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8665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08093.0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原生动物尾滴虫在提升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的应用。原生动物尾滴虫NJAU‑Z1(Cercomonas directa NJAU‑Z1),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2443。通过田间试验发现施加原生动物尾滴虫NJAU‑Z1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提升了11.23%。同时,添加了原生动物尾滴虫NJAU‑Z1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9.2%。本发明表明原生动物尾滴虫Cercomonas directa NJAU‑Z1的应用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和粮食产量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307427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56132.4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IPC: C12N1/20 , A01N63/20 , A01P21/00 , C05F11/08 , C05G3/00 , A01C21/00 , A01G7/06 , A01G17/00 , A01G22/40 , C12R1/01 , C12R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食树脂新鞘氨醇菌LB9及其复合菌剂和应用,本发明的菌株LB9是申请人从石灰性土壤的梨树根际筛选分离而得的,具有产IAA和/或产铁载体体能力,经过盆栽试验发现菌株LB9、菌株LB4和菌株CD1制备的复合菌剂可显著改善花生幼苗根系发育形态,提高幼苗生物量,对植物有良好的促生作用;该复合菌剂还具有良好的补铁功能,可有效促进杜梨生长,增加杜梨生物量,显著提高杜梨根系全铁含量及叶片活性铁含量,说明该菌株和响应的复合菌剂都具有良好的促生补铁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5123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935757.X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IPC: C12N1/14 , A01N63/38 , A01P21/00 , C12P17/04 , C12N9/02 , C12N9/58 , C05F11/08 , C05F17/20 , C12R1/8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类棘孢木霉JR701及其菌剂和应用,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菌株JR701是课题组从梨树的根际土壤中分离而得的,具有良好的产IAA、解磷、溶磷、产漆酶和产蛋白酶能力,将该菌株和废弃的菇渣发酵后制备了生物菌剂,并进行田间实验,然后发现该生物菌剂能显著提升早熟梨的果实的品质,特别是对梨的可溶固形物、单果重有显著提升,此外,施加该菌剂后可显著缓解树体落叶情况,且二次开花、长新叶现象较少;说明,本申请的菌株对梨树体健康和第二年梨果实品质和产量均有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田间效果,可作为生物有机肥材料推广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07426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56121.6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IPC: C12N1/20 , A01N63/27 , A01P21/00 , C05F11/08 , C05G3/00 , C05G5/20 , A01C21/00 , A01G7/06 , A01G17/00 , A01G22/40 , C12R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杰氏假单胞菌LB4及其应用,本发明的菌株LB4是申请人从石灰性土壤的梨树根际筛选分离而得的,具有产IAA、溶磷、固氮和产铁载体能力,经过盆栽试验发现LB4可显著杜梨幼苗改善根系发育形态,提高幼苗生物量,对植物有良好的促生作用;将该菌株与氧化铁粉末混合培养,制成微生物溶铁发酵液,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发现LB4与外源铁结合制成的微生物溶铁发酵液可有效促进花生生长,增加植株的生物量,显著提高花生叶片和根系活性铁及全铁含量,兼具良好的促生及补铁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5123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35757.X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IPC: C12N1/14 , A01N63/38 , A01P21/00 , C12P17/04 , C12N9/02 , C12N9/58 , C05F11/08 , C05F17/20 , C12R1/8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类棘孢木霉JR701及其菌剂和应用,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菌株JR701是课题组从梨树的根际土壤中分离而得的,具有良好的产IAA、解磷、溶磷、产漆酶和产蛋白酶能力,将该菌株和废弃的菇渣发酵后制备了生物菌剂,并进行田间实验,然后发现该生物菌剂能显著提升早熟梨的果实的品质,特别是对梨的可溶固形物、单果重有显著提升,此外,施加该菌剂后可显著缓解树体落叶情况,且二次开花、长新叶现象较少;说明,本申请的菌株对梨树体健康和第二年梨果实品质和产量均有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田间效果,可作为生物有机肥材料推广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34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76079.3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青霉属真菌Q77,分类命名为Penicillium raperi,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4年6月2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383。