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输入双升压无漏电流逆变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9542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836456.1

    申请日:2021-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输入双升压无漏电流逆变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逆变器的电感L1一端连接输入电源Uin1正极,电感L1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1的A端和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开关管S5的A端;电容C1的另一端、输入电源Uin1负极、输入电源Uin2负极、开关管S1的C端、开关管S2的C端、开关管S3的A端均连接输出节点b;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输入电源Uin2正极和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开关管S2的A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3的C端和开关管S4的C端;开关管S4的A端与开关管S5的C端相连,并共同接入输出节点a。本发明采用双电源供电,控制简单,升压比高,且无漏电流问题。

    一种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4865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82663.6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包括主拓扑结构电路、双闭环控制回路、第一逻辑电路、第二逻辑电路,基于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输入电压的运算、双闭环控制回路输出信号的逻辑控制,得到4路不同的PWM控制信号,分别用于控制对应的4个开关管,最终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经过双闭环控制回路、以及本发明所设计的第一逻辑电路、第二逻辑电路的控制后可实现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和功率因数的校正。

    一种少开关、无漏电流单级升压DC/A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722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920965.2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少开关、无漏电流单级升压DC/A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包括功率开关管S1、S2、S3和S4,二极管D、电感L1、L2和开关电容CC,二极管D的阳极端连接输入电源Uin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端连接电感L1的一端,开关电容CC一端连接电感L1另一端和功率开关管S1与S4的A端,开关电容CC另一端连接功率开关管S2和S3的C端;同时,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采用的开关管S2和S3在整个周期内以工频方式开关,开关管S1和S4仅在各自工作的半周期内高频动作,控制方式较简单,且选用的高频开关仅需两个,不仅节约了成本,也能很好的减小变换器正常工作时的开关损耗,提高系统的效率。

    双管型升降压变换器的MIT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4113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701839.2

    申请日:2015-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管型升降压变换器的MIT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1)采用双环控制架构,其中,外环电压环采用PI控制,内环电流环采用MIT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2)升压阶段、降压阶段的电流控制采用MIT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且采用相同的参考模型,使升压阶段和降压阶段的电流环模型具有相同的动静态性能,消除模式切换导致的系统非线性,避免电感电流振荡和输出电压的波动。

    降压型变换器输入侧平均电流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66844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51230.8

    申请日:2012-12-18

    Inventor: 毛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降压型变换器输入侧平均电流的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方法采集降压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再用输出电压基准值与该输出电压取样值求差得到电压误差信号,将该误差信号送入比例-积分(简称PI)控制器进行运算便得到输入电流基准值,在此基础上,用输入电流基准值乘以电流取样系数,再除以上一个采样周期内滤波电感电流平均值的取样值,便得到当前开关周期内的开关管的导通占空比。本发明降压型变换器输入侧平均电流的控制方法将降压型变换器输入电流平均值控制在给定值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控制方法简单,特别适用于对输入电流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低成本降压变换场合。

    一种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486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482663.6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包括主拓扑结构电路、双闭环控制回路、第一逻辑电路、第二逻辑电路,基于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输入电压的运算、双闭环控制回路输出信号的逻辑控制,得到4路不同的PWM控制信号,分别用于控制对应的4个开关管,最终双电感无桥Boost PFC电路经过双闭环控制回路、以及本发明所设计的第一逻辑电路、第二逻辑电路的控制后可实现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和功率因数的校正。

    一种集成升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457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248117.8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升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逆变器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0、第二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2、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逆变器包括直流侧和交流侧,直流侧包括输入电源Vin,交流侧包括包括滤波器,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上均设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第一端子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第二端子连接交流侧的另一端,第二功率管开关S1的第二端子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本发明逆变器,直流侧与交流侧共接地,避免了共模干扰,减少漏电流,减少了逆变器的数量,降低系统成本,提高集成度,电路占用空间小。

    一种高效率低交叉调整率的多路输出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1467906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402689.5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率低交叉调整率的多路输出电源,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的技术领域。该多路输出电源包括:辅助源电路、输入保护电路、Flyback DC/DC多路输出电路、同步整流及输出调节电路、控制回路,同步整流及输出调节电路包括替换Flyback DC/DC多路输出电路副边整流二极管的两个共源连接的MOS管以及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对PWM信号的调制结果以及对Flyback DC/DC多路输出电路输出的一路直流电压信号的采样信号的调节结果进行逻辑与控制,输出两个MOS管的驱动信号,通过器件较少、结构简单的驱动电路提高多路输出电源的传输效率并改善多路输出电压的交叉调整率。

    一种集成升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457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48117.8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升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逆变器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0、第二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2、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逆变器包括直流侧和交流侧,直流侧包括输入电源Vin,交流侧包括包括滤波器,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上均设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第一端子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第二端子连接交流侧的另一端,第二功率管开关S1的第二端子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本发明逆变器,直流侧与交流侧共接地,避免了共模干扰,减少漏电流,减少了逆变器的数量,降低系统成本,提高集成度,电路占用空间小。

    一种寻找成像系统最优工作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44962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0417413.3

    申请日:2017-0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寻找成像系统最优工作参数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控制模块、n路驱动电路、n组电机、n组精密转动台、PC机、光源产生模块以及至少一个相机,n路驱动电路、n组电机与n组精密转动台一一对应,n为成像系统工作参数的数目,相机与控制模块分别与PC机进行数据连接,光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和n路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n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电机的控制端电性连接,n组电机分别带动对应的精密转动台旋转,通过n组精密控制台的旋转分别调节成像系统的n个工作参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主观性强、准确率低以及耗时耗力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