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15848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611012006.6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IPC: C02F3/28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天然磁黄铁矿同步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和砷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水资源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a)材料准备:将天然磁黄铁矿破碎成颗粒,酸洗后用水冲洗至中性(b)菌种筛选:利用特定的筛选培养基从厌氧污泥中筛选以天然磁黄铁矿为硫源的硫自养反硝化菌作为目标菌种;(c)污水处理:取含硝酸盐和砷的地下水,接种目标菌种后置于含天然磁黄铁矿的反应器中进行反应;(d)固液分离。本发明利用天然磁黄铁矿作为硫自养反硝化菌的硫源进行反硝化,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转化为氮气;磁黄铁矿及其氧化产物能够利用化学沉淀和吸附等作用去除水中的砷,从而实现对地下水中硝酸盐和砷的同步高效去除。本方法运行方便,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7224999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576095.5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34 , B01J49/50 , B01D61/422 , B01D6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渗析技术的树脂脱附液处置方法,属于树脂脱附液处置领域。其步骤包括:利用电渗析装置将树脂脱附液中有机组分和盐进行分离;浓缩液盐分可达15%左右,且CODMn低于100mg/L,可直接作为再生剂使用,实现了脱附液资源化利用,有效地节约了树脂的运行成本;淡化液盐分低于1%,混凝沉淀和臭氧氧化可有效降低其有机物含量,提高可生化性,可进行生化处理。本发明能够直接实现脱附液的循环利用,满足树脂脱附液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88115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77921.9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IPC: B01J4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床逆流再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离子交换树脂再生领域。包括旋流分离器、再生反应器、全混式树脂反应器、脱附液储罐和再生剂储罐,旋流分离器置于再生反应器顶部,旋流分离器上部与全混式树脂反应器连通,旋流分离器底部设置有树脂进口;再生反应器内设置有树脂床和树脂过滤器,底部设置有树脂排口和再生剂入口,树脂排口与全混式树脂反应器连通,再生剂入口分别与脱附液储罐、再生剂储罐相连通,再生反应器的一侧还设置有再生剂出口,该再生剂出口与脱附液储罐相连通。本发明能通过分离器、逆流有效地提高树脂再生效率,减少脱附液产量,避免树脂机械磨损,可配套大规模离子交换树脂应用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02815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1910378734.6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南京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堵塞布水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进水系统、集气总管以及回流管系统,反应器本体顶端设有气液分离罐,反应器本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出水堰、三相分离器、集水管、上锥体部件以及下锥体部件,进水系统通过上锥体总管与上锥体部件相连,下锥体部件通过下锥体总管依次与回流管系统、集水管相连;三相分离器通过集气总管与气液分离罐相连;反应器本体内侧左右两端均设有反射板,反射板设置在集水管以及上锥体部件之间;反应器本体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出水堰相连;本发明通过设置上下锥体,从根源上解决了进水系统易堵塞问题,同时反应器底部死角问题的解决也提高了反应器的容器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348551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611012007.0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IPC: C02F9/14 , C02F10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染行业生化尾水毒性削减、回用系统及处理方法,属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V型滤池、中间水池、磁性树脂反应器、厌氧塘、表面流湿地和生态塘,将磁性树脂反应器与生态塘、人工湿地等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组合,利用滤池过滤去除尾水中的悬浮有机物以降低浊度;利用磁性树脂吸附去除尾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以降低色度和生物毒性;利用塘‑湿地‑塘组合形成交替的“厌氧‑好氧”过程以进一步降低水体中有机质、氮、磷及毒害污染物浓度,形成一套运行稳定、出水达到地表水Ⅳ类以及美国EPA废水生物毒性标准、兼具景观功能的适用于印染纺织园区生化尾水回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865678B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710140991.7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IPC: C02F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粉末树脂再生的固定床系统及实现脱附液减量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固定床主体再生反应器,固定床主体再生反应器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并与风机相连,内部设置有穿孔布水管、树脂床层、曝气管和树脂分离器,底部开设有树脂排出口和脱附液排出口;固定床主体再生反应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再生液管;再生液储备罐底部的再生液出口管与再生液管相连通,脱附液排出口与脱附液储备罐上部的脱附液进口管相连,脱附液储备罐底部的脱附液储罐出口管与再生液管相连。