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771570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10654257.4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一种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一套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包括可调式组合框架、多层折变流式网格;所述可调式框架由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可调式框架的间距调节用于安装多层折变流式网格,折变流式网格是一张带有很多孔径的平面网格,但在一套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中多层折变流式网格中每层网格平面的孔径是有大有小。每层网格的中间和边缘区域的孔径有大有小。尤其是相邻二层网格平面的孔径的大小和分布不相同,但间隔了一层网格的二层网格平面的孔径的大小和分布相同。可使经过本发明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的水流有所不同且宜于变化。

    一种管式纤维束过滤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57169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646418.5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一种管式纤维束过滤装置,用于实现一种管式纤维束过滤方法,包括管式纤维束模块、多孔滤板、反洗气系统、反洗水系统、离线清洗系统;所述管式纤维束模块:由多个中空的六角形蜂窝管紧密排列而成,单个蜂窝管长2-2.5m,内切圆直径为10±2cm,蜂窝管上下端均有支架,用于将导杆固定在蜂窝管中心,导杆贯通整个蜂窝管;每个蜂窝管内悬挂一束纤维束填料,纤维束填料下端与导杆固连,上端连接在不锈钢圆环上,不锈钢圆环套在导杆上,能够沿导杆上下自由滑动;所述蜂窝管的侧壁每隔30±10cm开孔,保持与相邻蜂窝管的连通。本发明避免了纤维束在过滤和反洗时的互相干扰,解决了以往纤维束滤池纤维丝易缠绕、打结甚至断丝的问题。

    一种管式纤维束过滤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5716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46418.5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一种管式纤维束过滤装置,用于实现一种管式纤维束过滤方法,包括管式纤维束模块、多孔滤板、反洗气系统、反洗水系统、离线清洗系统;所述管式纤维束模块:由多个中空的六角形蜂窝管紧密排列而成,单个蜂窝管长2-2.5m,内切圆直径为10±2cm,蜂窝管上下端均有支架,用于将导杆固定在蜂窝管中心,导杆贯通整个蜂窝管;每个蜂窝管内悬挂一束纤维束填料,纤维束填料下端与导杆固连,上端连接在不锈钢圆环上,不锈钢圆环套在导杆上,能够沿导杆上下自由滑动;所述蜂窝管的侧壁每隔30±10cm开孔,保持与相邻蜂窝管的连通。本发明避免了纤维束在过滤和反洗时的互相干扰,解决了以往纤维束滤池纤维丝易缠绕、打结甚至断丝的问题。

    一种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771570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10654257.4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一种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一套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包括可调式组合框架、多层折变流式网格;所述可调式框架由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可调式框架的间距调节用于安装多层折变流式网格,折变流式网格是一张带有很多孔径的平面网格,但在一套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中多层折变流式网格中每层网格平面的孔径是有大有小。每层网格的中间和边缘区域的孔径有大有小。尤其是相邻二层网格平面的孔径的大小和分布不相同,但间隔了一层网格的二层网格平面的孔径的大小和分布相同。可使经过本发明折变流式网格絮凝反应装置的水流有所不同且宜于变化。

    多腔水力驱动陀螺式空气离散器

    公开(公告)号:CN202220101U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120282641.2

    申请日:2011-08-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多腔水力驱动陀螺状空气离散器,陀螺状的壳体设有内外两个空腔、分别连接内外两个空腔的底部与顶部通道,内外两个空腔是连通的,连通处为混和室,内外两空腔周面径向设有多组同心喷嘴;所述的同心喷嘴包括用于循环水喷出的内腔喷嘴;用于气液混合物喷出的外腔喷嘴;同心喷嘴设置6到10对,喷嘴向下倾斜均匀排列;循环水从底部通道连接内腔,空气从顶部通道连接外腔。是水处理行业的供氧设备是对传统射流曝气器的一种改进。它由内外两个空腔组成,内腔顶面采用向上凸的曲面,水流、气流撞击该曲面之后沿曲面改变方向,减小水压、气压损失,降低能耗。

    U型微涡流絮凝沉淀池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79732U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20606018.2

    申请日:2012-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微涡流絮凝沉淀池,包括微涡流反应区、斜管沉淀区,微涡流反应区设有网格反应器,将微涡流反应区和斜管沉淀区位于同一个池体中;其中微涡流反应区设置在絮凝沉淀池中央,斜管沉淀区环形,环形斜管沉淀区设置在微涡流反应区外圈。微涡流反应区与斜管沉淀区采用同心筒合建,排泥区位于侧壁,集水区位于沉淀区上方。该装置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快速实现高效去除悬浮物的处理效果,去除效率远高于一般絮凝沉淀池,并且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简单易于操控。

    一种滗水除渣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924816U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20606020.X

    申请日:2012-1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滗水除渣一体化装置,包括除渣系统和滗水系统;其中滗水系统包括集水槽、垂直导轨、排水管、驱动装置;集水槽安置在垂直导轨上,集水槽上设置水平缝隙集水口;排水管连接安装在集水槽上的可伸缩软管;除渣系统安装在滗水系统上部,除渣系统包括集渣槽、集渣口、排渣管、浮渣导流板,排渣管是连接到集渣槽的可伸缩软管;且排水管和排渣管在池体外部通过阀门连接,在浮渣排净或无浮渣的时候,除渣系统可以作为滗水系统使用,提高一体设备的滗水量。该设备同时具有滗水除渣功能,可以有效提高SBR系统出水水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