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与钢梁的双层窄环板‑FRP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612105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711140.9

    申请日:2016-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5812 E04B1/5837 E04B2001/58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与钢梁的双层窄环板‑FRP节点,包括由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与钢梁的交汇处形成的节点域,两套双层窄环板、FRP套箍和组合肋板、对称设置在节点域左、右两侧的钢牛腿,钢梁通过钢牛腿与节点域及双层窄环板相连,双层窄环板包括平行设置的大环板和小环板,两套双层窄环板分别位于节点域上、下两侧的薄壁钢管外侧,FRP套箍环绕粘贴于大环板和小环板之间的薄壁钢管外侧,所述组合肋板通过螺栓对称连接在双层窄环板的大环板和小环板之间并紧压住所述FRP套箍。本发明构造简单、传力可靠,一方面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双层窄环板及FRP套箍使得节点域薄壁钢管在受力时过早屈曲的现象得到抑制。

    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88224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0975373.4

    申请日:2017-10-16

    Inventor: 吴波 简思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作工艺,该预制叠合板由新混凝土、废旧混凝土块体和板底钢筋网组成。所述废旧混凝土块体可凸出新混凝土表面,但凸出高度不大于25 mm,该凸出高度通过组合模具予以限制;所述组合模具包括浇筑模具和限高盖板,浇筑模具的侧模预留有钢筋定位口,并在四个角部利用螺杆、限位螺帽和不同厚度的垫片对限高盖板进行定位。本发明一方面允许废旧混凝土块体凸出新混凝土表面,并利用组合模具对凸出高度予以限制,使其不影响现场施工时板面钢筋的绑扎,解决了废旧混凝土块体因尺寸较大无法在预制叠合板中使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凸出的废旧混凝土块体能增加预制叠合板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与后浇混凝土的整体性。

    一种内置上翼缘不连续工字钢的再生混合梁及其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56339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609233.1

    申请日:2014-10-31

    Inventor: 吴波 简思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3/293 E04C3/06 E04G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上翼缘不连续工字钢的再生混合梁及其施工工艺,该梁由上翼缘不连续的工字型钢、纵筋、箍筋、腰筋、新混凝土、废旧混凝土块体组成。所述上翼缘不连续的工字型钢由下翼缘板、腹板、不连续的上翼缘板组成,所述不连续的上翼缘板由位于工字型钢两端的两块矩形钢板或梯形钢板组成,两块钢板长度均为工字型钢长度的三分之一,梯形钢板的短边宽度不小于长边宽度的四分之一。本发明一方面通过省去传统工字型钢的上翼缘板的跨中部分,在梁承载能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不连续的上翼缘板的间断处投放废旧混凝土块体,解决了因投放困难而无法在传统工字型钢混凝土梁中采用废旧混凝土块体的问题。

    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882240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710975373.4

    申请日:2017-10-16

    Inventor: 吴波 简思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作工艺,该预制叠合板由新混凝土、废旧混凝土块体和板底钢筋网组成。所述废旧混凝土块体可凸出新混凝土表面,但凸出高度不大于25 mm,该凸出高度通过组合模具予以限制;所述组合模具包括浇筑模具和限高盖板,浇筑模具的侧模预留有钢筋定位口,并在四个角部利用螺杆、限位螺帽和不同厚度的垫片对限高盖板进行定位。本发明一方面允许废旧混凝土块体凸出新混凝土表面,并利用组合模具对凸出高度予以限制,使其不影响现场施工时板面钢筋的绑扎,解决了废旧混凝土块体因尺寸较大无法在预制叠合板中使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凸出的废旧混凝土块体能增加预制叠合板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与后浇混凝土的整体性。

    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与钢梁的双层窄环板-FRP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6121056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610711140.9

    申请日:2016-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与钢梁的双层窄环板‑FRP节点,包括由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与钢梁的交汇处形成的节点域,两套双层窄环板、FRP套箍和组合肋板、对称设置在节点域左、右两侧的钢牛腿,钢梁通过钢牛腿与节点域及双层窄环板相连,双层窄环板包括平行设置的大环板和小环板,两套双层窄环板分别位于节点域上、下两侧的薄壁钢管外侧,FRP套箍环绕粘贴于大环板和小环板之间的薄壁钢管外侧,所述组合肋板通过螺栓对称连接在双层窄环板的大环板和小环板之间并紧压住所述FRP套箍。本发明构造简单、传力可靠,一方面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双层窄环板及FRP套箍使得节点域薄壁钢管在受力时过早屈曲的现象得到抑制。

