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7924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010862939.4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小分子RNA,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RNA为双链,由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核酸序列或者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核酸序列组成。本发明还公开小分子RNA在防治稻瘟病上的应用以及小分子RNA防治稻瘟病的方法,本发明的小分子RNA能够抑制水稻稻瘟病菌芽管萌发、附着胞的形成、菌丝生长,进而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其次,选择跨膜蛋白MoPth11的编码基因为靶标基因,从信号通路早期实施抑制,大大降低了稻瘟病菌的致病力;本发明的小分子RNA稳定性强,用于制备的生物杀菌剂不仅抗菌效果明显,而且绿色环保。
-
-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35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109871.1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蚜虫AK、SOD和CHS基因并可致死蚜虫的dsRNA药剂的制备、筛选及其应用,所述蚜虫AK、SOD和CH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SEQ ID NO.3、SEQ ID NO.5,所述靶向蚜虫AK、SOD和CHS基因并可致死蚜虫的dsRNA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SEQ ID NO.4、SEQ ID NO.6,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可筛选高效致死蚜虫的dsRNA的“饲养浸泡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dsRNA复配药剂的制备方法,该药剂通过诱导蚜虫靶标基因AK、SOD和CHS的沉默,导致橘蚜出现高致死率,从而实现对柑橘蚜虫的防治,减少柑橘衰退病的传播。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09871.1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蚜虫AK、SOD和CHS基因并可致死蚜虫的dsRNA药剂的制备、筛选及其应用,所述蚜虫AK、SOD和CH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SEQ ID NO.3、SEQ ID NO.5,所述靶向蚜虫AK、SOD和CHS基因并可致死蚜虫的dsRNA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SEQ ID NO.4、SEQ ID NO.6,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可筛选高效致死蚜虫的dsRNA的“饲养浸泡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dsRNA复配药剂的制备方法,该药剂通过诱导蚜虫靶标基因AK、SOD和CHS的沉默,导致橘蚜出现高致死率,从而实现对柑橘蚜虫的防治,减少柑橘衰退病的传播。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24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62939.4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小分子RNA,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RNA为双链,由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核酸序列或者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核酸序列组成。本发明还公开小分子RNA在防治稻瘟病上的应用以及小分子RNA防治稻瘟病的方法,本发明的小分子RNA能够抑制水稻稻瘟病菌芽管萌发、附着胞的形成、菌丝生长,进而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其次,选择跨膜蛋白MoPth11的编码基因为靶标基因,从信号通路早期实施抑制,大大降低了稻瘟病菌的致病力;本发明的小分子RNA稳定性强,用于制备的生物杀菌剂不仅抗菌效果明显,而且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829402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260531.2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N47/04 , A01N43/653 , A01N43/4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灭菌丹的农药组合物,具体为含灭菌丹和戊唑醇或氟啶胺或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灭菌丹和戊唑醇或氟啶胺或氟环唑的重量比为1-60:60-1,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灰霉病、黄瓜靶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增效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685752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47139.X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43/16 , A01N37/44 , A01N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丁香菌酯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丁香菌酯和氰烯菌酯的重量比为1‑80:80‑1,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等真菌性病害,增效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1649294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034989.7
申请日:2009-09-1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可用于防治栗疫病的含有弱毒性病毒CHV1-CN280的菌株,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弱毒性栗疫病菌菌株(CHV1-CN280)含有12.7kb的dsRNA病毒。该菌株的菌丝或孢子接种栗树的栗疫病病斑周围从而使病斑愈合,栗树恢复正常生长。CHV1-CN280病毒在栗疫病菌的不同菌株间的传播率高于其他同类病毒,在相差1~4个VC基因的菌株间的平均传播率为74%(培养皿,14天),而其他同类病毒的传播率平均为48%(34~65%);而在栗树上病斑上的传播率两年后可达95%。因而对目标栗树上栗疫病的病斑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49294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0910034989.7
申请日:2009-09-1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可用于防治栗疫病的含有弱毒性病毒CHV1-CN280的菌株,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弱毒性栗疫病菌菌株(CHV1-CN280)含有12.7kb的dsRNA病毒。该菌株的菌丝或孢子接种栗树的栗疫病病斑周围从而使病斑愈合,栗树恢复正常生长。CHV1-CN280病毒在栗疫病菌的不同菌株间的传播率高于其他同类病毒,在相差1~4个VC基因的菌株间的平均传播率为74%(培养皿,14天),而其他同类病毒的传播率平均为48%(34~65%);而在栗树上病斑上的传播率两年后可达95%。因而对目标栗树上栗疫病的病斑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5%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