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0392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11116398.4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化不敏感的SIW交叉极化转换器,采用基片集成波导结构和人工电磁结构相结合,用于将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电磁波转换到交叉极化方位。谐振单元由两部分复合构成:两片矩形铜质贴片,一块绝缘F4B介质基板。人工周期电磁结构单元由覆铜基板上刻蚀90度旋转对称的四个矩形孔构成,并在周期单元边界周期性开凿通孔并边缘镀铜。极化转换机制为:当5.8GHz、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波正入射到该结构正面时,通过磁耦合产生谐振,将入射波能量耦合到SIW腔体内,再经过背面旋转了90度的四个矩形孔辐射到透射空间,从而完成90度的极化转换。与传统的极化转换装置相比,优势在于结构简易、极化不敏感、插入损耗低、极化转换效率高、制备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58503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71090.5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缝隙耦合结构的多极化微带天线,包括两层FR4介质基板、金属贴片和缝隙耦合馈电结构,所述金属贴片包括辐射金属贴片和非辐射金属贴片,所述辐射金属贴片设于上层FR4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非辐射金属贴片下层FR4介质基板的接地面,设于上层FR4介质基板的所述辐射金属贴片通过方形贴片正对角线切角形成,设于下层FR4介质基板的所述非辐射金属贴片开设有互相正交的H型缝隙槽,所述下层FR4介质基板接地面的反面设有微带馈线。本发明能够满足快速极化的要求,在天线主方向实现任意角度的线极化,不需要转动天线就可以实现360度极化角度的随意改变,增强多极化电磁波在无线通信、雷达\医疗成像和RFID领域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92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1911125268.7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平面人工电磁结构线极化波任意极化角度转换器,用于将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电磁波实现角度偏转。谐振单元由三部分复合构成:四片矩形铜质贴片,两块绝缘F4B介质基板,以及压合在两块介质基板中间的铜制金属地基板。介质基板上开凿两个孔,并在孔的边缘镀铜。极化转换机制为:当5.8GHz、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波正入射到该结构正面时,通过平面单级子天线耦合产生谐振,正面单极子天线接收的能量经由镀铜孔耦合到背面单极子天线,通过入射电场的正交分解与透射正交电场的合成,从而实现入射线极化波的#imgabs0#角度旋转。与传统的极化转换装置相比,优势为结构简单,适应线极化波的任意角度转换,插入损耗低、极化转换效率高、制备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92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11125268.7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平面人工电磁结构线极化波任意极化角度转换器,用于将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电磁波实现角度偏转。谐振单元由三部分复合构成:四片矩形铜质贴片,两块绝缘F4B介质基板,以及压合在两块介质基板中间的铜制金属地基板。介质基板上开凿两个孔,并在孔的边缘镀铜。极化转换机制为:当5.8GHz、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波正入射到该结构正面时,通过平面单级子天线耦合产生谐振,正面单极子天线接收的能量经由镀铜孔耦合到背面单极子天线,通过入射电场的正交分解与透射正交电场的合成,从而实现入射线极化波的角度旋转。与传统的极化转换装置相比,优势为结构简单,适应线极化波的任意角度转换,插入损耗低、极化转换效率高、制备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215011022U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21195562.8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NaCl溶液的可重构电磁屏蔽体,采用全新结构设计,自屏蔽本体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依次设计包括封装玻璃层、空气空腔层、第一匹配媒质层、第二匹配媒质层,并结合经泵浦装置相连内置NaCl溶液的溶液器,通过NaCl溶液对空气空腔层的注入或移出,实现对电磁屏蔽体的重构,保证电子信息系统在正常电磁条件下的通信电磁信号传输、以及强电磁干扰条件下具有的电磁防护,获得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双重功能;并进一步设计了基于此的系统,通过强电磁信号侦测装置对所处环境中的强电磁信号强度进行侦测,智能触发对NaCl溶液的控制,实现针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双重功能的自动切换,有效提高所设计可重构电磁屏蔽体的实际应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0897637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971229.4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化不敏感的SIW交叉极化转换器,采用基片集成波导结构和人工电磁结构相结合,用于将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电磁波转换到交叉极化方位。谐振单元由两部分复合构成:两片矩形铜质贴片,一块绝缘F4B介质基板。人工周期电磁结构单元由覆铜基板上刻蚀90度旋转对称的四个矩形孔构成,并在周期单元边界周期性开凿通孔并边缘镀铜。极化转换机制为:当5.8GHz、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波正入射到该结构正面时,通过磁耦合产生谐振,将入射波能量耦合到SIW腔体内,再经过背面旋转了90度的四个矩形孔辐射到透射空间,从而完成90度的极化转换。与传统的极化转换装置相比,优势在于结构简易、极化不敏感、插入损耗低、极化转换效率高、制备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212519858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1122011.4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5K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为了使入射电磁波能够有效穿透到海水电磁屏蔽体内部,则必须加载额外的匹配介质层,来满足抗匹配条件。利用平面波和传输线理论,针对反射型海水电磁屏蔽体,结合遗传算法在全局域上优化得到最优解,设计优化后的阻抗匹配媒质层,使得入射电磁波在超宽带内能够有效或全部穿透到海水电磁屏蔽体内部,产生传导损耗和极化损耗,从而实现具有低反射、高吸收特性的海水电磁屏蔽体。反射型海水电磁屏蔽体有三层简单的结构,从左往右依次是玻璃层、海水层、玻璃层;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后从右往左依次是玻璃层、海水层、第一媒质层、第二媒质层、第三媒质层。
-
公开(公告)号:CN212517535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1160536.7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耦合馈电结构的微带天线,包括两层FR4介质基板、金属贴片和缝隙耦合馈电结构,所述金属贴片包括辐射金属贴片和非辐射金属贴片,所述辐射金属贴片设于上层FR4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非辐射金属贴片设于下层FR4介质基板的接地面,设于上层FR4介质基板的所述辐射金属贴片通过方形贴片反对角线切角形成,设于下层FR4介质基板的所述非辐射金属贴片开设有互相正交的H型缝隙槽,所述下层FR4介质基板接地面的反面设有微带馈线。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其主辐射方向产生任意方位角度的线极化波,左旋圆极化波和右旋圆极化波,从而满足更多极化状态的需求,增强多极化电磁波在无线通信、RFID、雷达成像\医疗成像领域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10897638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988579.1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面人工电磁结构线极化波任意极化角度转换器,用于将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电磁波实现角度偏转。谐振单元由三部分复合构成:四片矩形铜质贴片,两块绝缘F4B介质基板,以及压合在两块介质基板中间的铜制金属地基板。介质基板上开凿两个孔,并在孔的边缘镀铜。极化转换机制为:当5.8GHz、任意方位极化的线极化波正入射到该结构正面时,通过平面单级子天线耦合产生谐振,正面单极子天线接收的能量经由镀铜孔耦合到背面单极子天线,通过入射电场的正交分解与透射正交电场的合成,从而实现入射线极化波的角度旋转。与传统的极化转换装置相比,优势为结构简单,适应线极化波的任意角度转换,插入损耗低、极化转换效率高、制备成本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