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73476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191058.9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B01D71/02 , B01D67/00 , C02F1/4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水多孔MXene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用LiF和HCl混合溶液刻蚀三维层状MAX,洗涤后加水超声分散,获得二维层状MXene悬浮液;(2)低表面能的物质配制成水解溶液与步骤(1)所述的二维层状MXene悬浮液混合发生水解反应;(3)在多孔基底膜上真空过滤步骤(2)所得改性的MXene溶液,真空干燥制得疏水多孔MXene膜。所制备的膜具有多孔的MXene层,较大的层间距和堆叠产生的间隙,为水分子的传递提供了多个通道。本申请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环境友好;所制得的膜耐酸耐碱,柔韧性好;将其用于水处理,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有竞争力的通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6845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85672.8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F251/02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8F2/44 , C08K3/22 , C08K3/30 , H01M10/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锌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锌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烯衍生物、纤维素加入到电解质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溶液A;将无机纳米颗粒加入溶液A中,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将引发剂和交联剂加入溶液B中,搅拌均匀,除泡,置于模具中聚合,得到锌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本发明的凝胶电解质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腐蚀能力、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组装成锌离子电池后可稳定循环超过1000小时,是一种高安全性、高效稳定性的凝胶电解质,在锌离子电池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28053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16011.8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控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电控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84~90份三水合醋酸钠、7~10份去离子水、1~7份膨胀石墨和0.5~1份增稠剂在水浴加热、搅拌处理的条件下制成电控复合相变材料;所述的应用包括:将电控复合相变材料装入由触发电极、试管和橡胶塞组成的电控相变单元中,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电控触发释能。本发明所述电控复合材料在不改变材料原有稳定过冷、电控触发的基础上,增加了热导率,改善了相分离,从而拓宽了电控复合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37675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904860.2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熔化凝固法的稳定电控过冷相变镶嵌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1)使用低目数砂纸沿轴向和/或径向打磨电极,然后在熔融的三水乙酸钠中浸泡,取出并冷却,得到初级镶嵌电极;(2)使用砂纸沿轴向和/或径向打磨初级镶嵌电极,然后在熔融的三水乙酸钠中浸泡,取出并冷却,继续循环重复操作,最后再打磨一次,制得稳定电控过冷相变镶嵌电极。本发明制备的可控触发电极的良品率较高,且以轴向打磨制得的可控触发电极的电极表面具有梯度粗糙结构,可以实现局部触发相变,达到分段利用电极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7347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91058.9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B01D71/02 , B01D67/00 , C02F1/4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水多孔MXene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用LiF和HCl混合溶液刻蚀三维层状MAX,洗涤后加水超声分散,获得二维层状MXene悬浮液;(2)低表面能的物质配制成水解溶液与步骤(1)所述的二维层状MXene悬浮液混合发生水解反应;(3)在多孔基底膜上真空过滤步骤(2)所得改性的MXene溶液,真空干燥制得疏水多孔MXene膜。所制备的膜具有多孔的MXene层,较大的层间距和堆叠产生的间隙,为水分子的传递提供了多个通道。本申请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环境友好;所制得的膜耐酸耐碱,柔韧性好;将其用于水处理,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有竞争力的通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83269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48591.8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7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控预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六水氯化钙电控过冷相变装置和锂离子电池,其中六水氯化钙电控过冷相变装置包括盛有氯化钙溶液的电解池、基于六水氯化钙的电控过冷相变电极、导电电极和直流电源,锂离子电池密封后浸泡于氯化钙溶液中,基于六水氯化钙的电控过冷相变电极和导电电极分别插在氯化钙溶液中,基于六水氯化钙的电控过冷相变电极和导电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正负极连接。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控预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变材料预热系统结构复杂、可控性低、操作困难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32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248591.8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7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控预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六水氯化钙电控过冷相变装置和锂离子电池,其中六水氯化钙电控过冷相变装置包括盛有氯化钙溶液的电解池、基于六水氯化钙的电控过冷相变电极、导电电极和直流电源,锂离子电池密封后浸泡于氯化钙溶液中,基于六水氯化钙的电控过冷相变电极和导电电极分别插在氯化钙溶液中,基于六水氯化钙的电控过冷相变电极和导电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正负极连接。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控预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变材料预热系统结构复杂、可控性低、操作困难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767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04860.2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熔化凝固法的稳定电控过冷相变镶嵌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1)使用低目数砂纸沿轴向和/或径向打磨电极,然后在熔融的三水乙酸钠中浸泡,取出并冷却,得到初级镶嵌电极;(2)使用砂纸沿轴向和/或径向打磨初级镶嵌电极,然后在熔融的三水乙酸钠中浸泡,取出并冷却,继续循环重复操作,最后再打磨一次,制得稳定电控过冷相变镶嵌电极。本发明制备的可控触发电极的良品率较高,且以轴向打磨制得的可控触发电极的电极表面具有梯度粗糙结构,可以实现局部触发相变,达到分段利用电极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73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20849.7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相变材料包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金属板或棒经过表面处理形成具有粗糙表面的金属板或棒,在表面嵌入诱导相变材料成核的粉末晶种,然后置于醋酸钠溶液中,并将醋酸钠溶液置于水浴中保温得到可控触发金属电极;(2)将三水醋酸钠晶体、水和增稠剂混合,水浴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过饱和相变蓄热溶液,将溶液倒入不锈钢金属球中,插入步骤(1)中的可控触发金属电极和导电电极后进行封装,最后置于水浴中保温得到所述可控相变材料包。本发明利用无机相变材料所固有的过冷缺点,实现过冷相变材料可控蓄/放热,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循环使用周期短,放热稳定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533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02976.6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亲疏水可逆转化的低温再生除湿转轮的制备方法,属于除湿转轮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空白转轮;S2、制备得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吸湿材料;S3、制备基于亲疏水可逆转化的复合吸湿材料;S4、取S3中得到的复合吸湿材料制得吸湿材料‑聚乙烯醇‑柠檬酸钙混合悬浊液;S5、将S1中空白转轮浸泡在S4中的混合悬浊液中,一段时间进行干燥,重复2‑3次,得到低温再生除湿转轮。本发明一种基于亲疏水可逆转化的低温再生除湿转轮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除湿转轮具有低温可再生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转轮除湿过程中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且该除湿转轮在较低的温度下也可以很好的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实现空气除湿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