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滚筒锅

    公开(公告)号:CN105410242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04345.4

    申请日:2015-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滚筒锅,所述滚筒锅的内壁上设有一个V型结构,该V型结构由两个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组成,两个片状结构在V型的角尖处连接,两个片状结构关于过角尖处的垂直于滚筒锅长度方向的截面对称,V型的开口端方向与所述滚筒锅工作时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片状结构的上下侧边为弧形,下侧边与所述滚筒锅的内壁贴合,上侧边到下侧边的高度由角尖处到开口端逐渐变高,所述角尖处的高与滚筒锅内径的直径比为1:30~1:15,所述开口端的高与滚筒锅内径的直径比为1:6。本发明滚筒锅同时具备了客家炒茶的杀青、炒干功能,不仅保持了客家炒茶原有的品质特点,还提高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费用的支出。

    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滚筒锅

    公开(公告)号:CN105410242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510904345.4

    申请日:2015-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滚筒锅,所述滚筒锅的内壁上设有一个V型结构,该V型结构由两个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组成,两个片状结构在V型的角尖处连接,两个片状结构关于过角尖处的垂直于滚筒锅长度方向的截面对称,V型的开口端方向与所述滚筒锅工作时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片状结构的上下侧边为弧形,下侧边与所述滚筒锅的内壁贴合,上侧边到下侧边的高度由角尖处到开口端逐渐变高,所述角尖处的高与滚筒锅内径的直径比为1:30~1:15,所述开口端的高与滚筒锅内径的直径比为1:6。本发明滚筒锅同时具备了客家炒茶的杀青、炒干功能,不仅保持了客家炒茶原有的品质特点,还提高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费用的支出。

    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

    公开(公告)号:CN105410217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510903544.3

    申请日:2015-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包括滚筒锅、加热装置、鼓风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锅的前、后盖中心设有开口,所述鼓风装置对应滚筒锅的前盖开口,滚筒锅的后盖开口由筛网罩住,所述滚筒锅的内壁上设有一个V型结构,该V型结构由两个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组成,所述片状结构的上下侧边为弧形,下侧边与所述滚筒锅的内壁贴合,上侧边到下侧边的高度由角尖处到开口端逐渐变高;所述炒干机还包括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鼓风控制系统和传动控制系统。本发明杀青炒干机同时具备了客家炒茶的杀青、炒干功能,不仅保持了客家炒茶原有的品质特点,还提高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并且减少了人工成本费用的支出。

    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

    公开(公告)号:CN105410217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03544.3

    申请日:2015-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包括滚筒锅、加热装置、鼓风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锅的前、后盖中心设有开口,所述鼓风装置对应滚筒锅的前盖开口,滚筒锅的后盖开口由筛网罩住,所述滚筒锅的内壁上设有一个V型结构,该V型结构由两个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组成,所述片状结构的上下侧边为弧形,下侧边与所述滚筒锅的内壁贴合,上侧边到下侧边的高度由角尖处到开口端逐渐变高;所述炒干机还包括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鼓风控制系统和传动控制系统。本发明杀青炒干机同时具备了客家炒茶的杀青、炒干功能,不仅保持了客家炒茶原有的品质特点,还提高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并且减少了人工成本费用的支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