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5668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042902.6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化传热综合实验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蒸汽系统、冷介质系统、换热系统以及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组成;其中换热系统由强化管换热器、光滑管换热器、空冷翅片换热器(5)和凝液罐(6)组成:强化管换热器与光滑管换热器并联平行;强化管换热器内的强化内管换热管(11)与光滑管换热器内的光滑管换热管(12)的内管分别通过管道与冷介质系统连接;蒸汽系统并联连接强化内管换热管(11)和光滑管换热管(12)壳程;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由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传感器以及控制面板组成。本发明用于化工原理教学实验中传热系数的测定;对不同传热介质、不同换热器的传热参数进行实验对比;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并上传至数据终端服务器或云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453820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68744.8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H01G1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级电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类钙钛矿氧化物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钙钛矿氧化物的结构式为AB1-yMyO3-δ;其中A位阳离子为Sr或Ba碱土金属离子的一种或混合;B位阳离子为Co;M为Ti、Nb、Fe、Sn、Cr或Mo中的一种或几种;0.05≤y≤0.2,0≤δ≤1。本发明涉及的钙钛矿氧化物,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设备,整个制备过程受环境影响小,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拓宽了超级电容器电极活性材料的范围,提供的电极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比电容,同时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是一种优异的超级电容器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495788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69137.3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1B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以含碳有机物为原料与ZnCl2固体粉末在干燥空气条件下充分混合;然后在惰性气氛下流化煅烧反应,得到多孔碳-ZnCl2复合物;将得到的多孔碳-ZnCl2复合物在盐酸溶液中处理,洗去多孔碳中的ZnCl2;再进行干燥,得到多孔碳成品。本发明的多孔碳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使用时,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富含微孔、介孔的多级孔道结构,使该多孔碳能够表现出出色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在400-700℃温度条件下,使用该熔融盐中Zn2+和Cl-诱导有机物前驱体进行碳化及活化成孔过程,具有活化剂可循环使用,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多种优势,非常适合用于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269674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123308.1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压储氢气瓶试验用温控与防爆一体化装置,包括抗爆壳体、温度压力感应器、氢气泄漏监测器、温控系统和缓冲罐,其中,壳体由高强度钢材制成,具有可容置待测储氢气瓶的容置腔,壳体上并开设有连通内外的氢气入口和惰性气体入口;温度压力感应器和氢气泄漏监测器均设于壳体的容置腔内,分别用于测量储氢气瓶内部的温度压力和氢气浓度;温控系统设于壳体的容置腔内,用于调节容置腔内的温度;缓冲罐经由导气管与抗爆壳体内的储氢气瓶连接,且所述导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此结构集防爆、温度控制、氢气泄漏监测于一体,使得利用氢气对储氢气瓶进行测试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269673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119297.X
申请日:2011-05-1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驱增压技术的快速充氢成套装备及方法,它包括预增储氢罐、气驱增压泵、被测储氢罐、第一压力传感器、PLC控制器、第一至四电磁阀、由相应的电磁阀控制的第一至四气控阀和第五电磁阀,气驱增压泵的进气口与被测储氢罐、预增储氢罐的对应出气管路相连,气驱增压泵的出气口与被测储氢罐、预增储氢罐的进气管路相连,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被测储氢罐的压力输出至PLC控制器,通过第五电磁阀控制气驱增压泵的开闭;通过第一至四电磁阀控制相应的第一至四气控阀开闭气路。本发明对高压氢气储罐进行充分的真实的储氢及快速充放试验,获得高压氢气储罐在承受反复充放氢气时所表现出来的防泄漏能力,充放氢气的速度快,具有高效、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567439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26813.7
申请日:2009-06-0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价铁源合成纳米级LiFePO4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以锂源、三价铁源和磷源化合物为原料,并按材料的化学计量配比进行配料,再加入一定量的助燃剂,溶于水中形成溶液或者均匀分散的乳浊液。令其自燃得到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再将制得的前驱体在炉中惰性气氛下焙烧,即可制得正极材料。该法采用廉价的三价铁源为原料,不仅工艺简单、成本降低,而且粒度和元素分布均匀,可制得纳米级颗粒,明显减少了能耗,符合环境要求,适合大规模生产,大大增快了该正极材料的工业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1308928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124397.X
申请日:2008-06-3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阳极负载功能涂层的以甲烷为主燃料的高温燃料电池系统。在电池的阳极外表面负载一层催化涂层,以甲烷为主燃料时,根据甲烷的部分氧化及内重整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增加阳极的抗积碳性能;其中所述的催化涂层的催化剂为NiO-Al2O3,RuO2-Al2O3或RuO2-CeO2中的一种,或者是在NiO-Al2O3中添加了La2O3和/或Li2O。该系统将甲烷部分氧化,重整反应优良催化剂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合,从而改善以甲烷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的性能。本发明明显提高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操作稳定性和阳极抗积炭性能,适合用于便携式燃料电池设备。同时尾气可以回收,尽可能的消除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29989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335108.6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固态电池的负极、该负极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固态电池。本发明是针对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的界面相容性较差,界面阻抗大,锂离子的传导受阻问题,提供一种全固态电池电解质界面修饰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通过金属氧化物、钛酸锂与金属锂反应形成复合负极,增加固态电解质与锂的亲和性,降低界面阻抗,提高锂离子的传导,有利于锂离子的沉积,从而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和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3606661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557436.6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机械化学法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以氧化石墨及相对廉价的微米级金属粉体为原料,按照一定的质量比进行配料,通过湿法球磨得到浆料,将浆料自然干燥并经过较短时间的中低温焙烧后,即可制得负极材料。该法不仅工艺简单,符合环境要求,可应用于工业生产,而且可制得纳米级颗粒,金属氧化物负载量高,材料性能好,适合做电池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638257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32616.1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级氧化亚锰-导电炭黑复合材料及合成方法。以商业化廉价的导电炭黑作为基底,与高锰酸钾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首先生成纳米级氧化锰纳米片-导电炭黑复合粒子,再经还原性气氛或惰性气氛焙烧得到最终的纳米级氧化亚锰-导电炭黑复合材料。该工艺操作简单符合环境要求,对反应设备要求低,且生产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工业生产。制备所得的氧化亚锰-导电炭黑复合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有着出色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