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5621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69294.X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37 , C12N15/8205 , C12N15/8282 , C12Q1/6895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及其应用。所述无毒基因具有SEQIDNO:1所示的带有启动子的DNA序列或SEQIDNO:2所示的cDNA序列。基于所述基因的结构及其应用试验结果,可以设计新型农药的分子靶点;将该基因和相应的抗病基因共价导入水稻等寄主植物可以培育抗病新品种;根据该基因序列产生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可应用于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监测;所得到的监测结果也可用于指导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所述基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水稻生产和育种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903397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0971011.4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具有包容性且精准鉴别并挖掘稻瘟病Pib抗病基因家族功能基因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根据该基因家族存在清晰的“功能性单倍型‑抗病等位基因”等二级分化而设置其二级检测标记。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稻瘟病Pib抗病等位基因家族功能基因的鉴定及挖掘,具有系统而严谨的包容性及可比较性。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禾本科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目的性及效率,提高抗病育种工作的目的性及效率,以及提高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356213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410569294.X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及其应用。所述无毒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带有启动子的DNA序列或SEQ ID NO:2所示的cDNA序列。基于所述基因的结构及其应用试验结果,可以设计新型农药的分子靶点;将该基因和相应的抗病基因共价导入水稻等寄主植物可以培育抗病新品种;根据该基因序列产生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可应用于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监测;所得到的监测结果也可用于指导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所述基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水稻生产和育种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90339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971011.4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具有包容性且精准鉴别并挖掘稻瘟病Pib抗病基因家族功能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技术体系根据该基因家族存在清晰的“功能性单倍型‑抗病等位基因”等二级分化而设置其二级检测标记。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稻瘟病Pib抗病等位基因家族功能基因的鉴定及挖掘,具有系统而严谨的包容性及可比较性。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禾本科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目的性及效率,提高抗病育种工作的目的性及效率,以及提高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328114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570496.6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其方法与应用。所述分子标记的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利用所述分子标记可以建立稻瘟病菌自然群体致病性变异的分子检测体系,了解和把握所述基因在田间自然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以此来指导各个地区水稻稻瘟病抗病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以便提高育种效率,更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以此来设计稻瘟病综合防治的新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04328114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70496.6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其方法与应用。所述分子标记的序列如SEQIDNO:1~4所示。利用所述分子标记可以建立稻瘟病菌自然群体致病性变异的分子检测体系,了解和把握所述基因在田间自然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以此来指导各个地区水稻稻瘟病抗病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以便提高育种效率,更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以此来设计稻瘟病综合防治的新策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