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5474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198554.3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粒径呈纳米至微米三峰分布铜粉末及其一次性合成方法与应用。由粒径分别为5–15nm的纳米颗粒铜粉、120–210nm的亚微米颗粒铜粉和1–2μm的微米片铜粉组成;亚微米颗粒铜粉和微米片铜粉表面包覆纳米颗粒铜粉;所述铜粉末由还原剂与反应液在80–100℃搅拌下反应,反应产物经离心后清洗所得;所述反应液由铜盐、有机酸和有机胺形成的复合分散剂与乙二醇混合所得。本发明粒径多峰分布铜粉的优势在于其初始堆积密度高,能够在低温进行烧结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所得结构的致密性,从而使烧结后薄膜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75011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696203.4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片无压烧结互连用纳米铜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纳米铜制备和铜浆混合两个步骤。纳米铜的制备是将反应液倒入温度为80‑120℃且持续加热的还原液中,搅拌下反应,反应结束后离心,清洗后得到纳米铜颗粒。纳米铜制备的反应液和还原液均含有多元酸和胺类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复合包覆剂,制备的纳米铜粒子是尺寸呈双峰分布特征的纳米聚集体。本发明中纳米铜的制备是以互连用烧结铜浆为应用背景,制备所用包覆剂及复配溶剂在烧结中完全挥发或分解并具备还原效应,尺寸双峰分布的纳米铜颗粒能实现低温烧结的同时形成大量密实互连,从而使得浆料能在无压条件下实现高效烧结与高性能互连。
-
公开(公告)号:CN10823130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297095.8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C7/112 , H01C1/14 , H01C17/28 , C04B35/4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电极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包括ZnO陶瓷基体、电极及电极引出线,ZnO陶瓷基体为片状结构,在ZnO陶瓷基体的两面上都设有电极,电极与电极引出线连接;电极为铝电极;电极引线与电极应用焊接钎料,采用超声辅助焊接实现电气互连;焊接钎料为添加有活性Ti、Zr、V和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多元Sn基合金。本发明与只采用银浆或铜浆或多层复合贱金属电极相比,在电极制备成本上大大降低,具有更优的电气性能,生产效率更高,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而且免清洗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405474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1198554.3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粒径呈纳米至微米三峰分布铜粉末及其一次性合成方法与应用。由粒径分别为5–15nm的纳米颗粒铜粉、120–210nm的亚微米颗粒铜粉和1–2μm的微米片铜粉组成;亚微米颗粒铜粉和微米片铜粉表面包覆纳米颗粒铜粉;所述铜粉末由还原剂与反应液在80–100℃搅拌下反应,反应产物经离心后清洗所得;所述反应液由铜盐、有机酸和有机胺形成的复合分散剂与乙二醇混合所得。本发明粒径多峰分布铜粉的优势在于其初始堆积密度高,能够在低温进行烧结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所得结构的致密性,从而使烧结后薄膜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678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48513.X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钎料合金层电极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氧化锌压敏电阻元件包括氧化锌陶瓷片、电极层和电极引线,电极层设置在氧化锌陶瓷片上下表面至少一个面上,电极层和电极引线连接。电极层全部或部分覆盖氧化锌陶瓷片的表面,制备时,选取经退火处理的氧化锌陶瓷片,清洗、干燥后,预热至200~280℃;氧化锌陶瓷片的上表面放置活性钎料;将热头预热至240~500℃,插入活性钎料中前后左右刮擦10~30s,使钎料在氧化锌陶瓷片表面铺展,形成钎料合金层电极。本发明具有能耗少、绿色环保、工序简单易操作、焊点连接可靠性高等特点;避免了采用贵金属电极材料,可降低氧化锌压敏陶瓷元件生产成本的4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97501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696203.4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片无压烧结互连用纳米铜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纳米铜制备和铜浆混合两个步骤。纳米铜的制备是将反应液倒入温度为80-120℃且持续加热的还原液中,搅拌下反应,反应结束后离心,清洗后得到纳米铜颗粒。纳米铜制备的反应液和还原液均含有多元酸和胺类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复合包覆剂,制备的纳米铜粒子是尺寸呈双峰分布特征的纳米聚集体。本发明中纳米铜的制备是以互连用烧结铜浆为应用背景,制备所用包覆剂及复配溶剂在烧结中完全挥发或分解并具备还原效应,尺寸双峰分布的纳米铜颗粒能实现低温烧结的同时形成大量密实互连,从而使得浆料能在无压条件下实现高效烧结与高性能互连。
-
公开(公告)号:CN109767885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148513.X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钎料合金层电极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氧化锌压敏电阻元件包括氧化锌陶瓷片、电极层和电极引线,电极层设置在氧化锌陶瓷片上下表面至少一个面上,电极层和电极引线连接。电极层全部或部分覆盖氧化锌陶瓷片的表面,制备时,选取经退火处理的氧化锌陶瓷片,清洗、干燥后,预热至200~280℃;氧化锌陶瓷片的上表面放置活性钎料;将热头预热至240~500℃,插入活性钎料中前后左右刮擦10~30s,使钎料在氧化锌陶瓷片表面铺展,形成钎料合金层电极。本发明具有能耗少、绿色环保、工序简单易操作、焊点连接可靠性高等特点;避免了采用贵金属电极材料,可降低氧化锌压敏陶瓷元件生产成本的4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231307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711297095.8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C7/112 , H01C1/14 , H01C17/28 , C04B35/4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电极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包括ZnO陶瓷基体、电极及电极引出线,ZnO陶瓷基体为片状结构,在ZnO陶瓷基体的两面上都设有电极,电极与电极引出线连接;电极为铝电极;电极引线与电极应用焊接钎料,采用超声辅助焊接实现电气互连;焊接钎料为添加有活性Ti、Zr、V和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多元Sn基合金。本发明与只采用银浆或铜浆或多层复合贱金属电极相比,在电极制备成本上大大降低,具有更优的电气性能,生产效率更高,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而且免清洗工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