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939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70091.1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C255/43 , C07C253/30 , C07C257/08 , A01N37/44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一种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农药中的应用。4‑氰基苯酚与氯化氢无水乙醇溶液发生醇解反应,得到4‑羟基苯亚胺酸乙酯盐酸盐中间体;随后4‑羟基苯亚胺酸乙酯盐酸盐中间体在碱的作用下与氰乙酸乙酯发生缩合反应,即得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I;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I在碱的作用下反应成盐,即得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衍生物II。本发明提供的新型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I和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衍生物II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具有广谱杀菌、高效的优点;同时,对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有较好的环境相容性,在环境中能自然迅速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残留危害,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948248B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610097289.9
申请日:2006-10-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C39/08 , C07C37/86 , C07H15/20 , C07C37/70 , A61K31/05 , A61K36/899 , A61P35/00 , A23L1/30 , A61K1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小麦麸皮总烷基酚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烷基酚类化合物占提取物总重量的25%~100%,用小麦麸皮作原料,采用含水或不含水的有机溶剂作提取溶剂,提取过程包括:漂洗;有机溶剂提取;皂化;萃取不皂化物;用热石油醚析晶;最后经硅胶柱纯化,精制,重结晶,得小麦麸皮总烷基酚。小麦麸皮总烷基酚提取物可作为低毒性的抗肿瘤药物或食品添加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104630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10021030.0
申请日:2007-03-23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H17/07 , A61K31/7048 , A61P35/00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麦麸皮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小麦新苷A为芹菜素-6-C-半乳糖苷-8-C-(2’-芥子酸酰基)阿拉伯糖苷;小麦新苷B为芹菜素-6-C-(2’-芥子酸酰基)阿拉伯糖苷-8-C-半乳糖苷。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经水或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提取,水提取液直接过大孔树脂吸附,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提取液浓缩后加水溶解再经大孔树脂吸附或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吸附物或正丁醇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而得。小麦新苷A和B可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与治疗与自由基损伤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应用和在制备预防与治疗癌症的药物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09831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710021030.0
申请日:2007-03-23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H17/07 , A61K31/7048 , A61P35/00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麦麸皮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小麦新苷A为芹菜素-6-C-半乳糖苷-8-C-(2’-芥子酸酰基)阿拉伯糖苷;小麦新苷B为芹菜素-6-C-(2’-芥子酸酰基)阿拉伯糖苷-8-C-半乳糖苷。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经水或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提取,水提取液直接过大孔树脂吸附,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提取液浓缩后加水溶解再经大孔树脂吸附或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吸附物或正丁醇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而得。小麦新苷A和B可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与治疗与自由基损伤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应用和在制备预防与治疗癌症的药物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2832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22415.2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N15/70 , C12N15/53 , C12N9/06 , C07K1/14 , C07K1/22 , C07K1/30 , C07K1/36 , A01N63/50 , A01P1/00 , C12R1/19
Abstract: 水稻黄单胞菌NuoEF复合体蛋白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涉及药物靶标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和蛋白结晶方法,成功制备了水稻黄单胞菌呼吸链复合物I电子输入模块NuoEF复合体蛋白晶体,采用X射线‑衍射法解析了蛋白晶体结构,分辨率达到2.36Å。进一步验证表明该蛋白晶体结构可用于水稻黄单胞菌呼吸链复合物I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和结构优化,在植物细菌病害防治药剂的创制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67753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41291.1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C255/42 , C07C253/30 , C07C257/08 , A01N37/44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氰烯菌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该方法以苯甲腈或取代苯甲腈为原料,在氯化氢的乙醇溶液中,经低温搅拌,结晶等过程,获得亚胺盐酸盐中间体。在乙醇溶液中,中间体进一步与氰乙酸乙酯回流反应,经过分离提纯获得氰烯菌酯。本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物得率高等特点。所制备的氰烯菌酯及其衍生物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防治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