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65371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1019517.6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15/3452 , F16J15/406
Abstract: 本技术是一种双向旋转自泵送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以克服现有双向旋转流体动压机械密封需要辅助循环系统协助工作、缺乏抗颗粒干扰能力的缺陷,其由动环、动环用O形圈、静环、静环用O形圈、弹簧、静环座组成,动环端面包括螺旋槽、密封堰和密封坝,静环端面外径侧加工成锥面,采用流体泵出和流体泵入的方式产生不同旋向时的流体动压;动环正向旋转,来自于密封腔、通过引流孔道布满螺旋槽的介质,被螺旋槽的凸面加速成高速流体,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凹面向动环外径侧流动而泵出至密封腔;动环反向旋转,密封腔内的介质沿螺旋槽的凹面楔入,向动环内径侧流动而泵入至螺旋槽根部变为高压流体,在压差作用下,通过引流孔道重新流进密封腔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764488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711184911.4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M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面接触压力和密封介质压力能够准确调节,重复性、再现性好,测试准确度高的机械密封泄漏测试方法和装置。它是以静环、静环座、动环、动环座围成密封腔,以弹性元件对静环座加压,通过改变弹性元件的弹力改变端面接触压力;当密封介质进入密封腔内并达到一定初始压力后,停止送入密封介质,在动环转动或者不转动时,监测不同时刻密封腔内密封介质的压力,以获得不同端面接触压力、不同初始压力下的机械密封动态或静态泄漏率;当向密封腔内不断送入密封介质以保持密封介质压力不变,在动环转动或者不转动时,监测不同时刻送入密封腔内的密封介质流量,以获得不同端面接触压力、不同密封介质压力下的机械密封静态或动态泄漏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76448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184911.4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M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面接触压力和密封介质压力能够准确调节,重复性、再现性好,测试准确度高的机械密封泄漏测试方法和装置。它是以静环、静环座、动环、动环座围成密封腔,以弹性元件对静环座加压,通过改变弹性元件的弹力改变端面接触压力;当密封介质进入密封腔内并达到一定初始压力后,停止送入密封介质,在动环转动或者不转动时,监测不同时刻密封腔内密封介质的压力,以获得不同端面接触压力、不同初始压力下的机械密封动态或静态泄漏率;当向密封腔内不断送入密封介质以保持密封介质压力不变,在动环转动或者不转动时,监测不同时刻送入密封腔内的密封介质流量,以获得不同端面接触压力、不同密封介质压力下的机械密封静态或动态泄漏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605819B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0151726.4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奥林维尔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温自复叠式制冷装置及制冷方法,制冷装置包括通过预冷换热器联系起来的预冷单元和多元制冷剂循环单元;主压缩机、主冷凝器、预冷换热器的介质通道I B、回热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分换热器的高温介质流道I A、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分换热器的高温介质流道I A、主节流元件、主蒸发器的介质通道II A、第二分换热器的低温介质流道II B、第一分换热器的低温介质流道I B、回热器的介质通道IIIB顺次连接;在介质通道IIIA的出口端和介质通道IIIB的进口端之间设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泄压阀、储液罐和第二节流元件的泄压旁路。使用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方法。本发明具有启动时间短,可快速达到目标温度,以及运行安全、节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28692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010556759.X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K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面密封摩擦表面温度的测量方法。在静环密封面背面同一直径上周向均布加工n个φ1的轴向盲孔,盲孔底面距离动、静环摩擦端面分别为h1,h2,…,hn mm,采用绝缘胶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埋入盲孔中,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沿被密封设备的端盖内孔壁引出。将试验过程中n处测得的温度回归成温度-距离端面深度曲线T=f(h),利用外插法求取h=0处的端面温度即为端面摩擦温度。