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58908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547225.8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多端柔直输电系统灵活性的拓扑结构,通过改变柔直换流站与交流侧的连接拓扑结构,每个换流站可以与多个交流区域互联,当换流站连接的交流区域多于柔直换流站的个数,通过交流侧断路器的倒闸操作,可以实现多端柔直的与多个交流区域的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多端柔直输电的灵活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终端变电站供电可靠性、运行控制灵活,能够实现多个交流区域通过多端柔直进行功率相互支援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58908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47225.8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多端柔直输电系统灵活性的拓扑结构,通过改变柔直换流站与交流侧的连接拓扑结构,每个换流站可以与多个交流区域互联,当换流站连接的交流区域多于柔直换流站的个数,通过交流侧断路器的倒闸操作,可以实现多端柔直的与多个交流区域的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多端柔直输电的灵活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终端变电站供电可靠性、运行控制灵活,能够实现多个交流区域通过多端柔直进行功率相互支援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166937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310627575.1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贵州黔驰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网融冰检修计划自动编排方法,包括:(1)数据采集,通过软件从电力信息系统中获取电网相关数据:变电站、线路、融冰设备;(2)用户给定待融冰线路的集合数据,形成待融冰线路的集合数据;(3)按照优先序选中第一批融冰线路中的第一条线路;(4)通过算法小循环形成第一批融冰线路;(5)算法通过步骤(3)和步骤(4)形成大循环,依此类推考虑第二批、第三批融冰序列,直到所有待融冰线路均安排了融冰时间为止;(6)形成分批次融冰检修计划。本发明减少调度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合理安排实现发输变电设备的融冰检修计划,保证电网在冬季冻雨期能正常地发电、输电、用电,节省电网工作人员进行融冰工作的时间,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69889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589174.6
申请日:2014-10-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计及多种能源接入的分散协调AGC控制方法,其实现涵盖以下环节:1)将各地区分散的具有一定可调节能力的地级机组分别进行集群AGC控制;2) 根据间歇性能源及常规分布特点,划分并确定AGC的分散协调区;3)在已划分的各分散协调区内,确定分散协调机组;4)分散协调区在执行全网AGC控制时,针对区域内的分散协调机组调节出力进行协调优化;5)将协调优化的调节指令下发给各分散协调机组。本发明计及了多种能源接入电网的情况,具有改善AGC的频率控制性能、增强电网对间歇性电源接入的适应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269888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87972.5
申请日:2014-10-28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武汉大学
IPC: H02J3/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分散协调AGC模式的机组安全约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自动发电控制过程中,采用分散协调AGC控制方法,依据一定的原则将整个电网分成多个分散协调控制区;2)根据选定的分散协调控制区确定重点监视的断面及联络线;3)确定各分散协调控制区内与相应断面联络线关联的机组;4)由断面联络线限值约束条件计算出与与之相关联的机组出力约束上限值。本发明在AGC协调控制时考虑联络线限值约束对分散协调控制区机组调节裕度的影响,能够使在AGC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保证传输断面及联络线不越限,提高电网的运行控制安全性,并保证系统整体的频率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299173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616739.5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 H02J3/4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能源接入的鲁棒优化日前调度方法。首先获取节能发电调度系统制定的中调火电机组和水电机组的日前发电计划、机组参数;获取负荷、风电和小水电、光伏、燃气发电等的短期预测值,将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按各自装机容量的一定比例设置若干出力场景;建立鲁棒优化日前调度约束条件;以一天96时段中调火电机组的燃料费用及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的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鲁棒优化日前调度模型;采用一种人工智能优化算法求解鲁棒优化日前调度模型,寻优得到全局最优解,修正节能发电调度系统中调火电机组的日前发电计划。本发明简化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的场景处理方法,有效避免无效备用容量和冗余备用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269889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89174.6
申请日:2014-10-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J3/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计及多种能源接入的分散协调AGC控制方法,其实现涵盖以下环节:1)将各地区分散的具有一定可调节能力的地级机组分别进行集群AGC控制;2)根据间歇性能源及常规分布特点,划分并确定AGC的分散协调区;3)在已划分的各分散协调区内,确定分散协调机组;4)分散协调区在执行全网AGC控制时,针对区域内的分散协调机组调节出力进行协调优化;5)将协调优化的调节指令下发给各分散协调机组。本发明计及了多种能源接入电网的情况,具有改善AGC的频率控制性能、增强电网对间歇性电源接入的适应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29917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410616739.5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能源接入的鲁棒优化日前调度方法。首先获取节能发电调度系统制定的中调火电机组和水电机组的日前发电计划、机组参数;获取负荷、风电和小水电、光伏、燃气发电等的短期预测值,将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按各自装机容量的一定比例设置若干出力场景;建立鲁棒优化日前调度约束条件;以一天96时段中调火电机组的燃料费用及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的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鲁棒优化日前调度模型;采用一种人工智能优化算法求解鲁棒优化日前调度模型,寻优得到全局最优解,修正节能发电调度系统中调火电机组的日前发电计划。本发明简化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的场景处理方法,有效避免无效备用容量和冗余备用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537576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410811513.0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流域水电站群均衡弃水概率预控调度模型及调度方法,将跨流域水电站群中各季调节性能以上水电站的最大弃水概率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采用“跨流域水电站群‑电站”两层优化协调体系结构,直接在所有水电站之间进行负荷优化分配。本发明可以实现多个发电主体风险和利益的均衡化,为多发电主体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269888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587972.5
申请日:2014-10-28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武汉大学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分散协调AGC模式的机组安全约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自动发电控制过程中,采用分散协调AGC控制方法,依据一定的原则将整个电网分成多个分散协调控制区;2)根据选定的分散协调控制区确定重点监视的断面及联络线;3)确定各分散协调控制区内与相应断面联络线关联的机组;4)由断面联络线限值约束条件计算出与之相关联的机组出力约束上限值。本发明在AGC协调控制时考虑联络线限值约束对分散协调控制区机组调节裕度的影响,能够使在AGC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保证传输断面及联络线不越限,提高电网的运行控制安全性,并保证系统整体的频率控制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