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6768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22093.0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率型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氧氟沙星的方法,属于抗生素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加有荧光探针GSH‑CuNCs的待测溶液的荧光强度,与GSH‑CuNCs的荧光强度相比,如在510nm处发出的绿色荧光强度有增强,则待测溶液中含有氧氟沙星成分。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成本低等优点,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在实际水样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加标回收率,检测结果可靠,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6022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03708.5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TCs的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加有荧光探针PEI‑CuNCs、金属镁离子缓冲液的待测溶液的荧光强度,与PEI‑CuNCs的荧光强度相比,如410nm处的蓝色荧光有降低,515nm处的绿色荧光强度有增强,则待测溶液含有TCs。本发明在弱酸性条件下基于荧光探针PEI‑CuNCs和Mg2+增敏的双信号比率型荧光传感器能够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TCs,在实际水样和牛奶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加标回收率,检测结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16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1659940.2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金霉素的方法,属于抗生素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在酸性缓冲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PEI、金属离子Na+及待测溶液形成待测体系,采用荧光光度分析仪检测待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在425nm处的荧光强度有增强,则待测溶液中含有CTC。本发明构建检测CTC的荧光增敏法简便、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昂贵的仪器以及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在保留快速检测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测方法稳定性差、难以现场检测和不易可视化的问题,且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676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22093.0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率型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氧氟沙星的方法,属于抗生素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加有荧光探针GSH‑CuNCs的待测溶液的荧光强度,与GSH‑CuNCs的荧光强度相比,如在510nm处发出的绿色荧光强度有增强,则待测溶液中含有氧氟沙星成分。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成本低等优点,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在实际水样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加标回收率,检测结果可靠,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2600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16670.5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CTC的方法,属于四环素类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加有荧光探针PEI‑CuNCs、表面活性剂的待测溶液的荧光强度,与PEI‑CuNCs的荧光强度相比,如425nm处出现新的蓝色荧光发射带,500nm处的蓝绿色荧光降低,则待测溶液中含有CTC成分。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成本低等优点,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在实际水样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加标回收率,检测结果可靠,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16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59940.2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金霉素的方法,属于抗生素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在酸性缓冲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PEI、金属离子Na+及待测溶液形成待测体系,采用荧光光度分析仪检测待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在425nm处的荧光强度有增强,则待测溶液中含有CTC。本发明构建检测CTC的荧光增敏法简便、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昂贵的仪器以及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在保留快速检测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测方法稳定性差、难以现场检测和不易可视化的问题,且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成本低的优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