由于开设孔是盲孔,保证了密封端面的完整性;盲孔深度未加特别限制,克服了加工无限贴近摩擦端面盲孔的困难以及热阻对测量的影响,因此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适于现场装置对端面密封的摩擦面温度的监控和试验装置对各种端面密封的摩擦面温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445052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424248.7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用于零散气源点的沼气液化工艺及装置,包括多元混合制冷剂预冷单元、多元混合制冷剂循环单元和液化与贮存单元。多元混合制冷剂预冷单元与混合制冷剂循环单元组成类复叠式制冷循环,获得低温,冷却冷凝液化与贮存单元中流动的原料沼气成液体;液化与贮存单元由回热器、原料沼气压缩机、冷箱、贮罐进口截止阀及贮罐组成;多元混合制冷剂循环单元由主压缩机、油分离器、主冷凝器、回热器、预冷换热器、冷箱、主节流阀和回油电磁阀组成;多元混合制冷剂预冷单元由副压缩机、副冷凝器、预冷换热器、副节流阀组成。本发明采用回热器、多股流板式换热器,大大提高了装置效率,采用节流阀一次节流,流程简单,控制和调节方便,投资少,便于移动、撬装。
-
公开(公告)号:CN102411669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11683.1
申请日:2011-07-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役接触式机械密封泄漏率预测技术。利用动、静环磨损过程中密封界面形貌演变规律,以及因动、静环磨损减薄和O形圈应力松弛形成的主、次密封界面接触压应力变化规律,确定运行一定时间后密封界面的形貌参数以及动、静环密封界面及其所用O形圈与其内、外径处接触界面的载荷,并通过逾渗理论、接触力学理论和分形理论,获得此刻动、静环密封界面及其所用O形圈与其内、外径处接触界面间的逾渗通道特征尺寸;计入被密封介质的表面张力和离心力的影响,再利用Navier-stokes方程预测在役接触式机械密封的泄漏状态。该方法简便、实用,可有效解决机械密封频繁更换或过期失效引发事故问题,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05819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51726.4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奥林维尔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温自复叠式制冷装置及制冷方法,制冷装置包括通过预冷换热器联系起来的预冷单元和多元制冷剂循环单元;主压缩机、主冷凝器、预冷换热器的介质通道I B、回热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分换热器的高温介质流道I A、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分换热器的高温介质流道I A、主节流元件、主蒸发器的介质通道II A、第二分换热器的低温介质流道II B、第一分换热器的低温介质流道I B、回热器的介质通道IIIB顺次连接;在介质通道IIIA的出口端和介质通道IIIB的进口端之间设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泄压阀、储液罐和第二节流元件的泄压旁路。使用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方法。本发明具有启动时间短,可快速达到目标温度,以及运行安全、节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28692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010556759.X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K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面密封摩擦表面温度的测量方法。在静环密封面背面同一直径上周向均布加工n个φ1的轴向盲孔,盲孔底面距离动、静环摩擦端面分别为h1,h2,…,hn mm,采用绝缘胶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埋入盲孔中,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沿被密封设备的端盖内孔壁引出。将试验过程中n处测得的温度回归成温度-距离端面深度曲线T=f(h),利用外插法求取h=0处的端面温度即为端面摩擦温度。由于开设孔是盲孔,保证了密封端面的完整性;盲孔深度未加特别限制,克服了加工无限贴近摩擦端面盲孔的困难以及热阻对测量的影响,因此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适于现场装置对端面密封的摩擦面温度的监控和试验装置对各种端面密封的摩擦面温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411669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110211683.1
申请日:2011-07-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役接触式机械密封泄漏率预测技术。利用动、静环磨损过程中密封界面形貌演变规律,以及因动、静环磨损减薄和O形圈应力松弛形成的主、次密封界面接触压应力变化规律,确定运行一定时间后密封界面的形貌参数以及动、静环密封界面及其所用O形圈与其内、外径处接触界面的载荷,并通过逾渗理论、接触力学理论和分形理论,获得此刻动、静环密封界面及其所用O形圈与其内、外径处接触界面间的逾渗通道特征尺寸;计入被密封介质的表面张力和离心力的影响,再利用Navier-stokes方程预测在役接触式机械密封的泄漏状态。该方法简便、实用,可有效解决机械密封频繁更换或过期失效引发事故问题,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