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2815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1910378734.6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南京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堵塞布水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进水系统、集气总管以及回流管系统,反应器本体顶端设有气液分离罐,反应器本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出水堰、三相分离器、集水管、上锥体部件以及下锥体部件,进水系统通过上锥体总管与上锥体部件相连,下锥体部件通过下锥体总管依次与回流管系统、集水管相连;三相分离器通过集气总管与气液分离罐相连;反应器本体内侧左右两端均设有反射板,反射板设置在集水管以及上锥体部件之间;反应器本体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出水堰相连;本发明通过设置上下锥体,从根源上解决了进水系统易堵塞问题,同时反应器底部死角问题的解决也提高了反应器的容器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56018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02328.5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用水深度处理树脂再生装置,属于树脂再生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再生反应器,再生反应器上设置有树脂加入口、再生液加入口和清水加入口;再生反应器内的底部倾斜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下方的再生反应器上设置有抽气口、和抽液口,所述抽气口和抽液口通过管道分别与再生反应器外的抽气泵和抽液泵相连,再生反应器底部还设置有树脂出口,树脂出口设置于过滤板的滤板底端处。本发明通过过滤板的倾斜设置,可以避免在再生罐筒体内设置抽滤管,从而避免了树脂架桥情况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分离出脱附液,改善了脱附液分离不彻底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6348551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611012007.0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IPC: C02F9/14 , C02F10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染行业生化尾水毒性削减、回用系统及处理方法,属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V型滤池、中间水池、磁性树脂反应器、厌氧塘、表面流湿地和生态塘,将磁性树脂反应器与生态塘、人工湿地等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组合,利用滤池过滤去除尾水中的悬浮有机物以降低浊度;利用磁性树脂吸附去除尾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以降低色度和生物毒性;利用塘‑湿地‑塘组合形成交替的“厌氧‑好氧”过程以进一步降低水体中有机质、氮、磷及毒害污染物浓度,形成一套运行稳定、出水达到地表水Ⅳ类以及美国EPA废水生物毒性标准、兼具景观功能的适用于印染纺织园区生化尾水回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865678B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710140991.7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IPC: C02F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粉末树脂再生的固定床系统及实现脱附液减量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固定床主体再生反应器,固定床主体再生反应器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并与风机相连,内部设置有穿孔布水管、树脂床层、曝气管和树脂分离器,底部开设有树脂排出口和脱附液排出口;固定床主体再生反应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再生液管;再生液储备罐底部的再生液出口管与再生液管相连通,脱附液排出口与脱附液储备罐上部的脱附液进口管相连,脱附液储备罐底部的脱附液储罐出口管与再生液管相连。本发明不仅可以防止粉末树脂再生时产生的机械破碎,还可以缩短粉末树脂的再生时间,提高再生效率,降低脱附液产量,适用于粉末树脂大规模应用的再生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46170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1029.1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饮用水源水中腐殖酸和富里酸的方法及生产系统,属于饮用水源水中天然有机质的资源回收与再利用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磁性树脂对所述饮用水源水进行吸附处理;S2.通过再生剂对磁性树脂进行洗脱,并得到树脂脱附液;S3.对所述树脂脱附液进行电渗析,并得到第二级淡化液;S4.所述第二级淡化液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洗脱、分离、酸化后,得到腐殖酸和富里酸;其中,步骤S1中,所述磁性树脂为NDMP‑3树脂,步骤S3中,所述第二级淡化液的含盐量为0.49~0.8%。本发明的主要用途是从饮用水源中提取出纯度高的低分子量的腐殖酸和富里酸。
-
公开(公告)号:CN10943748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55003.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盐城市盐龙湖饮用水源管理处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河流型水源地水体的生物预处理系统及方法,该方法是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的河流型水源地水体的生物预处理方法不需要新建构筑物、不用占用土地,是一种原位预处理方法。水源水经过自然沉淀后流入填料区,在水体自然流态和微孔曝气的双重作用下,与填料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水体的可生化性,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和COD的浓度,最后流入湿地植物区,利用植物-生物的同化、吸收、转化等作用进一步降低水源水中污染物质。该方法具有基建投资少、实施简单、运行稳定、效果显著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93523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08895.8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南京大学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净化过程中副产腐殖酸资源化再利用的工艺,该工艺流程为:待净化水通过泵输送入树脂吸附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充分反应,水体中的腐殖酸被树脂吸附,吸附饱和的树脂进入再生反应器实现树脂的脱附再生,在这过程中,吸附在树脂上的腐殖酸被再生剂(主要为无机盐)脱附并成为脱附液,实现腐殖酸的富集;脱附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无机盐和腐殖酸,经过电驱动膜实现再生剂与腐殖酸的分离,分离后的含腐殖酸废水进入超滤膜,可实现腐殖酸的进一步浓缩,该浓缩液中腐殖酸可满足液体肥料的浓度要求,从而实现水体中腐殖酸的资源化利用;同时,电驱动膜分离得到的无机盐可直接作为再生剂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224999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576095.5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34 , B01J49/50 , B01D61/422 , B01D6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渗析技术的树脂脱附液处置方法,属于树脂脱附液处置领域。其步骤包括:利用电渗析装置将树脂脱附液中有机组分和盐进行分离;浓缩液盐分可达15%左右,且CODMn低于100mg/L,可直接作为再生剂使用,实现了脱附液资源化利用,有效地节约了树脂的运行成本;淡化液盐分低于1%,混凝沉淀和臭氧氧化可有效降低其有机物含量,提高可生化性,可进行生化处理。本发明能够直接实现脱附液的循环利用,满足树脂脱附液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88115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77921.9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IPC: B01J4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床逆流再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离子交换树脂再生领域。包括旋流分离器、再生反应器、全混式树脂反应器、脱附液储罐和再生剂储罐,旋流分离器置于再生反应器顶部,旋流分离器上部与全混式树脂反应器连通,旋流分离器底部设置有树脂进口;再生反应器内设置有树脂床和树脂过滤器,底部设置有树脂排口和再生剂入口,树脂排口与全混式树脂反应器连通,再生剂入口分别与脱附液储罐、再生剂储罐相连通,再生反应器的一侧还设置有再生剂出口,该再生剂出口与脱附液储罐相连通。本发明能通过分离器、逆流有效地提高树脂再生效率,减少脱附液产量,避免树脂机械磨损,可配套大规模离子交换树脂应用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224999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576095.5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渗析技术的树脂脱附液处置方法,属于树脂脱附液处置领域。其步骤包括:利用电渗析装置将树脂脱附液中有机组分和盐进行分离;浓缩液盐分可达15%左右,且CODMn低于100mg/L,可直接作为再生剂使用,实现了脱附液资源化利用,有效地节约了树脂的运行成本;淡化液盐分低于1%,混凝沉淀和臭氧氧化可有效降低其有机物含量,提高可生化性,可进行生化处理。本发明能够直接实现脱附液的循环利用,满足树脂脱附液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