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上皮内瘤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42941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801376.0

    申请日:2018-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上皮内瘤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的有效成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藤梨根20~40份,猫爪草20~40份,半枝莲20~40份,蜈蚣2~8份;本发明的治疗胃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的中药复方“瘤变四药”采用科学配比,各组分之间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中医认为,胃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的中医病机可被归纳为脾胃虚弱,湿热瘀毒相互搏结,中医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本发明中药复方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瘀散结,化繁为简,用药精准,配伍精妙,起到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临床具有确切功效。并且服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长期服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制成规范的中成药制剂后可以促进中药规范化治疗。

    一种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55560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82311.2

    申请日:2012-08-09

    Inventor: 徐力 鹿竞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党参5-10份,炒白术5-10份,茯苓10-15份,黄连1-3份,紫苏梗8-10份,补骨脂10-30份,鸡血藤10-30份,红景天10-15份,法半夏6-10份,陈皮3-6份,石韦10-30份,大枣5-10枚,竹茹6-10,炙甘草3-6份,沙棘3-6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中药复方针对化疗副反应“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基本病机,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起到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作用,临床具有确切功效。

    一种治疗肠上皮化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6795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801370.3

    申请日:2018-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肠上皮化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的有效成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白花蛇舌草30~80份,莪术8~15份,生薏苡仁20~30份,石见穿25~35份;本发明治疗胃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的中药复方“肠化四药”采用科学配比,各组分之间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中医认为,胃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的中医病机可被归纳为脾胃虚弱,湿热瘀毒相互搏结,中医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本发明中药复方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瘀散结,化繁为简,用药精准,配伍精妙,起到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临床具有确切功效;并且服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长期服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制成规范的中成药制剂后可以促进中药规范化治疗。

    一种减轻放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64371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83513.9

    申请日:2012-08-09

    Inventor: 鹿竞文 徐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轻放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太子参10-30份,天冬10-30份,麦冬10-30份,五味子5-10份,生地10-15份,三七3-5份,女贞子10-30份,旱莲草10-30份,枸杞子10-30份,山萸肉10-30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茯苓10-15份,山药10-30份,楮实子6-12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减轻放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针对放疗副反应“热毒炽盛,气阴两虚”基本病机,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起到减轻放疗副反应的作用,临床具有确切功效。

    一种抗乳腺癌转移复发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55600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75460.6

    申请日:2012-08-03

    Inventor: 徐力 鹿竞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乳腺癌转移复发的中药复方,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8~10份、白芍8~15份、当归8~10份、法半夏8~10份、橘核8~10份、夏枯草8~10份、浙贝母8~10份、生牡蛎10~30份、八月札8~10份、山慈菇5~10份、莪术8~10份、生苡仁8~30份、炮山甲8~10份、露蜂房8~10份、蛇六谷9~15份、红豆杉8~10份,生甘草3~6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抗乳腺癌转移复发的中药复方针对乳腺癌转移复发的“肝郁化火,痰瘀毒结,气血两虚”基本病机,疏肝解郁、消痰散瘀、清热解毒、益气养血,能明显降低乳腺癌转移复发率,临床具有确切功效。

    一种减轻放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64371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283513.9

    申请日:2012-08-09

    Inventor: 鹿竞文 徐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轻放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太子参10-30份,天冬10-30份,麦冬10-30份,五味子5-10份,生地10-15份,三七3-5份,女贞子10-30份,旱莲草10-30份,枸杞子10-30份,山萸肉10-30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茯苓10-15份,山药10-30份,楮实子6-12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减轻放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针对放疗副反应“热毒炽盛,气阴两虚”基本病机,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起到减轻放疗副反应的作用,临床具有确切功效。

    一种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55560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282311.2

    申请日:2012-08-09

    Inventor: 徐力 鹿竞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党参5-10份,炒白术5-10份,茯苓10-15份,黄连1-3份,紫苏梗8-10份,补骨脂10-30份,鸡血藤10-30份,红景天10-15份,法半夏6-10份,陈皮3-6份,石韦10-30份,大枣5-10枚,竹茹6-10,炙甘草3-6份,沙棘3-6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针对化疗副反应“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基本病机,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起到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作用,临床具有确切功效。

    一种抗乳腺癌转移复发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55600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275460.6

    申请日:2012-08-03

    Inventor: 徐力 鹿竞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乳腺癌转移复发的中药复方,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8~10份、白芍8~15份、当归8~10份、法半夏8~10份、橘核8~10份、夏枯草8~10份、浙贝母8~10份、生牡蛎10~30份、八月札8~10份、山慈菇5~10份、莪术8~10份、生苡仁8~30份、炮山甲8~10份、露蜂房8~10份、天南星9~15份、红豆杉8~10份,生甘草3~6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抗乳腺癌转移复发的中药复方针对乳腺癌转移复发的“肝郁化火,痰瘀毒结,气血两虚”基本病机,疏肝解郁、消痰散瘀、清热解毒、益气养血,能明显降低乳腺癌转移复发率,临床具有确切功效。

    药磁穴位贴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88021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21204795.9

    申请日:2016-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磁穴位贴,包括粘贴层和永磁体贴片,所述永磁体贴片具有凸面和凹面,所述凸面贴设粘贴层的底部,所述凹面作为药槽。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独特的药槽及多层复合结构,药磁贴片用粘贴层固定,碟状的永磁体贴片同时作为约束药膏层的药槽,可防止液体药物的流失,在兼顾药疗和磁疗的同时,可方便地在人体穴位上敷贴,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卫生方便。

    一种可控温循环使用输液加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11301550U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22088317.6

    申请日:2019-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温循环使用输液加热器,包括圆柱外壳,所述圆柱外壳内部设有发热装置,圆柱外壳外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圆柱外壳上端外壁设有第一输液管固定框,圆柱外壳下端设有第二输液管固定框。第一输液管固定框可转动的设置在圆柱外壳上端外壁,第二输液管固定框可转动的设置在圆柱外壳下端外壁。第一输液管固定框设有与凹槽适配的第一缺口,第二输液管固定框设有与凹槽适配的第二缺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