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7425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064574.0
申请日:2013-02-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E04C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张弦梁撑杆的抗滑装置,其由一系列抗滑索组成;所述抗滑索成对从张弦梁的两端端部节点往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抗滑索连接张弦梁受压上弦端部节点和最靠近端部节点的第一撑杆,第二抗滑索一端与第一撑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撑杆连接,如此设置,第k抗滑索一端与第k-1撑杆连接,另一端与第k撑杆连接,直到张弦梁跨中。本发明在张弦梁中设置这些抗滑索可以阻止撑杆在靠近受拉下弦的部位产生向张弦梁跨中的滑动,在不改变张弦梁外观的条件下,简化撑杆与下弦之间节点的设计与制作,抗滑索与下弦协同受力,可减少张弦梁受拉构件材料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775845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019397.0
申请日:2010-01-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截面钢构件扭转交汇焊接相贯节点,包括纵向接头(1)和两个横向接头(3),横向接头(3)由第一块体(3-1)与第二块体(3-2)组成,两个横向接头(3)的第一块体(3-1)的端面(3-3)与纵向接头(1)侧面对齐焊接,两个横向接头(3)的第二块体(3-2)的端面(3-4)分别与横向钢构件(4)端面对齐焊接;纵向接头(1)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向钢构件(2)连接;第一块体(3-1)的端面(3-3)与第二块体(3-2)的端面(3-4)成一角度或者错位。本发明在较少增加造价,节点自重,不改变相贯节点的固接特性基础上适应双向钢构件翼缘不共面也不平行的构造;工艺较简单,容易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118653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22029.9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江毅 , 易伟文 , 赵颖 , 黄勇 , 燕志刚 , 洪洲 , 李青 , 刘光爽 , 梁贻尊 , 林若凯 , 柯宇 , 王嵩 , 崔济东 , 何智威 , 杨万 , 何啸 , 林乐斌 , 周俊 , 杨锦权 , 黄若洋 , 赵俊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拉非对称双拱大跨度体育场屋盖结构,包括前斜放巨拱、后斜放巨拱,前斜放巨拱、后斜放巨拱之间通过若干个对拉桁架连接,形成自平衡体系;后斜放巨拱的两端由“树杈”状拱脚柱支撑,两端之间的部分由设置在看台结构上的若干个V形斜柱支撑;前斜放巨拱仅其两端与“树杈”状拱脚柱相连,与看台结构无任何连接。本发明克服现有大跨度体育场屋盖存在的缺陷,以及解决现有体育场屋盖结构构件尺度较大、建筑较笨重、不能突出建筑的空间感、轻盈感、不能达到自然采光、能耗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08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5880.5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珠海市横琴瑢盛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腰楼盖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细腰楼盖为界,将结构分塔定义为“弱侧结构+细腰楼盖+强侧结构”三部分,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获得各部分各振型的地震作用;仅保留弱侧结构的地震作用,重新进行静力分析,获得细腰楼盖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并进行CQC振型组合,获得细腰楼盖振型组合地震作用效应,再与其他荷载工况的效应进行组合得到细腰楼盖的抗震设计结果;最后与传统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结果进行包络,得到细腰楼盖最终的抗震设计结果。本发明的细腰楼盖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前提假定少,可充分反映细腰楼盖两侧结构的错动变形,激发细腰楼盖的不利状态,解决了目前细腰楼盖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工程推广容易。
-
公开(公告)号:CN102071747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94710.3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楼盖连接的节点及制作方法。该节点包括环梁和抗剪环;环梁由环梁内侧构造钢筋、环梁内环钢筋、环梁外环钢筋以及环梁箍筋通过绑扎形成钢筋笼后经混凝土浇筑成外圆内方的环形结构;多根环梁箍筋绑扎在环梁内侧构造钢筋、环梁内环钢筋和环梁外环钢筋上,沿径向成放射状均匀布置;方钢管穿过环梁内方形孔。制备时,施工现场或工厂加工预制环梁钢筋笼。钢筋笼吊装完后,绑扎楼盖框架梁,然后环梁与楼盖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形成整体混凝土楼盖。本发明节点钢管内无穿心构件及加劲环板,钢管截面无削弱,不影响管内混凝土的浇筑,节点传力合理、受力明确、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造价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9003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35805.X
