸二(二元醇单烷基醚)酯;活性炭固载磷钨酸亚锡催化剂的用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的3~10%;对苯二甲酸与二元醇单烷基醚的摩尔比为1:2.3~3.0;脱水剂正丁醚用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的20~60%;反应温度为190~230℃;反应时间为2~6h。该合成方法中,催化剂活性炭固载磷钨酸亚锡具有使用方便、活性好、稳定性高、对设备腐蚀性低、与反应产物分离方便、可多次循环使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9460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1225241.7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B32B27/02 , B32B27/34 , B32B27/12 , B32B33/00 , B32B37/00 , B32B37/06 , B32B37/10 , D06N3/00 , D06N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纶基环氧树脂/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芳纶基环氧树脂/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包括芳纶纤维产品和位于芳纶纤维产品表面的改性环氧树脂层,改性环氧树脂层的制备原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芳纶基环氧树脂1~6份;非芳纶基环氧树脂15~30份;芳香二胺类固化剂10~17份;稀释剂1~3份。本发明中所述芳纶基环氧树脂保留了芳纶的骨架,兼具芳纶和环氧树脂特性,故芳纶基环氧树脂与芳纶纤维有亲和性,使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与芳纶纤维间具有机械吸附、氢键吸附等作用力,增强了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与芳纶纤维的界面结合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829458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149984.4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69/82 , C07C67/08 , B01J27/1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苯二甲酸二(二元醇单烷基醚)酯的合成方法,以对苯二甲酸和二元醇单烷基醚为原料,在活性炭固载磷钨酸亚锡催化剂和正丁醚脱水剂作用下,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对苯二甲酸二(二元醇单烷基醚)酯;活性炭固载磷钨酸亚锡催化剂的用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的3~10%;对苯二甲酸与二元醇单烷基醚的摩尔比为1:2.3~3.0;脱水剂正丁醚用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的20~60%;反应温度为190~230℃;反应时间为2~6h。该合成方法中,催化剂活性炭固载磷钨酸亚锡具有使用方便、活性好、稳定性高、对设备腐蚀性低、与反应产物分离方便、可多次循环使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4911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1225240.2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芳纶基环氧树脂、非芳纶基环氧树脂、稀释剂和胺类固化剂混合,得到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将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体系涂覆于芳纶纤维产品,得到预浸料;将所述预浸料叠层后,进行真空辅助成型,得到所述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实现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温固化,同时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界面结合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82945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149719.6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对苯二甲酸二(二元醇单烷基醚)酯的合成方法,以对苯二甲酸和二元醇单烷基醚为原料,在离子液体催化剂[Py-(CH2)3-SO3H]Cl-xSnCl2和正丁醚脱水剂共同作用下,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对苯二甲酸二(二元醇单烷基醚)酯;其中,[Py-CH2)3-SO3H]Cl-xSnCl2用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的1~10%;对苯二甲酸与二元醇单烷基醚的摩尔比为1:2.1~3.0;反应温度为210~230℃;反应时间为2~4h。该合成方法,催化剂活性好、稳定性高、对设备腐蚀性低、催化剂与反应产物在常温条件下即可进行过滤分离、可多次循环使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82945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149719.6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7/08 , B01J31/0291 , C07C69/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对苯二甲酸二(二元醇单烷基醚)酯的合成方法,以对苯二甲酸和二元醇单烷基醚为原料,在离子液体催化剂[Py-(CH2)3-SO3H]Cl-xSnCl2和正丁醚脱水剂共同作用下,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对苯二甲酸二(二元醇单烷基醚)酯;其中,[Py-(CH2)3-SO3H]Cl-xSnCl2用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的1~10%;对苯二甲酸与二元醇单烷基醚的摩尔比为1:2.1~3.0;反应温度为210~230℃;反应时间为2~4h。该合成方法,催化剂活性好、稳定性高、对设备腐蚀性低、催化剂与反应产物在常温条件下即可进行过滤分离、可多次循环使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047429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711354416.3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8G59/04 , D06M15/55 , D06M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纶基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芳纶粉末为原料,先与金属化试剂反应,在活化的芳纶酰胺基团上接上多个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或其混合物,引入反应性官能团羟基,再用环氧氯丙烷(ECH)进行开闭环反应,制得液体芳纶基环氧树脂。本发明的对位芳纶原料可以是低分子量芳纶或正品芳纶粉末;芳纶粉末金属化改性使用的金属钠、氢氧化钠、甲醇钠相比氢化钠而言具有使用方便、产生氢气较少等优点;羟烷基化反应后的碱金属化合物可直接用作ECH环氧化反应的原料,制备环氧树脂工艺简单,环氧值高;芳纶基环氧树脂黏度低,反应活性高,少量掺入E‑51中,固化物的拉伸性能、抗冲击性能、弯曲强度等得到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44911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25240.2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芳纶基环氧树脂、非芳纶基环氧树脂、稀释剂和胺类固化剂混合,得到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将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体系涂覆于芳纶纤维产品,得到预浸料;将所述预浸料叠层后,进行真空辅助成型,得到所述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实现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温固化,同时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界面结合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285518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0149857.8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8G18/48 , C08G18/50 , C08J9/12 , C08J9/14 , C08G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纶基聚氨酯硬质泡沫及其制备方法,该芳纶基聚氨酯硬质泡沫在制备原料的白料中,含有芳纶基聚醚多元醇组份。所述的芳纶基聚醚多元醇是,以对位芳纶粉末或对位芳纶生产过程的排出的次品芳纶为原料,制备出的芳纶基聚醚多元醇。本发明将芳纶基聚醚多元醇添加到4110A聚醚中作白料,可显著提高聚氨酯硬泡耐温性和压缩强度,并实现了低分子量次品芳纶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大大降低了芳纶生产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