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429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51626.8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用聚合物基保护层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碱金属保护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碱金属二次电池中的应用。该制备方法是将保护层成分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搅拌形成均匀浆料后在保护气氛中将浆料涂覆于碱金属材料表面,待有机溶剂挥发后即可获得碱金属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成分包括聚偏二氯乙烯和添加剂。本发明工艺简便、可操作性强,碱金属保护层面积、厚度可控,易于大批量生产。所述碱金属保护层可有效阻隔空气和水,并能够抑制碱金属枝晶产生,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有助于解决活泼的碱金属在空气不能稳定储存、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具备所述碱金属保护膜的碱金属二次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40520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25824.3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蛋黄-蛋壳结构贵金属@空心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为:在合成贵金属@SiO2核壳纳米球的基础上,利用表面改性、乳液聚合反应,制备得到多核壳结构贵金属@SiO2@聚氯甲基苯乙烯复合纳米球,随后用聚氯甲基苯乙烯的亚甲基可进行自交联反应的特点,在无序额外添加交联剂的条件下,便可在壳层内部构筑了丰富的微孔网络结构,得益于聚氯甲基苯乙烯壳层的刚性结构,经过高温炭化和HF刻蚀处理后,即得到蛋黄-蛋壳结构贵金属@空心碳纳米球复合材料。本发明可用作高活性的对硝基苯酚还原催化剂材料、高容量的锂硫电池限制硫纳米炭载体材料、高性能的甲醛吸附材料和生物抗菌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5116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0670875.2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1B19/04 , C01B25/08 , C01B32/05 , C01G1/12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金属化合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两种金属盐类的溶液与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混合发生配位反应,随后通过管式炉高温热处理即可制得双金属化合物/碳复合材料。本发明所涉及的双金属化合物/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普适性极强,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并且不需要额外添加硫/磷/硒源进行化合反应,使其高度符合节能环保的迫切需求。所制得的材料由于独特的多金属协同效应,因此在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380019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525819.2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钾离子电池的金属硫族化合物/三维网络层次孔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是将有机气凝胶作为原材料,经高温炭化,制备出一批具有三维网络层次孔结构的炭气凝胶,然后再用水热法将炭气凝胶与金属硫族化合物进行复合,获得金属硫族化合物/三维网络层次孔炭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便,所得的炭材料不仅具有纳米网络结构,展现出丰富的具有层次性的孔道结构,而且在三维方向上给金属硫化物提供了很多附着位点,使之能均匀复合。所得的复合材料BET比表面积为471-861m2g-1,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非常不错的循环性能,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304618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26084.5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网络结构炭材料及其免活化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是将天然或者合成含硅有机物作为碳源,以含氟聚合物作为模板去除剂,提出利用含氟聚合物在炭化过程中原位产生氢氟酸分子去除有机聚合物或生物质中SiO2等无机模板组分的新策略,免除繁琐的后期纯化或者进一步活化过程,简化制备纳米网络结构炭材料的工艺路线,同时避免了使用高毒的氢氟酸试剂或者强腐蚀性的强碱溶液做模板腐蚀剂,对环境和人体友好。通过调节有机聚合物或生物质固有模板的理化性质、炭化条件和含氟聚合物种类及其添加量等工艺参数,调控纳米网络结构碳材料的孔结构和炭纳米网络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64544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511507.2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10/42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4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04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界面稳定性的柔性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步骤为:反应性电极片的制备、反应性柔性固态电解质前驱液的制备、柔性固态锂电池的组装以及通过自发、紫外光或加热的手段激发,反应性正极片、反应性负极片与反应性柔性固态电解质前驱液上的反应性官能团之间进行界面反应后,得到具有高稳定性界面的柔性固态锂电池。反应电极的反应性官能团可以与带反应性官能团的柔性固态电解质发生原位反应,在界面处形成强共价键。该柔性固态锂电池可以实现在弯曲、折叠、卷绕等不同条件下的界面的稳定贴合以及界面处稳定的离子快速传输,为实现柔性固态锂电池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界面稳定接触和界面稳定传输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25644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50322.X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H01M4/04 , H01M4/134 , H01M10/052 , H01M10/054 , H01M10/056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碱金属负极‑电解质一体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空气中组装固态电池的应用。该方法是将具有碱金属保护功能的电解质成分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搅拌形成电解质浆料后在保护气氛中将浆料涂覆于碱金属材料表面,待有机溶剂挥发后即可获得碱金属负极‑电解质一体化材料。本发明工艺简便、可操作性强,材料的涂覆面积、厚度易控,易于大批量生产。该材料可有效阻隔空气和水,从而有效保护碱金属负极,该材料能够在空气环境中组装碱金属固态电池,可降低组装难度和环境要求,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该材料还可有效减小碱金属负极与电解质的界面接触阻抗,并能够抑制碱金属枝晶产生,提高制备而成的固态电池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05200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910525824.3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蛋黄‑蛋壳结构贵金属@空心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为:在合成贵金属@SiO2核壳纳米球的基础上,利用表面改性、乳液聚合反应,制备得到多核壳结构贵金属@SiO2@聚氯甲基苯乙烯复合纳米球,随后用聚氯甲基苯乙烯的亚甲基可进行自交联反应的特点,在无序额外添加交联剂的条件下,便可在壳层内部构筑了丰富的微孔网络结构,得益于聚氯甲基苯乙烯壳层的刚性结构,经过高温炭化和HF刻蚀处理后,即得到蛋黄‑蛋壳结构贵金属@空心碳纳米球复合材料。本发明可用作高活性的对硝基苯酚还原催化剂材料、高容量的锂硫电池限制硫纳米炭载体材料、高性能的甲醛吸附材料和生物抗菌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43644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59659.0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贵金属@空心有序中孔炭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通过“反应性界面辅助自组装”,设计合成出一种反应性空心腔模板剂-表面含醛基化学官能团的贵金属@SiO2核壳纳米球,利用其表面的醛基在自组装过程中与甲阶酚醛树脂的酚基原位反应形成共价键,由此极大地增强壳层源和空心腔模板剂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可实现聚合物涂层在贵金属@SiO2纳米球表面的均匀包裹。经过炭化反应以及去除SiO2模板后,便得到贵金属@空心有序中孔炭纳米球。其壳层具有孔道排列规整有序、孔尺寸大、孔径分布窄等优点,可用于化学催化,抗菌,电催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51163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670875.2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1B19/04 , C01B25/08 , C01B32/05 , C01G1/12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金属化合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两种金属盐类的溶液与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混合发生配位反应,随后通过管式炉高温热处理即可制得双金属化合物/碳复合材料。本发明所涉及的双金属化合物/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普适性极强,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并且不需要额外添加硫/磷/硒源进行化合反应,使其高度符合节能环保的迫切需求。所制得的材料由于独特的多金属协同效应,因此在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