申请日:2025-03-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超高层框架‑核心筒建筑结构包括上部框架‑核心筒、高位转换结构和下部框架‑核心筒,核心筒的两端分别与上部框架‑核心筒和下部框架‑核心筒连接,钢管混凝土柱位于核心筒的外周,钢管混凝土柱的上端通过所述楼面混凝土梁与核心筒的上端连接,混凝土楼盖铺设于楼面混凝土梁的顶部,转换桁架腹杆的上端与上部框架‑核心筒的下端倾斜连接,转换桁架腹杆的下端与钢管混凝土柱的下端倾斜连接,钢管混凝土柱的两端分别与上部框架‑核心筒和下部框架‑核心筒连接。本发明最大限度取得建筑较高净高,同时尽量减小结构自重;实现建筑师对空间结构的轻盈、简洁、开阔的高追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7544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53608.9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江毅 , 易伟文 , 杨万 , 赵颖 , 李青 , 林乐斌 , 何啸 , 刘光爽 , 洪洲 , 王嵩 , 何智威 , 温新贵 , 周俊 , 吴憾 , 吴伟丰 , 杨锦权 , 黄若洋 , 赵峻鹏
IPC: E04B1/58 , E04B1/48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的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柱刚接节点及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四根钢结构梁的截面尺寸确定内插十字加劲板的尺寸;S2、确定环向钢梁的布置方式及截面尺寸;S3、根据四根钢结构梁的组合弯矩,按局压承载力反向推算得到端板的宽度和高度;S4、计算抗剪螺栓的数量。本发明不影响柱钢筋布置,对混凝土柱内的柱纵筋和柱箍筋的布置几乎没有影响;本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筑质量可靠,混凝土柱竖向浇筑通道完全不受影响,振捣不留死角,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可控;本节点整体刚度较大,本节点在四个方向上受力趋于平均,本节点整体变形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0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605880.5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珠海市横琴瑢盛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腰楼盖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细腰楼盖为界,将结构分塔定义为“弱侧结构+细腰楼盖+强侧结构”三部分,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获得各部分各振型的地震作用;仅保留弱侧结构的地震作用,重新进行静力分析,获得细腰楼盖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并进行CQC振型组合,获得细腰楼盖振型组合地震作用效应,再与其他荷载工况的效应进行组合得到细腰楼盖的抗震设计结果;最后与传统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结果进行包络,得到细腰楼盖最终的抗震设计结果。本发明的细腰楼盖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前提假定少,可充分反映细腰楼盖两侧结构的错动变形,激发细腰楼盖的不利状态,解决了目前细腰楼盖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工程推广容易。
-
公开(公告)号:CN103174258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64574.0
申请日:2013-02-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E04C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张弦梁撑杆的抗滑装置,其由一系列抗滑索组成;所述抗滑索成对从张弦梁的两端端部节点往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抗滑索连接张弦梁受压上弦端部节点和最靠近端部节点的第一撑杆,第二抗滑索一端与第一撑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撑杆连接,如此设置,第k抗滑索一端与第k-1撑杆连接,另一端与第k撑杆连接,直到张弦梁跨中。本发明在张弦梁中设置这些抗滑索可以阻止撑杆在靠近受拉下弦的部位产生向张弦梁跨中的滑动,在不改变张弦梁外观的条件下,简化撑杆与下弦之间节点的设计与制作,抗滑索与下弦协同受力,可减少张弦梁受拉构件材料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775845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010019397.0
申请日:2010-01-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截面钢构件扭转交汇焊接相贯节点,包括纵向接头(1)和两个横向接头(3),横向接头(3)由第一块体(3-1)与第二块体(3-2)组成,两个横向接头(3)的第一块体(3-1)的端面(3-3)与纵向接头(1)侧面对齐焊接,两个横向接头(3)的第二块体(3-2)的端面(3-4)分别与横向钢构件(4)端面对齐焊接;纵向接头(1)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向钢构件(2)连接;第一块体(3-1)的端面(3-3)与第二块体(3-2)的端面(3-4)成一角度或者错位。本发明在较少增加造价,节点自重,不改变相贯节点的固接特性基础上适应双向钢构件翼缘不共面也不平行的构造;工艺较简单,容易掌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