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906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75978.6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极化可重构特性的频率选择表面,包括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介质层,相邻两个介质层之间由空气间隙层隔开;每个介质层都为边长相同的正方形结构,每个介质层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金属层。当中间层二极管导通时,利用多层结构产生的电容‑电感‑电容谐振,实现二阶滤波功能。当中间层二极管断开时,中间层与其他两层形成FP腔可以实现宽带极化转换功能。顶层和底层上下表面的二极管连接方向相互正交,可以很好的控制入射波和出射波的极化特性实现极化独立控制。本发明实现了同极化传输,传输型线极化转交叉极化,传输型线极化转圆极化,反射型线极化转交叉极化,全反射功能的可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970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211599140.6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独立控制工作模式的新型频率选择表面,用于实现多模式传输电磁波的水平极化TE波和垂直极化TM波,新型频率选择表面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金属层、介电基板、第二金属层、介电基板、第三金属层;第一金属层结构和第三金属层结构呈正交姿态。新型频率选择表面表现出四种不同工作模式:A模式为全极化滤波器;B模式为双极化屏蔽器;C模式为TE波独立传输,TM波被屏蔽;D模式为TM波独立传输,TE波被屏蔽;该结构在屏蔽状态下运行时,可以防止入射能量穿透结构,在0‑10GHz频带范围内传输系数均在‑10dB以下,具有非常稳定的斜入射性能响应;在传输状态下运行时,具有大角度的特性,能够获得在2.9‑4.5GHz频段内的宽传输频带和最小0.001dB的插入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97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99140.6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独立控制工作模式的新型频率选择表面,用于实现多模式传输电磁波的水平极化TE波和垂直极化TM波,新型频率选择表面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导电层、介质板、第二导电层、介质板、第三导电层;第一导电层结构和第三导电层结构呈正交姿态。新型频率选择表面表现出四种不同工作模式:A模式为全极化滤波器;B模式为双极化屏蔽器;C模式为TE波独立传输,TM波被屏蔽;D模式为TM波独立传输,TE波被屏蔽;该结构在屏蔽状态下运行时,可以防止入射能量穿透结构,在0‑10 GHz频带范围内传输系数均在‑10dB以下,具有非常稳定的斜入射性能响应;在传输状态下运行时,具有大角度的特性,能够获得在2.9‑4.5 GHz频段内的宽传输频带和最小0.001dB的插入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48789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738559.3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化独立控制多模式可切换的频率选择滤波器,所述频率选择滤波器包括五层周期性单元结构,所述五层周期性单元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FSS层、第一层介质板、第二FSS层、第二层介质板以及第三FSS层,每一层之间面与面接触;在所述第三FSS层的中间空隙处连接第一PIN二极管;在所述第一FSS层的两侧连接第二PIN二极管,所述第一PIN二极管沿TE极化方向设置,所述第二PIN二极管沿TM极化方向设置。本发明采用正交的顶层和底层FSS结构分别控制TE波和TM波,使用PIN二极管控制获得可切换性,通过不同的偏置电压组合实现四种独立的工作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对提高无线通信中的频谱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14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598303.9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入射角度与极化不敏感的超宽带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包括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第一介质板设置于第二介质板上方,第一介质板上层表面设置第一导电层,第一介质板与第二介质板之间设置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介质下表面设置第三导电层,所述三层金属片形状、尺寸一致,且各导电层表面为中心对称分布结构,所述第一介质板位置与第二介质板位置上下重叠对应。第一导电层包括至少一个结构单元、至少四个二极管、两条金属线,通过控制第一导电层中二极管的偏置状态,结合三层导电层结构设置,实现对电磁波的全极化屏蔽和传输且三层结构带宽宽、斜入射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0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75978.6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极化可重构特性的频率选择表面,包括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介质层,相邻两个介质层之间由空气间隙层隔开;每个介质层都为边长相同的正方形结构,每个介质层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金属层。当中间层二极管导通时,利用多层结构产生的电容‑电感‑电容谐振,实现二阶滤波功能。当中间层二极管断开时,中间层与其他两层形成FP腔可以实现宽带极化转换功能。顶层和底层上下表面的二极管连接方向相互正交,可以很好的控制入射波和出射波的极化特性实现极化独立控制。本发明实现了同极化传输,传输型线极化转交叉极化,传输型线极化转圆极化,反射型线极化转交叉极化,全反射功能的可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64878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38559.3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化独立控制多模式可切换的频率选择滤波器,所述频率选择滤波器包括五层周期性单元结构,所述五层周期性单元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FSS层、第一层介质板、第二FSS层、第二层介质板以及第三FSS层,每一层之间面与面接触;在所述第三FSS层的中间空隙处连接第一PIN二极管;在所述第一FSS层的两侧连接第二PIN二极管,所述第一PIN二极管沿TE极化方向设置,所述第二PIN二极管沿TM极化方向设置。本发明采用正交的顶层和底层FSS结构分别控制TE波和TM波,使用PIN二极管控制获得可切换性,通过不同的偏置电压组合实现四种独立的工作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对提高无线通信中的频谱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29668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232465.0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艾吉纳微电磁技术(西安)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分布式多机多信道自跟踪系统,由天线部分和通信部分两部分组成。其中天线部分负责接收飞机遥测数据,使用多个定向接收天线对应停机场上不同的飞机,天线的安装位置需要不影响机场的正常工作和安全秩序。接收到的遥测数据送入通信接收机完成对遥测信号的接收和变频工作。多种体制解调和数据位、关键参量实时显示以及数据存储、读取等的处理都是靠接收机的遥测模块来实现的。通过检测接收机接收到各种实时数据,多选一开关控制完成信道的选择切换,追溯信号的发射源。本发明测得数据与主遥测系统的数据互补,更加精准能够同时测量多架飞机的遥测信号,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增强保密性,提高了接收到的遥测信号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1427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598303.9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入射角度与极化不敏感的超宽带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包括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第一介质板设置于第二介质板上方,第一介质板上层表面设置第一导电层,第一介质板与第二介质板之间设置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介质下表面设置第三导电层,所述三层金属片形状、尺寸一致,且各导电层表面为中心对称分布结构,所述第一介质板位置与第二介质板位置上下重叠对应。第一导电层包括至少一个结构单元、至少四个二极管、两条金属线,通过控制第一导电层中二极管的偏置状态,结合三层导电层结构设置,实现对电磁波的全极化屏蔽和传输且三层结构带宽宽、斜入射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9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36003.7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斜入射稳定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频率选择表面吸收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有耗层、第一有耗层和接地层;所述第一有耗层和第二有耗层均包括由FR‑4板制成的衬底,第一有耗层上表面的石墨烯涂层结构由第一图案组成,第二有耗层上表面的石墨烯涂层结构由第二图案组成,对称的石墨烯涂层结构使本发明获得了更好的角稳定性和扩大了吸收带宽;所述接地层的衬底为FR‑4板,接地层的上表面覆盖了一层PEC材料,所述PEC材料完全覆盖于接地层的上表面,接地层与第一有耗层之间,第一有耗层与第二有耗层之间均通过绝缘螺柱固定连接。本发明基于相应的等效电路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所提出的结构的功能,验证了本发明的极化不敏感性和大角度吸收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