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7850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573585.1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鹅掌楸组培快繁方法,属于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杂交鹅掌楸组培苗的根节段培养得到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两次,培养得到继代两次的愈伤组织;将继代两次的愈伤组织培养得到不定芽;将不定芽培养得到杂交鹅掌楸的生根植株。本发明确定了终浓度为0.1mg/L6‑BA和0.1mg/L NAA组合为杂交鹅掌楸根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终浓度为0.05mg/L NAA+0.5mg/L 6‑BA组合为愈伤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该培养方法简化了常规组培育苗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开发了一种新的杂交鹅掌楸组培繁殖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2725356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183041.9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鹅掌楸转录因子LcbHLH16421基因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鹅掌楸bHLH家族序列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测序和同源比较,克隆得到LcbHLH16421转录因子基因。对LcbHLH16421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获得T1代种子;将LcbHLH16421转基因拟南芥T2代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同时放入4℃低温处理3d,表型观察发现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受到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小,而野生型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且叶片有萎蔫现象。结果表明鹅掌楸LcbHLH16421基因可以增强拟南芥植株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在提高植物低温胁迫的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739738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711258288.2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鹅掌楸纤维素合酶基因LcCESA1及其表达蛋白和应用,LcCESA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表达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将克隆得到的中国鹅掌楸纤维素合酶基因LcCESA1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至拟南芥中,通过筛选与培育,最终获得T3代纯合转基因植株;通过观察野生型拟南芥与转基因拟南芥的显微结构,发现转基因拟南芥的茎段维管束组织细胞细胞壁和叶片组织细胞细胞壁的厚度,均与野生型拟南芥存在差异,可见LcCESA1基因对拟南芥茎段维管束组织细胞细胞壁和叶片组织细胞细胞壁均有影响,可促进纤维素的积累,将具有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5400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43378.4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鹅掌楸基因组的SNP标记的筛选方法,以北美鹅掌楸‘NK’和鹅掌楸‘LS’杂交获得的F1代个体为材料,以测序得到的鹅掌楸参考基因组为基础,运用Primer5.0软件设计PCR扩增引物并检验引物的扩增效率和特异性,从中挑选27个候选SNP位点进行引物设计,经过PCR扩增后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筛选结果,并通过种源材料验证,最终获得鹅掌楸基因组的SNP标记。本发明从鹅掌楸基因组数据库中挑选了27个SNP位点进行了引物合成,经过PCR扩增检测后送出测序,结果显示,所有的位点都为真实的SNP位点,说明SNP位点质量可靠,所用标准较好,得到的高质量SNP标记可用于遗传连锁图谱等后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92563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771509.1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杂交鹅掌楸抗逆性转录因子LhICE1和LhICE2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杂交鹅掌楸抗逆性转录因子LhICE1和LhICE2,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对应SEQ ID NO.1‑2。本发明以杂交鹅掌楸的叶片组织为材料,通过克隆得到杂交鹅LhICE1、LhICE2转录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过表达载体,分别转入拟南芥和杂交鹅掌楸中,得到抗性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转入鹅掌楸LhICE1、LhICE2转录因子的拟南芥可以显著增强对‑8℃低温的耐性,转入LhICE1、LhICE2转录因子的杂交鹅掌楸可以显著增强对0℃低温、盐和PEG渗透胁迫的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5165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306968.2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杂交鹅掌楸耐低温基因CBFs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杂交鹅掌楸耐低温基因CBFs,包括LhCBF6基因和/或LhCBF7基因和/或LhCBF9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对应SEQ ID NO.1‑3。本发明以杂交鹅掌楸的叶片组织为材料,通过克隆得到杂交鹅LhCBF6、LhCBF7、LhCBF9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过表达载体,转入拟南芥中,得到抗性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转入鹅掌楸LhCBF6、LhCBF7、LhCBF9基因可以显著增强拟南芥对低温胁迫的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70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21621.1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杂交鹅掌楸C136的方法,属于植物快繁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杂交鹅掌楸C136组培苗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获得杂交鹅掌楸C136顶芽后接种到含有秋水仙素的液体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加倍诱导处理;将加倍诱导处理后的顶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进行植株再生培养,筛选出染色体数为4n的生根苗;将生根苗再生植株的茎段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最终纯化培养筛选得到四倍体杂交鹅掌楸C136。结果表明,在含0.3%(w/v)秋水仙素的液体诱导培养基中处理72h,四倍体诱导率最高。该方法简单高效,为杂交鹅掌楸的四倍体育种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604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01796.4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杂交鹅掌楸转基因方法,属于遗传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杂交鹅掌楸转基因方法,将杂交鹅掌楸顶芽接种于发根农杆菌平板菌中,共培养并且筛选得到根部转化的嵌合体杂交鹅掌楸转基因植株。本发明构建的转基因植株根系的根尖处具有较强绿色荧光,而未转化根尖无绿色荧光;诱导获得的杂交鹅掌楸荧光毛状根中,rolB、NeoR、TIP和SBP基因均能扩增出条带,表明这些荧光毛状根均为发根农杆菌诱导的转基因毛状根,使用该体系将目的基因转入杂交鹅掌楸根系中是快速可行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166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420100.4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4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鹅掌楸转录因子LcbHLH02399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和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鹅掌楸bHLH家族序列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测序和同源比较,克隆得到编码bHLH转录因子的LcbHLH02399基因。对LcbHLH02399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杂交鹅掌楸愈伤,通过液体培养,获得转基因杂交鹅掌楸;比较LcbHLH02399转基因杂交鹅掌楸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在4℃光照培养箱中低温处理3d的表型,发现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受到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小,而野生型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且叶片有萎蔫现象。结果表明鹅掌楸LcbHLH02399基因可以增强鹅掌楸植株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在提高植物低温胁迫的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660250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810543424.0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鹅掌楸林分后代树种类型的鉴定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该方法包括:1)提取后代树种的叶片DNA;2)进行SSR‑PCR检测;3)后代树种判定,电泳能特异性扩增出112bp的产物为中国鹅掌楸,能特异性扩增出124bp的产物为北美鹅掌楸,能特异性扩增出112bp和124bp 2种产物为杂交鹅掌楸。本发明的鹅掌楸林分后代树种类型的鉴定方法,具有重复性与稳定性好等优点,既可对鹅掌楸天然林以及人工林后代树种类型,进行有效鉴定,尤其是处于幼苗阶段的鹅掌楸天然林人工林的后代,又可对种子园的种子是中国种、北美种、还是杂交种进行鉴定,速度快,效率高,结果准确,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