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废弃药用包装塑料的微孔抗菌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2118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510481336.9

    申请日:2015-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先制备改性纳米纤维素及碳酸钙粉,然后将塑料、钙锌稳定剂、改性碳酸钙粉及甲壳素混匀并挤出反应得改性塑料粒子;再将改性纳米纤维素、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水杨酸及尿素与改性塑料粒子混匀、挤出得到改性纳米纤维素改性塑料粒子;最后取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十八烷基二甲基(3‑甲氧基硅烷基丙基)氯化铵、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柠檬酸、小苏打,并与改性纳米纤维素改性塑料粒子混匀、挤出成型。本发明生产制造方便,具有微孔结构,泡孔均匀、稳定,力学性能优良,密度低,可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抗菌,同时可对废弃药用包装塑料进行废物利用,降低产品原料成本,可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绿色、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种基于废弃药用包装塑料的微孔抗菌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211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81336.9

    申请日:2015-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先制备改性纳米纤维素及碳酸钙粉,然后将塑料、钙锌稳定剂、改性碳酸钙粉及甲壳素混匀并挤出反应得改性塑料粒子;再将改性纳米纤维素、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水杨酸及尿素与改性塑料粒子混匀、挤出得到改性纳米纤维素改性塑料粒子;最后取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十八烷基二甲基(3-甲氧基硅烷基丙基)氯化铵、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柠檬酸、小苏打,并与改性纳米纤维素改性塑料粒子混匀、挤出成型。本发明生产制造方便,具有微孔结构,泡孔均匀、稳定,力学性能优良,密度低,可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抗菌,同时可对废弃药用包装塑料进行废物利用,降低产品原料成本,可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绿色、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种内增强轻质复合材料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79018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610898564.0

    申请日:2016-1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增强轻质复合材料板材及其制备方法,由微发泡塑木复合材料层及中空玻璃钢内增强层构成。微发泡塑木层由改性塑料颗粒、木粉、壳聚糖、氯化聚乙烯、硬脂酸、偶氮二甲酰胺、小苏打、柠檬酸混合压延而成。玻璃钢内增强层由中空柱管及其间的连接板材构成,中空柱管中央为中空管,外表面有V字形凹槽。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型独特,生产制造方便,传统的玻璃钢手糊及塑料混炼、模压工艺即可用于其生产及加工,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较高,所需劳动力较少,生产成本低,强度好,模量高,刚性大,抗蠕变,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弯曲变形,承载能力更强。适用于制作托盘、包装箱、铺板、货架板、车棚、屋顶、建筑模板等用品。

    苜蓿草/塑料复合材料装饰板

    公开(公告)号:CN204141222U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20577871.5

    申请日:2014-09-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苜蓿草/塑料复合材料装饰板,由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层塑木横板、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道塑木竖板和塑木弧形板构成;第一、二、三层横板、第一、五、八道竖板间形成形空心管,第四、五层横板、第一、二道竖板间,第四、五层横板、第二、五道竖板间,第六、七层横板、第五、六道竖板间,第六、七层横板、第六、七道竖板间,第七、八层横板、第三、四道竖板间,第七、八层横板、第四、七道竖板间均形成矩形空心管;第三、六层横板、第五、七道竖板及弧形板间形成Γ形空心管。本实用新型生产制造方便,成本低,防腐防虫防水,不老化开裂,不存在色差,强度高,可设计性强,可修饰性好,适用于制作墙裙、吊顶板、门套、相框等。

    塑木复合材料支撑板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857598U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20850701.9

    申请日:2016-08-05

    Abstract: 塑木复合材料支撑板由塑木顶板、立柱板、底板、上、下背板、斜、立及方筋板构成;立柱板上端和顶板左端相连,下端和底板右端相连,顶板和底板上有立式通孔,立柱板上有卧式通孔,上、下背板安装在立柱板上,右端和立柱板相连;斜筋板为直角三角形状筋板,横直角边和上背板相连,竖直角边和立柱板相连,顶端和顶板左端及立柱板顶端相连;立筋板位于上、下背板之间,上端和上背板相连,下端和下背板相连;方筋板位于下背板和底板之间,上端和下背板相连,侧边和立柱板相连,下端和底板相连。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体积小,稳定性好,质量较轻,强度高,刚性大,生产制造、运输、使用方便,可对多种固定板进行稳固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