本发明并公开了其在促进丹参种苗生长、提高丹参种苗抗病性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的菌剂及菌剂在促进丹参种苗生长、提高丹参种苗抗病性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到的青霉属真菌Q77对丹参种苗有促生作用,并且可以提高丹参种苗抗病性,为丹参种苗工厂化的健康高效繁育技术提供支撑,对丹参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176079.3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青霉属真菌Q77,分类命名为Penicillium raperi,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4年6月2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383。本发明并公开了其在促进丹参种苗生长、提高丹参种苗抗病性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的菌剂及菌剂在促进丹参种苗生长、提高丹参种苗抗病性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到的青霉属真菌Q77对丹参种苗有促生作用,并且可以提高丹参种苗抗病性,为丹参种苗工厂化的健康高效繁育技术提供支撑,对丹参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66766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76035.0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青霉属真菌Q50,分类命名为Penicillium menonorum,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4年6月2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382。本发明并公开了其在促进丹参种苗生长、提高丹参种苗抗病性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的菌剂及菌剂在促进丹参种苗生长、提高丹参种苗抗病性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到的青霉属真菌Q50对丹参种苗有促生作用,并且可以提高丹参种苗抗病性,为丹参种苗工厂化的健康高效繁育技术提供支撑,对丹参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43116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753128.0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IPC: C12N1/14 , A01N63/38 , A01P21/00 , A01P3/00 , C09K17/14 , A01G7/06 , A01G13/00 , A01G17/00 , C05F11/08 , C05G3/60 , C12R1/885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短密木霉菌新菌株TB2及其应用,本发明申请人自行筛选的菌株TB2是从梨园中分离出来的,经鉴定,该菌株能在盐碱地上有很好的生长表现,在NaCl浓度为0.4M和pH为8.0的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此外,该菌株还具有高产IAA、铁载体和溶解难溶性铁能力,对西瓜和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经过模拟盐碱条件发现:该菌株对植物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由此说明,本申请的TB2菌株有良好的耐盐碱特性,在盐碱条件下仍对植物有促生作用,是一株性状优良的生防菌株,该菌株在制备盐碱地改良剂、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56)对比文件Xing Ge Huang et al..The potential of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 forcontrolling root rot on Atractylodesmacrocephala《.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Pathology》.2021,第43卷(第6期),794–802.姚遐俊 等.一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短密木霉筛选及代谢物木霉素作用评价《.生物工程学报》.2023,1-23.李进一 等.短密木霉新菌株BF06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与促生作用(英文)《.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4卷(第3期),449-460.郭成 等.短密木霉菌株GAS1-1的分离鉴定、拮抗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植物保护学报》.2019,第46卷(第2期),305-312.
-
公开(公告)号:CN11743119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758216.X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IPC: C12N1/20 , C12N1/38 , A01G7/06 , A01G17/00 , C05F11/08 , C05G3/00 , C05G3/80 , C05G5/20 , A01N63/27 , A01P21/00 , C12R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假单胞菌新菌株CD1及其生长促进剂和应用,本发明筛选出的菌株CD1经鉴定,其分类为假单胞菌,能有效促进梨树生长并具有良好的解磷能力,经过试剂优选和优化发现褐藻寡糖能有效促进假单胞菌CD1的生长,经过对梨树的种植实验发现:在梨苗根部灌溉假单胞菌CD1与褐藻寡糖复配液后,能显著提升梨苗的生长效果;田间实验也发现,灌溉假单胞菌CD1与褐藻寡糖复配液后,能显著提升梨果实的大小和品质,比单独使用假单胞菌株CD1要更好。由此说明褐藻寡糖能做为假单胞菌CD1的生长促进剂,能协同作用于梨树,可以联合制备成梨树绿色增效肥料,减少梨树对化肥的依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