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47888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510392149.3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4/38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热膨胀石墨片;(2)将纳米硅粉体、蔗糖以及热膨胀石墨片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加入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中搅拌后进行溶液球磨;球磨转速为800~1600rpm,球磨时间为2~4小时,得到负极材料前驱体溶液;(3)将负极材料前驱体溶液干燥后,在保护气体氛围下进行碳化热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材料的结构特征为纳米硅颗粒均匀分散在石墨烯纳米片基体上,最外层为碳包覆。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热处理与溶液球磨结合的方法,具有简单、高效、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结构稳定、循环性能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709618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209217.4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包括电池单体,换热器,微通道均热板、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微通道均热板上有分布腔和多个槽道;分布腔分别与每个槽道互相连通,分布腔分别与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相通;电池单体与微通道均热板连接,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之间连接有换热器。第一主管中的低温流体流入微通道均热板中的分布腔和槽道并且与电池单体进行热量交换之后变成高温流体,高温流体流入第二主管,第二主管将高温流体送入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将高温流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后再送回到第一主管,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832377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295397.2
申请日:2012-08-1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锡-非晶镍钛复合薄膜负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锡-非晶镍钛复合薄膜负极材料是由Sn与非晶NiTi合金构成的细粒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的金属Sn以细微颗粒形式均匀分布在所述的非晶NiTi的基体中,Sn在该薄膜负极材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50%;该薄膜负极材料通过将纯锡靶和镍钛合金(镍含量为40~60wt%)靶进行磁控共溅射法制得,制备工艺简单。本发明的锡-非晶镍钛复合薄膜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克服Sn相的体积膨胀效应,表现出高容量、优异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70961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09217.4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包括电池单体,换热器,微通道均热板、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微通道均热板上有分布腔和多个槽道;分布腔分别与每个槽道互相连通,分布腔分别与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相通;电池单体与微通道均热板连接,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之间连接有换热器。第一主管中的低温流体流入微通道均热板中的分布腔和槽道并且与电池单体进行热量交换之后变成高温流体,高温流体流入第二主管,第二主管将高温流体送入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将高温流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后再送回到第一主管,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20318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396019.9
申请日:2011-12-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4/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铝碳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辅助高能球磨法,对Al、C原料按质量比Al-Xwt%C进行配比,其中X取值范围是30-70,进行球磨,得到铝碳基复合材料;作为改进,在上述球磨得到的铝碳基复合材料中添加第三组元金属(Cu或TiO2粉末),该第三组元金属占其与铝碳基复合材料总重量的5-20%。本发明所制备的铝碳基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工作电极。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球磨效率,一方面保持石墨的层片状完整性,提高首次可逆容量和循环寿命,另一方面细化Al颗粒,使工作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相对体积变化减少,提高锂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04788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92149.3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4/38 , H01M4/58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6 , H01M4/583 , H01M10/0525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热膨胀石墨片;(2)将纳米硅粉体、蔗糖以及热膨胀石墨片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加入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中搅拌后进行溶液球磨;球磨转速为800~1600rpm,球磨时间为2~4小时,得到负极材料前驱体溶液;(3)将负极材料前驱体溶液干燥后,在保护气体氛围下进行碳化热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材料的结构特征为纳米硅颗粒均匀分散在石墨烯纳米片基体上,最外层为碳包覆。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热处理与溶液球磨结合的方法,具有简单、高效、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结构稳定、循环性能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7708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41254.6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结构特征为核壳结构,包括:亚微米级多尺度碳化钨颗粒均匀分散在非晶硅基体并形成活性稳定内核,剥离而成的薄层石墨烯片包覆高导电外壳。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两步球磨法,在第一步球磨过程中,碳化钨颗粒能充分发挥助磨作用,高效细化原始粗硅;在第二步球磨过程中,由普通石墨剥离而成的石墨烯片能稳定结构和提高导电性。因此,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结构稳定、循环性能好、倍率性能优异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2749482U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20297160.3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5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包括电池单体,换热器,微通道均热板、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微通道均热板上有分布腔和多个槽道;分布腔分别与每个槽道互相连通,分布腔分别与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相通;电池单体与微通道均热板连接,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之间连接有换热器。第一主管中的低温流体流入微通道均热板中的分布腔和槽道并且与电池单体进行热量交换之后变成高温流体,高温流体流入第二主管,第二主管将高温流体送入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将高温流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后再送回到第一主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