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
    5.
    发明公开
    一种锅炉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5789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70533.5

    申请日:2025-01-16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炉,锅炉包括炉膛、多组燃烧器、多组燃尽风和补风装置,沿炉膛的高度方向,由下往上炉膛依次设有燃烧器、燃尽风和补风装置,在垂直于炉膛的高度方向的平面内,炉膛的围壁的截面呈矩形,多组燃烧器、多组燃尽风均设于矩形长边一侧的侧壁上,补风装置的出风口设于炉膛的内部,出风口的朝向能够沿着炉膛的高度方向向下。本发明的锅炉,在炉膛的高度方向上,出风口的朝向能够向下,出风口的外部气体的输送方向与燃烧器的喷射出口的方向、燃尽风的喷射出口的方向均垂直,从而减少对冲燃烧方式对外部气体输送的影响,保证外部气体可以输送到燃尽风附近,进而使炉膛内的燃料充分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提高锅炉燃烧稳定性。

    一种SOEC耦合电站锅炉富氧燃烧的零碳排放能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5762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5247.0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EC耦合电站锅炉富氧燃烧的零碳排放能源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第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NH3制备器、气体混合器、空气预热器和锅炉本体;该方法包括:第一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和第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产生的O2与CO2在气体混合器中形成O2浓度不同的O2/CO2混合气体,作为锅炉燃烧的热风,其中燃尽风通过燃尽风喷口送入锅炉燃尽区;第一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产生的H2在NH3制备器中制备为NH3,再喷入尾部烟道;第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产生的CO作为再燃燃料通过CO喷口送入锅炉再燃区。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燃煤机组的零碳排放,还可有效利用新能源发电的冗余电量。

    锅炉系统
    8.
    发明公开
    锅炉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23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03031.4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系统,锅炉系统包括:炉体;煤粉气化装置,煤粉气化装置包括:煤粉气化炉和气化气燃烧器,炉体与煤粉气化炉连通,炉体用于为煤粉气化炉提供高温烟气,煤粉气化炉与煤粉管道连接,煤粉管道用于为煤粉气化炉提供煤粉,煤粉气化炉与气化气燃烧器连接且连通,煤粉气化炉用于为气化气燃烧器提供煤粉气化气,气化气燃烧器与炉体连通。通过本发明的锅炉系统可以保证煤粉气化气在气化气燃烧器出口稳定燃烧,即在炉体内稳定燃烧,提高炉体低负荷燃烧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锅炉系统的深度调峰。

    一种原煤仓清理装置和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70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03589.3

    申请日:2024-04-03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原煤仓清理装置和系统,所述原煤仓清理装置包括活动导杆、清理臂、驱动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活动导杆的第一端插置于原煤仓内部;所述清理臂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动导杆的第一端,所述清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原煤仓内侧壁相对应;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清理臂和所述活动导杆,用于调节所述清理臂与所述活动导杆之间的夹角;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原煤仓外部并与所述活动导杆传动连接,用于通过驱动所述活动导杆带动所述清理臂清理所述原煤仓内侧壁上的原煤。通过所设置的活动导杆、清理臂、驱动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对原煤仓全空间范围内进行清理,减少原煤仓堵塞风险,保证了煤炭燃料供应的稳定可靠。

    弯管组件
    10.
    发明公开
    弯管组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8220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22817.7

    申请日:2025-01-07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弯管组件,弯管组件包括:管体,管体具有主气流区和动态存料区,主气流区与动态存料区连通,主气流区连通管体的进口和出口,主气流区为圆弧形腔体,动态存料区位于主气流区的外弯侧,动态存料区对应进口布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弯管组件,气流中的固体颗粒在主气流区的拐弯处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与气流分离,固体颗粒进入到动态存料区,并填满动态存料区,形成一个固体颗粒的缓冲垫层,并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后续进入管体的固体颗粒与已经在动态存料区达成动态平衡的缓冲垫层碰撞,从而避免固体颗粒与主气流区的外弯侧的内壁碰撞,减少管体的外弯侧的内壁的磨损,提高弯管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