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64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912088.9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再生方法,将废旧三元锂电池完全放电后拆解得到正极极片,经碱溶液除掉铝杂质,煅烧除掉粘结剂及导电碳等杂质,有机混合酸浸出镍钴锰等金属,草酸溶液沉淀出镍钴锰前驱体与锂源混合后煅烧再生,得到再生后的三元锂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酸浸共沉淀再生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内部结构已损坏的废旧的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活性恢复再生,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再生;本发明中酸浸不同于传统的酸浸技术,采用更环保的、可天然降解的有机酸,同时还原剂采用具有还原性的有机酸替代大部分技术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02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0159029.3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IPC: B01J20/24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C02F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到环境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以纤维素为分散剂,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溶解‑分散‑交联‑致孔的方法将水合氧化铈纳米颗粒均匀地固定至纤维素泡沫内部,本发明制备的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具有独特的纤维素网状交联结构,能够包裹在水合氧化铈纳米颗粒周围阻碍其在水中的自聚集并赋予其良好的水力学性能,突破了纳米水合氧化铈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的瓶颈,且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环境友好,在中酸性污染水体中对氟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容量,球状外形方便吸附饱和后回收利用,经碱液多次再生后能保持形态不变和性能稳定,适用于实际氟污染废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79750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410150.4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单宁酸‑Zr(IV)杂化膜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将粉末状电容炭分散在去离子水中,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得到电容炭水分散液;将一定配比的Zr(IV)溶液和单宁酸溶液混合于1M的NaCl水溶液中,并调节pH至7‑9,得到单宁酸‑Zr(IV)混合溶液;量取一定量的电容炭水分散液和单宁酸‑Zr(IV)混合溶液,利用涡旋混匀仪使两种溶液在涡流下混合均匀,真空抽滤至亲水性高分子微滤膜表面,得到单宁酸‑Zr(IV)杂化膜。本发明材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本方法制得的单宁酸‑Zr(IV)杂化膜可以在共存阳离子Ca(II)的竞争下对Pb(II)进行选择性吸附,具有非常高的分配系数,远远超过了商用离子交换树脂。并同时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79750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10150.4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单宁酸‑Zr(IV)杂化膜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将粉末状电容炭分散在去离子水中,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得到电容炭水分散液;将一定配比的Zr(IV)溶液和单宁酸溶液混合于1M的NaCl水溶液中,并调节pH至7‑9,得到单宁酸‑Zr(IV)混合溶液;量取一定量的电容炭水分散液和单宁酸‑Zr(IV)混合溶液,利用涡旋混匀仪使两种溶液在涡流下混合均匀,真空抽滤至亲水性高分子微滤膜表面,得到单宁酸‑Zr(IV)杂化膜。本发明材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本方法制得的单宁酸‑Zr(IV)杂化膜可以在共存阳离子Ca(II)的竞争下对Pb(II)进行选择性吸附,具有非常高的分配系数,远远超过了商用离子交换树脂。并同时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59029.3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IPC: B01J20/24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C02F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到环境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以纤维素为分散剂,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溶解‑分散‑交联‑致孔的方法将水合氧化铈纳米颗粒均匀地固定至纤维素泡沫内部,本发明制备的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具有独特的纤维素网状交联结构,能够包裹在水合氧化铈纳米颗粒周围阻碍其在水中的自聚集并赋予其良好的水力学性能,突破了纳米水合氧化铈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的瓶颈,且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环境友好,在中酸性污染水体中对氟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容量,球状外形方便吸附饱和后回收利用,经碱液多次再生后能保持形态不变和性能稳定,适用于实际氟污染废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188067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610571489.7
申请日:2016-07-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C07D487/04 , H01L51/42 , H01L51/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呋喃基吡咯并吡咯二酮衍生物及其钙钛矿电池。以呋喃基吡咯并吡咯二酮为结构单元,通过改变苯胺类给电子基团的给电子能力,精细调节材料的光学带隙与能级,以此提高材料的空穴传输性质。目前螺二芴Spiro‑OMeTAD材料的售价约为500元人民币每克,本发明制备出的呋喃基吡咯并吡咯二酮衍生物初步成本核算为100元人民币每克,与经典的螺二芴材料相比,本发明制得的材料成本更加低廉,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显示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57012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945472.8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双功能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生物质双功能杂化材料以生物质材料为基体,其上固载有季铵盐和纳米金属氧化物;季铵基团的化学式为:−N+R(CH3)2,其中,R为−C10H21、−C12H25、−C14H29或−C16H33;季铵基团的负载量为0.1~1.3 mmol/g;纳米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锆、氧化铁、氧化镧、氧化铝或氧化锰,粒径大小为10~150 nm;纳米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为:金属元素占生物质双功能杂化材料总重量的0.5~35%。本发明以生物质材料为载体,制备得到的长链季铵基/纳米氧化锆改性生物质双功能杂化材料,既可以克服现有除磷杀菌材料成本过高及二次污染的问题,又可以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892598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253734.5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C07D471/04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0-菲啰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1,10-菲啰啉衍生物的化学式为:3,8-双(4-丙氧基苯基)-1,10-菲啰啉。本发明制备得到的1,10-菲啰啉衍生物成本低,作为荧光探针,在蓝光区域(455-490 nm)产生10倍的荧光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243093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571114.0
申请日:2016-07-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C07D405/14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并提供了双香豆素衍生物在对酒精度检测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香豆素衍生物成本低,作为荧光探针,在黄绿光区域(480-560nm)具有明显荧光发射。这种荧光在一定浓度梯度的酒精溶液中表现出有规律的线性猝灭现象,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表明本发明双香豆素衍生物对酒精度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香豆素衍生物对白酒酒精度的检测范围从30°至70°,准确度偏差低于±1°,本法为快速、廉价、准确检测酒精度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233802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75327.3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C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L-精氨酸的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以Cu-BTC为骨架,掺杂有L-精氨酸;本发明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232~1130m2/g,孔体积为0.14~0.48cm3/g,微孔率为55%~91%。本发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生产成本低,且具有较高CO2吸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