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异构光子晶体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931067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54913.X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异构光子晶体光纤,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外包层、左中间层、右中间层、左纤芯区及右纤芯区,外包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气孔矩阵。本发明拓展了单根光子晶体光纤的工作带宽,对于工作在较短波长的右纤芯区,其最佳工作带宽范围覆盖了完整的可见光波段,可以满足光纤对于高能量波段的传输需求,对于工作在较长波长的左纤芯区,其最佳工作带宽覆盖了近红外波段,其中包括了通信相关业务中最为常用的1.55μm波长,该工作带宽可以很好地满足通信业务需求、对人眼安全近红外波段光信号的传输以及近红外波段非线性光学的研究需求。

    一种用于通信和人眼安全领域的反谐振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929184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44919.9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通信和人眼安全领域的反谐振光纤,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沿光纤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包层、第一内包层、第二内包层、左空气纤芯区及右空气纤芯区,所述第一内包层内部呈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反谐振单元。本发明中左右纤芯分别工作在通信波段和2μm波段,实现两个波段的光信号传输,以实现通信和人眼安全领域的应用;在两个工作波段均有极低的非线性系数,低于普通单模光纤三个数量级,使得光纤可以获得更大的传输功率以实现长距离传输,且限制性损耗远低于现有的单模光纤,同时该光纤工作波段下最高的波导色散相较于普通单模光纤低了两个数量级。

    基于管状和层状纳米材料混合的可饱和吸收体及其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16191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136363.7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管状和层状纳米材料混合的可饱和吸收体及其激光器,所述可饱和吸收体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二硫化钨/聚乙烯醇薄膜、两个光纤跳头和光纤套管,碳纳米管‑石墨烯‑二硫化钨/聚乙烯醇薄膜设于其中一个光纤跳头的端面上,中间连接在光纤套管,与另一个光纤跳头的端面组成为三明治结构;由上述可饱和吸收制备的宽带超快激光器还包括:激光器包括泵浦源、三合一器件WTI、掺铒光纤EDF、色散补偿光纤DCF和单模光纤。本发明可饱和吸收体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可以长时间稳定的被动锁模,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超快光子器件;本发明带宽超快激光器具有耗散孤子的锁模操作,并且锁模有优异的输出性能。

    一种中红外波段低损耗抗弯曲的空芯反谐振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7572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61432.7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红外波段低损耗抗弯曲的空芯反谐振光纤,旨在解决低损耗传输、弯曲损耗小的技术问题。该空芯反谐振光纤包括:由内至外依次为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所述外包层内壁等距离设有多个扇形包层管,所述扇形包层管之间存在预定间隙,且互相不接触,所述扇形包层管的圆弧侧与纤芯外切;所述扇形包层管之间间隔设置有圆形包层管,所述圆形包层管与外包层内壁内切固定,以及与纤芯不接触;所述纤芯的外圆面与所有所述扇形包层管的外弧面相切。本发明应用于光通信领域,能够实现低弯曲损耗和超低损耗传输,且结构简单易实现。

    一种低非线性系数的空芯反谐振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736904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63848.8

    申请日:2023-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非线性系数的空芯反谐振光纤,属于光纤通信领域,其中包层结构以及玻璃壁是以石英为基底,设计出具有扇形结构的双层空芯结构。在基底的横截面上分布是:虚线为设计的纤芯圆,在具体的实物中不存在,周围为扇形围绕纤芯圆所设计的圆形阵列,扇形所设计的角度需要使周围的扇形不产生交点,其次对扇形的角进行圆角处理;其次是设置扇形结构形成的玻璃壁,使其形成一定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双层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光纤的损耗,圆形阵列可以提高该光纤的消光比。其次较大的模场面积可以提高传输功率,较低的非线性系数可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一种低损耗高非线性高布里渊增益的光子晶体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736904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80412.X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损耗高非线性高布里渊增益的光子晶体光纤,属于光纤通信和传感技术领域,所述光子晶体光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气孔点阵;所述第一空气孔点阵设置有4层呈正六边形均布的第一类空气孔;所述第一空气孔点阵的中心设置有第二空气孔点阵;位于所述第一空气孔点阵与所述第二空气孔点阵的重合区域不设置所述第一类空气孔;所述第二空气孔点阵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类空气孔、两个第三类空气孔、四个第四类空气孔和两个第五类空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光纤的高非线性和高布里渊增益特性有利于提升散射信号的检测精度,其低损耗的特性有利于信号的长距离传播,非常适合应用在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传感系统中实现传感的功能。

    一种低非线性系数的空芯反谐振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7369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63848.8

    申请日:2023-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非线性系数的空芯反谐振光纤,属于光纤通信领域,其中包层结构以及玻璃壁是以石英为基底,设计出具有扇形结构的双层空芯结构。在基底的横截面上分布是:虚线为设计的纤芯圆,在具体的实物中不存在,周围为扇形围绕纤芯圆所设计的圆形阵列,扇形所设计的角度需要使周围的扇形不产生交点,其次对扇形的角进行圆角处理;其次是设置扇形结构形成的玻璃壁,使其形成一定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双层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光纤的损耗,圆形阵列可以提高该光纤的消光比。其次较大的模场面积可以提高传输功率,较低的非线性系数可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一种基于三元低维复合的可饱和吸收体及其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475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56726.3

    申请日:2023-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三元低维复合的可饱和吸收体及其方法、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散得到三种材料各自的预分散液;混合得到三种材料的混合液,即三元低维材料预混合液;离心得到三元低维材料复合的分散液;加热搅拌制得聚乙烯醇溶液;称取三元低维材料复合的分散液滴入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混合进行烘干获得三元低维复合物/聚乙烯醇薄膜;裁剪转移到光纤跳线端面上,与另一光纤跳线用光纤法兰适配器连接起来,制得可饱和吸收体。本发明中的可饱和吸收体在单个材料初始特性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优异的光学特性,能够进行更好的锁模操作;制备方法流程简单易操作、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廉。

    一种应用于二氧化碳气体监测的多谐振层空心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924754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65170.9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二氧化碳气体监测的多谐振层空心光纤,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沿光纤径向方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包层、内包层及空气纤芯区,所述外包层与内包层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嵌套管单元,多个第一嵌套管单元呈环形等距分布,且第一嵌套管单元分别与外包层、内包层相切。本发明通过优化设计的谐振结构实现对特定波长光的高效传输,并通过其空心结构增强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该光纤具备低损耗、近零色散及抗弯曲的特性,适用于监测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光纤的多谐振结构使其在广谱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光学传输特性,特别适合用于激光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气体监测方法。

    一种应用于980nm泵浦光的低损耗抗弯曲空芯反谐振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966784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77804.X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980nm泵浦光的低损耗抗弯曲空芯反谐振光纤,涉及光纤激光器技术领域,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包层、内包层以及纤芯;所述内包层为反谐振区域,所述内包层包括四个反谐振单元,所述反谐振单元包括嵌套结构的圆形介质管和非嵌套结构的扇形介质管;所述圆形介质管包括第一类圆形介质管,所述第一类圆形介质管的内部嵌套着第二类圆形介质管以及三个第三类圆形介质管。本发明采用多层嵌套的圆形介质管结构与非嵌套的扇形介质管结构相结合,显著降低光信号的传输损耗,使得光信号的传播更加稳定,减少了能量的散射和泄漏,同时保证了高效的光能传输,此外,该结构还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便于批量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