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6429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329192.7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水稻粒长基因GL10等位基因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育种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自然变异群体图位克隆了一个新的水稻粒长基因GL10,该基因作为一个正调控因子参与水稻粒型调控。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GL10将导制水稻籽粒明显变短;过量表达GL10将导致水稻籽粒的明显增长。利用自然变异等位基因特点开发出功能标记,可直接用于GL10的等位基因鉴定。本发明有助于更好地了解GL10的作用机制,GL10的克隆为进一步了解水稻粒型遗传调控网络奠定理论基础,自然变异等位基因在育种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325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10858.6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因GL1在调控水稻粒形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利用正向遗传学的方法,克隆了一个新的粒形基因GL1。通过转基因验证发现,过量表达该基因导致水稻粒长显著增加。本发明有助于进一步了解GL1基因的功能,该基因的克隆以及功能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水稻粒形调控的分子机制,同时为水稻粒形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可选择的基因资源。本发明利用一份以南方野生稻为供体亲本,HJX74为受体亲本构建的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通过代换作图的方法克隆了粒形基因GL1,进一步挖掘野生稻中粒形基因资源,丰富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1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19518.6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QF12基因在改善植株品质中的应用。本发明证实过表达或上调QF12基因或其同源基因、或增加QF12基因表达的方法可显著提高植物的品质;敲除或下调QF12基因或其同源基因可显著提高植物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组HJX74相比,过表达QF12基因的植株种子的垩白率、垩白度、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降低,而总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敲除QF12基因的植株种子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增加。该基因可用于改善作物/植物的品质,对于植物育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40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10854.8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因GLR5在调控水稻粒形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克隆了一个新的粒形基因GLR5。通过转基因验证发现,过量表达该基因导致水稻粒长显著增加。本发明进一步深刻了解GLR5基因的功能,该基因的克隆以及功能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水稻粒形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水稻粒形分子设计育种奠定材料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0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00716.3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YQF1基因在改善植株品质和/或产量中的应用。本发明证实过表达YQF1基因、或上调YQF1基因或其同源基因、或增加YQF1基因表达的方法可显著提高植物的品质、种子产量和生物量;过表达YQF1基因的植株35S:YQF1与YQF1proHJX74:YQF1的穗长与穗粒数显著高于对照组HJX74,进而显著增加植物的种子产量与生物量。35S:YQF1与YQF1proHJX74:YQF1植株籽粒的垩白度与垩白面积显著低于的HJX74,从而改善植物品质;该基因可用于提高植物的品质、产量与生物量,对于植物育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16429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11329192.7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水稻粒长基因GL10等位基因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育种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自然变异群体图位克隆了一个新的水稻粒长基因GL10,该基因作为一个正调控因子参与水稻粒型调控。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GL10将导制水稻籽粒明显变短;过量表达GL10将导致水稻籽粒的明显增长。利用自然变异等位基因特点开发出功能标记,可直接用于GL10的等位基因鉴定。本发明有助于更好地了解GL10的作用机制,GL10的克隆为进一步了解水稻粒型遗传调控网络奠定理论基础,自然变异等位基因在育种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