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3990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533480.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9J105/08 , C09J189/00 , B27K3/36 , B27K3/34 , B27K3/12 , B27K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材胶黏剂以及具有阻燃、疏水及自胶合性能的木材的制备方法。属于木材胶黏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木材胶黏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组分A为壳聚糖溶液,组分B为大豆分离蛋白溶液。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木材的制备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速生木材分别循环浸渍于壳聚糖溶液和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中,烘干后速生木材表面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且制备的木材具有自胶合性能,无需再进行改性或补充胶黏剂,通过热压即可制得胶合板。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均为天然生物质材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及原理简单,提高了木材疏水与阻燃性能的同时也开拓了胶合板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907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35876.1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造板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涂辅助自胶合的新型胶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喷涂辅助自胶合的新型胶合板的制备方法,将带正电荷的壳聚糖和带负电荷的大豆分离蛋白通过喷涂的方式自组装于单板表面,采用层层组装技术,利用正负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及自粘结特性,仅通过热压工艺即可制得胶合板。整个工艺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且均为天然生物质材料、来源广泛,不额外引入加工助剂、绿色环保,可再生且成本低,同时不涉及到醛类物质的使用,尤其是本发明通过喷涂辅助技术所得胶合板的胶合强度高,能够有效满足高性能胶合板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399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33480.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9J105/08 , C09J189/00 , B27K3/36 , B27K3/34 , B27K3/12 , B27K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材胶黏剂以及具有阻燃、疏水及自胶合性能的木材的制备方法。属于木材胶黏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木材胶黏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组分A为壳聚糖溶液,组分B为大豆分离蛋白溶液。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木材的制备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速生木材分别循环浸渍于壳聚糖溶液和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中,烘干后速生木材表面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且制备的木材具有自胶合性能,无需再进行改性或补充胶黏剂,通过热压即可制得胶合板。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均为天然生物质材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及原理简单,提高了木材疏水与阻燃性能的同时也开拓了胶合板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9070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335876.1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造板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涂辅助自胶合的胶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喷涂辅助自胶合的胶合板的制备方法,将带正电荷的壳聚糖和带负电荷的大豆分离蛋白通过喷涂的方式自组装于单板表面,采用层层组装技术,利用正负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及自粘结特性,仅通过热压工艺即可制得胶合板。整个工艺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且均为天然生物质材料、来源广泛,不额外引入加工助剂、绿色环保,可再生且成本低,同时不涉及到醛类物质的使用,尤其是本发明通过喷涂辅助技术所得胶合板的胶合强度高,能够有效满足高性能胶合板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34259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19554.6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木材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壳聚糖‑茶多酚修饰的阻燃疏水改性木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壳聚糖‑茶多酚修饰的阻燃疏水改性木材的制备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浸渍方式,将速生木材分别浸渍于壳聚糖溶液和茶多酚溶液中,烘干后速生木材表面通过静电吸附壳聚糖和茶多酚形成疏水阻燃表面,无需后续表面能物质或其他阻燃剂再修饰即可获得疏水阻燃双重特性的材料。并且,本发明制备过程及原理简单,原料来源广泛、绿色环保、可再生,且改性后能够保留木材本身纹理特征,颜色自然美观,在高品质改性木材制备领域具有极具竞争力的工业化生产可行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