    一种内置上翼缘不连续工字钢的再生混合梁及其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56339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609233.1

    申请日:2014-10-31

    Inventor: 吴波 简思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3/293 E04C3/06 E04G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上翼缘不连续工字钢的再生混合梁及其施工工艺,该梁由上翼缘不连续的工字型钢、纵筋、箍筋、腰筋、新混凝土、废旧混凝土块体组成。所述上翼缘不连续的工字型钢由下翼缘板、腹板、不连续的上翼缘板组成,所述不连续的上翼缘板由位于工字型钢两端的两块矩形钢板或梯形钢板组成,两块钢板长度均为工字型钢长度的三分之一,梯形钢板的短边宽度不小于长边宽度的四分之一。本发明一方面通过省去传统工字型钢的上翼缘板的跨中部分,在梁承载能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不连续的上翼缘板的间断处投放废旧混凝土块体,解决了因投放困难而无法在传统工字型钢混凝土梁中采用废旧混凝土块体的问题。

    一种设置H型钢和U形钢的再生块体混凝土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7574930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1710891532.2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H型钢和U形钢的再生块体混凝土连接节点,包括设置有H型钢的部分外包H型钢组合柱、呈十字形水平设置的全外包U形钢组合梁、两块与H型钢腹板平行的第一矩形钢板连接件、两块与H型钢腹板垂直的第二矩形钢板连接件、带螺纹套筒的方形外环板。本发明一方面因节点核心区内无密集的穿心部件,改善了废旧混凝土块体投放施工的问题,此外采用全外包U形钢组合梁可显著提高结构体系的废旧混凝土利用率;另一方面梁柱结构中外包型钢的采用可减少钢筋绑扎和支模拆模工序,同时U形钢的腹板可直接穿过部分外包H型钢组合柱,更好地传递梁剪力和弯矩,保证了传力的连续性与节点的安全性。

    一种既有H型钢柱的部分预制加固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851861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54886.4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H型钢柱的部分预制加固结构,包括:既有H型钢柱、预制混凝土节段、水平拉杆和灌浆料。将若干预制混凝土节段逐个叠放在既有H型钢柱的翼缘与腹板围成的两个半封闭空腔内。沿既有H型钢柱纵向按一定间隔设置水平拉杆,将水平拉杆两端分别与既有H型钢柱的两块翼缘板焊接。采用模板将既有H型钢柱包裹起来,随后向既有H型钢柱与预制混凝土节段之间的空隙填充灌浆料。撤去模板后即形成部分预制加固柱。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既有H型钢柱部分预制加固结构的施工工艺。本发明采用的预制混凝土节段,工厂化制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灌浆料可将预制混凝土节段与既有H型钢柱组合成整体,显著提升原构件的承载能力。

    一种设置H型钢和U形钢的再生块体混凝土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757493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891532.2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H型钢和U形钢的再生块体混凝土连接节点,包括设置有H型钢的部分外包H型钢组合柱、呈十字形水平设置的全外包U形钢组合梁、两块与H型钢腹板平行的第一矩形钢板连接件、两块与H型钢腹板垂直的第二矩形钢板连接件、带螺纹套筒的方形外环板。本发明一方面因节点核心区内无密集的穿心部件,改善了废旧混凝土块体投放施工的问题,此外采用全外包U形钢组合梁可显著提高结构体系的废旧混凝土利用率;另一方面梁柱结构中外包型钢的采用可减少钢筋绑扎和支模拆模工序,同时U形钢的腹板可直接穿过部分外包H型钢组合柱,更好地传递梁剪力和弯矩,保证了传力的连续性与节点的安全性。

    一种内置箱型型钢的再生混合梁及其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56339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609257.7

    申请日:2014-10-31

    Inventor: 吴波 简思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箱型型钢的再生混合梁及其施工工艺,该梁由上翼缘多处预留投放口的箱型型钢、纵筋、箍筋、腰筋、新混凝土、废旧混凝土块体组成。所述箱型型钢由下翼缘板、多处预留投放口的上翼缘板,以及前、后两块腹板组成;所述上翼缘板由新混凝土和废旧混凝土块体浇筑之前就已等间隔布置并与前、后两块腹板焊接的多个无洞矩形钢板,以及废旧混凝土块体投放完毕之后再布设就位并与无洞矩形钢板焊接的多个带洞带加强条矩形钢板组成。本发明的一种内置箱型型钢的再生混合梁,通过在传统箱型型钢的上翼缘板预留多处投放口,用以投放废旧混凝土块体,从而解决了因投放困难而无法在传统箱型型钢混凝土梁中循环利用废旧混凝土块体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