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54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34245.6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IPC: B01J29/00 , B01D53/86 , B01D53/44 , B01D53/88 , B01D53/00 , B01D53/32 , B01J35/50 , B01J35/30 , B01J29/03 , B01J2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等离子吸附‑催化的核壳催化剂,所述核壳催化剂的核层为Mn‑NaY,所述核壳催化剂的壳层为Mn‑MCM‑41;所述Mn‑NaY为锚定了超细纳米金属锰团簇的NaY;所述Mn‑MCM‑41为负载了纳米金属锰团簇的MCM‑41。该催化剂既可利用短寿命ROS和NTP进行协同催化,也可在微米级孔道中产生微放电,增强放电强度,促进臭氧生成,同时具备较高的催化性能与吸附性能,可以有效提高等离子体吸附‑催化体系下VOCs的降解效果,具备较高的可调控性,可适用于不同情形下不同种类的VOCs的去除,制备方法简单,技术要求低,可推广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5736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70919.1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浓度VOCs吸附‑原位变温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方法,属于有机废气治理领域。该方法是将低浓度VOCs的废气通入吸附床进行富集,富集过程中还包含了低温再生过程和高温再生过程,利用具有高吸附能力和催化臭氧氧化VOCs能力的双功能材料对低浓度VOCs废气进行吸附‑原位变温催化臭氧氧化再生,吸附过程VOCs去除率高,原位再生过程VOCs降解彻底,不产生固体废物,无二次污染,无需更换吸附剂。
-
公开(公告)号:CN113457367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0670919.1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浓度VOCs吸附‑原位变温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方法,属于有机废气治理领域。该方法是将低浓度VOCs的废气通入吸附床进行富集,富集过程中还包含了低温再生过程和高温再生过程,利用具有高吸附能力和催化臭氧氧化VOCs能力的双功能材料对低浓度VOCs废气进行吸附‑原位变温催化臭氧氧化再生,吸附过程VOCs去除率高,原位再生过程VOCs降解彻底,不产生固体废物,无二次污染,无需更换吸附剂。
-
公开(公告)号:CN1141629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111299353.2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IPC: C02F1/461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负载高{001}晶面二氧化钛粒子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粒子电极由颗粒活性炭和负载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具有高{001}晶面的二氧化钛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活性炭前处理、粉末活性炭与四氟化钛混合物的水热反应、高温热处理以及颗粒活性炭的挤压成型等步骤,采用四氟化钛作为钛源,利用氟与钛之间较高的结合能,在氟环境下使二氧化钛能够稳定地生长高表面能的{001}晶面,使制得的粒子电极在其应用的三维电解体系中,能够显著提高电催化氧化活性,促进难生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且能降低处理时间,延长使用寿命;填充到上流式三维电极反应器的固定床中进行电解酸性橙7的电解氧化实验,电解5min后酸性橙7的去除率达可到91.2%。
-
公开(公告)号:CN1161739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85011.9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IPC: B01J23/89 , C02F1/58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零价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水中三氯生高效还原脱氯降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毫米级金属铁浸于酸溶液中活化;配置金属溶液并向所述金属溶液中加入分散剂,以获得活性金属溶液;将活化后的金属铁置于活性金属溶液中,通入保护气体并在超声条件下进行反应,获得零价铁催化剂;所述金属溶液含有铜、银、镍、钴、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金属离子,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条件简单,制得的零价铁催化剂表面不易钝化,对三氯生的去除率高,反应后易分离,价格低廉,为水体中三氯生的高效降解及脱毒提供一种新型处理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558374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25085.4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IPC: C02F9/00 , C02F1/66 , C02F1/461 , C02F3/28 , C02F103/06
