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23824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10727268.0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铁微电池缓释碳源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本发明的碳铁微电池缓释碳源填料,由内核和外壳组成,内核为有机碳源混合材料,所述的外壳为水泥和高渗透性原料;所述的内核和外壳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内核:天然碳源材料25~40%,粘合剂2~5%,水20~37%,海绵铁15~25%,凹凸棒土10~15%,pH调节剂2~6%;外壳:凹凸棒土45~53%,硅藻土22~25%,普通硅酸盐水泥22~25%,水3~5%。本发明的填料和方法可将内核颗粒强度提高至70~105N/颗,同时,缓释外壳厚度降低至1~1.5mm,使碳铁在材料中分布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2107930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001391.5
申请日:2011-01-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氮固定化修复滤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地下水修复领域。该滤料由塑性粘结矿物、渗透性基料和无机阳离子交换基料或无机阴离子交换基料其中之一构成,其中各组分的重量含量为:塑性粘结矿物10~50%、渗透性基料1~10%、无机阳离子交换基料或无机阴离子交换基料40~80%。其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准备准备原料,将塑性粘结矿物和无机阳离子交换基料或无机阴离子交换基料原料全部粉碎至200目备用;将渗透性基料原料粉碎至50目备用;将粉碎后的原料充分混合后造粒滚动至球型;将得到的球型滤料煅烧。本发明修复滤料能与其他生物固化材料联合使用,同时还具有水阻系数小,几乎不短流无绕流等技术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830568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167301.5
申请日:2010-05-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氮污染的功能生物固定原位修复方法,属于地下水修复领域。该方法的步骤为固定化材料的制备、自养型脱氮菌的分离富集、微生物的固定化、将固定化载体在成井过程中填埋和运行处理。本发明选取了制备吸附剂的最佳载体材料制备得到固定化材料,从原生环境中富集脱氮微生物,经过固定之后,再投放到原生环境中去,确保细菌能够在地层的环境中生存和增殖,通过控制抽水井的出水量来控制反应的停留时间,达到最佳的脱氮效果。本发明对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氮污染有着明显的示范作用,处理效果好,适于推广到广大受氮污染地下水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04150613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41671.1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硝酸盐生物脱除的可渗透反应墙填充材料、系统及其填充方法,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本发明中的可渗透反应墙系统填充材料由生物缓释碳源材料、pH缓冲营养元素材料和菌群富集水处理填料混合组成,可渗透反应墙系统的工艺进、出区填充水处理滤料,工艺反应区中填充石英砂或玄武岩与填充材料的混合物,菌群富集水处理填料上接种了经过驯化的土著反硝化菌。本发明能灵活投加缓释碳源材料、缓释pH营养元素材料和水处理填料,避免了碳源材料亦是接种挂膜材料和修复区域土著微生物不足的弊端,出水区域水处理滤料能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10793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110001391.5
申请日:2011-01-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氮固定化修复滤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地下水修复领域。该滤料由塑性粘结矿物、渗透性基料和无机阳离子交换基料或无机阴离子交换基料其中之一构成,其中各组分的重量含量为:塑性粘结矿物10~50%、渗透性基料1~10%、无机阳离子交换基料或无机阴离子交换基料40~80%。其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准备准备原料,将塑性粘结矿物和无机阳离子交换基料或无机阴离子交换基料原料全部粉碎至200目备用;将渗透性基料原料粉碎至50目备用;将粉碎后的原料充分混合后造粒滚动至球型;将得到的球型滤料煅烧。本发明修复滤料能与其他生物固化材料联合使用,同时还具有水阻系数小,几乎不短流无绕流等技术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150613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441671.1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硝酸盐生物脱除的可渗透反应墙填充材料、系统及其填充方法,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本发明中的可渗透反应墙系统填充材料由生物缓释碳源材料、pH缓冲营养元素材料和菌群富集水处理填料混合组成,可渗透反应墙系统的工艺进、出区填充水处理滤料,工艺反应区中填充石英砂或玄武岩与填充材料的混合物,菌群富集水处理填料上接种了经过驯化的土著反硝化菌。本发明能灵活投加缓释碳源材料、缓释pH营养元素材料和水处理填料,避免了碳源材料亦是接种挂膜材料和修复区域土著微生物不足的弊端,出水区域水处理滤料能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964040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02673.8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积物氮营养盐污染的原位修复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原位修复桩,属于沉积物原位修复领域。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为:1)取氮固定化材料和缓释氧材料按照5~15:1质量比混合;2)混合好的材料装入原位修复桩中;3)将原位修复桩垂直插入到沉积物中,原位修复桩在待修复区域平面上均匀分布;4)将步骤1)混合好的材料覆盖于已打入所述的原位修复桩的沉积物表层得沉积物原位覆盖层,覆盖层厚度为20~30cm。该方法可以吸附沉积物中的氨氮,减少污染物质向上覆水的扩散,并提高沉积物和水界面的溶解氧,促进土著脱氮细菌的生长,加速沉积物中的氮素代谢出系统,达到地表水体沉积物原位修复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2964040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502673.8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积物氮营养盐污染的原位修复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原位修复桩,属于沉积物原位修复领域。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为:1)取氮固定化材料和缓释氧材料按照5~15:1质量比混合;2)混合好的材料装入原位修复桩中;3)将原位修复桩垂直插入到沉积物中,原位修复桩在待修复区域平面上均匀分布;4)将步骤1)混合好的材料覆盖于已打入所述的原位修复桩的沉积物表层得沉积物原位覆盖层,覆盖层厚度为20~30cm。该方法可以吸附沉积物中的氨氮,减少污染物质向上覆水的扩散,并提高沉积物和水界面的溶解氧,促进土著脱氮细菌的生长,加速沉积物中的氮素代谢出系统,达到地表水体沉积物原位修复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3723824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27268.0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铁微电池缓释碳源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本发明的碳铁微电池缓释碳源填料,由内核和外壳组成,内核为有机碳源混合材料,所述的外壳为水泥和高渗透性原料;所述的内核和外壳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内核:天然碳源材料25~40%,粘合剂2~5%,水20~37%,海绵铁15~25%,凹凸棒土10~15%,pH调节剂2~6%;外壳:凹凸棒土45~53%,硅藻土22~25%,普通硅酸盐水泥22~25%,水3~5%。本发明的填料和方法可将内核颗粒强度提高至70~105N/颗,同时,缓释外壳厚度降低至1~1.5mm,使碳铁在材料中分布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2491502B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110426869.9
申请日:2011-12-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修复用缓释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处理污水用材料领域。一种地下水修复用缓释氧材料,它包括内核材料和外壳材料;所述的内核材料是由释氧剂、塑性粘结矿物、pH缓冲剂和高渗透性材料组成;外壳材料是由塑性粘结矿物、pH缓冲剂、高渗透性材料组成。一种地下水修复用缓释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除高渗透性基料外的原料全部粉碎;(2)高渗透性基料原料中除石英砂外全部粉碎;(3)充分混合均匀,造粒;(4)添加外壳材料;(5)养护。本发明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地下水环境中的溶解氧含量,使地下水中的溶解氧达到所需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