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n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2242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29140.4

    申请日:2022-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n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Sn基复合负极材料包括:Sn、InSb和石墨。本发明提供的Sn基复合负极材料以Sn为主体原料,在Sn中添加InSb和石墨球磨复合为负极材料。Sn具有较低的电压平台以及较高的理论比容量,InSb和石墨的加入有效提升了复合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本发明提供的Sn基复合负极材料在循环50圈后容量依然剩余530mAh/g,相对于第二圈584mAh/g容量保持率为90.8%,远优于纯Sn负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Sn基复合负极材料在低温下也具有快速充放电的特性。本发明提供的Sn基复合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高倍率、高稳定性的特性。

    一种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720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57315.6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电极材料包括:二氧化锡和磷,所述磷与所述二氧化锡转化反应生成的锡产生化合。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电极材料以二氧化锡为主体原料,在二氧化锡中添加磷复合为电极材料,磷的加入可以与二氧化锡转化反应生成的锡产生化合,以SnP以及LixSnP合金的形式进行脱嵌锂,改变了二氧化锡脱嵌锂的反应路径,从而降低了二氧化锡的充电电压平台,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锡‑磷复合电极材料在循环100~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0%~90%,且与纯二氧化锡电极材料相比,充电电压平台降低了约0.5V,首次库伦效率提高了15%~19%,可见通过添加磷可以有效调控复合电极材料的充电电压并明显提高首次库伦效率。

    一种InSb多晶薄膜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26178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28876.X

    申请日:2022-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nSb多晶薄膜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InSb多晶薄膜负极材料为闪锌矿结构的InSb晶体。本发明通过磁控溅射沉积的方式制备了InSb薄膜负极,该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始终保留整体闪锌矿结构(),并且仅存在极小的体积变化,因此能够在拥有较高容量的情况下稳定循环。本发明提供的InSb多晶薄膜负极材料在30℃条件下首次充电容量为561.8mAh/g,在800次循环后仍有534.6mAh/g的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95.2%。本发明提供的InSb多晶薄膜负极材料在‑50℃条件下首次充电比容量为511.9mAh/g,在25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有348.3mAh/g的容量,容量保持率为68.1%。本发明提供的InSb多晶薄膜负极材料在低温下仍具有快速脱嵌锂的特性。本发明提供的InSb多晶薄膜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高倍率,高稳定性,高耐热冲击性的优势。

    一种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7208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757315.6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电极材料包括:二氧化锡和磷,所述磷与所述二氧化锡转化反应生成的锡产生化合。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电极材料以二氧化锡为主体原料,在二氧化锡中添加磷复合为电极材料,磷的加入可以与二氧化锡转化反应生成的锡产生化合,以SnP以及LixSnP合金的形式进行脱嵌锂,改变了二氧化锡脱嵌锂的反应路径,从而降低了二氧化锡的充电电压平台,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锡‑磷复合电极材料在循环100~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0%~90%,且与纯二氧化锡电极材料相比,充电电压平台降低了约0.5V,首次库伦效率提高了15%~19%,可见通过添加磷可以有效调控复合电极材料的充电电压并明显提高首次库伦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