Abstract: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pH调节至3‑5,然后加入混凝剂,在15‑35℃下搅拌3‑10min,静置20‑60min后过滤,得到混凝沉淀段出水;步骤二,用碱液将混凝沉淀段出水的pH调节至9‑12,在15‑35℃下搅拌3‑10min,静置20‑60min后过滤,得到调碱沉淀段出水;步骤三,将调碱沉淀段出水进行电化学催化氧化,电流密度50‑100mA/cm2,电解时间为3‑6h,得到电催化氧化段出水;步骤四,将电催化氧化段出水送入反硝化滤池中进行脱氮处理,处理6‑12h,得到排放处理水,经各步骤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将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的COD浓度值降至100mg/L以下、总氮浓度降至50mg/L以下,色度降至50以下,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495645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4737.7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IPC: C02F9/14 , C02F1/32 , C02F3/30 , C02F103/20
Abstract: 一种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脱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养殖池的尾水送入固液分离装置中处理,以过滤尾水中的固体粪污;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得到的尾水经过生物膜反应器,以去除尾水中的氨氮和COD;步骤三,将步骤二处理得到的尾水送入反硝化滤池中,并将步骤一过滤得到的固体粪污送入反硝化滤池中,作为碳源与尾水混合处理,以去除尾水中的硝态氮;步骤四,对步骤三处理得到的尾水进行杀毒,再重新回送至养殖池进行利用;本申请利用固液分离装置处理得到的固体粪污作为反硝化过程中的有机碳源,结合填料中的硫磺和硫铁矿等自养反硝化供体,形成有效的自养异养混合反硝化系统,补充反硝化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碳源,减少碳源投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49975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31903.7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IPC: C02F3/28 , C08J9/12 , C08L75/06 , C08L3/02 , C08K13/04 , C08K7/26 , C08K3/34 , C08K5/098 , C08K3/26 , C08K3/3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氮除磷发泡填料及其制备方法,脱氮除磷发泡填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聚氨酯20‑70份、牡蛎壳粉10‑50份、淀粉10‑30份、硫铁矿粉5‑20份、滑石粉4‑10份、白炭黑2‑10份、硬脂酸锌0.5‑2份;脱氮除磷发泡填料的制备方法将聚氨酯20‑70份、牡蛎壳粉10‑50份、淀粉10‑30份、硫铁矿粉5‑20份、滑石粉4‑10份、白炭黑2‑10份、硬脂酸锌0.5‑2份熔融共混,通过超临界发泡工艺进行发泡制备脱氮除磷发泡填料,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制备的脱氮除磷发泡填料孔隙结构发达,自养反硝化脱氮以及除磷作用,能深度脱除污水中的氮磷,且产生污泥易于清理,水力停留时间短,长期使用无板结现象发生,适合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40843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0968072.0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天然碱母液的除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天然碱母液经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去除天然碱母液中的不溶性杂质,得到料液;步骤二,对料液进行光电催化氧化处理,在光源照射下,阳极采用掺硼金刚石电极、钌铱钛电极或氧化铅电极,阴极为不锈钢电极或钛电极,电流密度为0.05‑0.1A/cm2,电压为5‑10V,处理时间为10‑40min,得到反应料液;步骤三,对反应料液进行曝气处理,以使铁颗粒脱离阴极极板;步骤四,对曝气处理后的反应料液进行沉淀处理,并对沉淀处理后的反应料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步骤五,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即得到除铁的天然碱母液;铁操作过程中,不额外加入任何化学药剂,以使除铁后的天然碱母液产渣量小、总碱量损失少、除铁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84149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22332.6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IPC: B01J20/20 , C02F1/28 , C02F1/50 , A01N59/16 , A01P1/00 , C02F101/30 , C02F101/1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技术制备效率低,单质银负载量少的问题的一种快速制备载银活性炭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活性炭与稀硝酸溶液体积比不小于1:100g/mL配置于烧杯中,在95~100℃下煮沸30~60min,自然冷却后用超纯水洗涤至pH呈中性烘干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洗涤过的活性炭置于三口烧瓶中,加入超纯水完全浸没活性炭后,将温度升温至90~95℃搅拌5~10min;步骤三:向步骤二的混合液中加入硝酸银水溶液,采用碱溶液调节混合溶液的pH呈碱性;步骤四:加入还原剂,继续在90~95℃搅拌10~15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过滤,用超纯水洗涤5-6次,得到载银活性炭,并在100~110℃的烘箱中烘干后存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