本发明不仅可以防止粉末树脂再生时产生的机械破碎,还可以缩短粉末树脂的再生时间,提高再生效率,降低脱附液产量,适用于粉末树脂大规模应用的再生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717670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611895.6
申请日:2017-07-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广谱性控制生化污泥膨胀药剂和制备方法,属于污水生化处理技术领域,所述药剂由铁离子盐溶液、活性炭、石墨烯混合,再与碱溶液反应制备而成,最终成分为铁氧化物、活性炭和石墨烯的混合物,该药剂将石墨烯高效电子传导功能、活性炭生物亲和性、铁离子的电子中和以及絮凝作用巧妙结合,此外,该药剂还利用了铁氧化物磁力吸引、自身重力压缩等功能,将多重作用应用于污泥膨胀控制,具有见效快、无二次污染、抑制作用持久、广谱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74603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17913.5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南京大学
IPC: C02F9/04 , C02F101/30 , C02F1/72 , C02F1/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725 , C02F1/78 , C02F2101/30 , C02F2201/784 , C02F23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梯度臭氧催化流化床深度处理生化尾水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废水深度处理领域。本发明的装置包括一级反应器和二级反应器,其中,一级反应器上设有进水口,该反应器内设有曝气装置,且一级反应器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二级反应器的进水口相连;二级反应器内设有至少两层臭氧催化氧化剂层,二级反应器的上部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的下方还设有循环出水口,该循环出水口通过循环管道及水泵与二级反应器底部的循环进水口相连。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对生化尾水进行处理提高了臭氧的使用率和催化氧化效率,使催化氧化反应更高效、完全。
-
公开(公告)号:CN106315848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1012006.6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IPC: C02F3/28 , C02F10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28 , C02F1/281 , C02F1/5236 , C02F2001/007 , C02F2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天然磁黄铁矿同步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和砷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水资源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a)材料准备:将天然磁黄铁矿破碎成颗粒,酸洗后用水冲洗至中性(b)菌种筛选:利用特定的筛选培养基从厌氧污泥中筛选以天然磁黄铁矿为硫源的硫自养反硝化菌作为目标菌种;(c)污水处理:取含硝酸盐和砷的地下水,接种目标菌种后置于含天然磁黄铁矿的反应器中进行反应;(d)固液分离。本发明利用天然磁黄铁矿作为硫自养反硝化菌的硫源进行反硝化,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转化为氮气;磁黄铁矿及其氧化产物能够利用化学沉淀和吸附等作用去除水中的砷,从而实现对地下水中硝酸盐和砷的同步高效去除。本方法运行方便,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2642991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30587.9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IPC: C02F9/14 , C02F1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61 , C02F1/285 , C02F1/42 , C02F1/5245 , C02F3/06 , C02F9/00 , C02F2101/20 , C02F2101/22 , C02F2103/16 , C02F2201/46105 ,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镀废水高效组合深度处理方法,属于电镀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步骤为:电镀废水经过破氰、除铬、混凝沉淀前处理后,在接触氧化槽中进行生化处理,该接触氧化槽的出水经二沉池,采用斜管沉淀,实现泥水分离;再进入混凝沉淀槽,投加絮凝剂及助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述出水作为树脂吸附槽的进水,采用磁性树脂进行吸附反应;吸附出水经过滤器后,进入固定床树脂吸附单元,其出水得以达标排放或者回用。本发明的出水中重金属如Cu2+、Ni2+浓度均小于0.02mg/L,COD能维持在20mg/L,能同时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标准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该工艺对废水适应性强,经济性能好,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