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3782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0030036.X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规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E‑C‑Kmeans聚类和SOP优化的DG双层优化配置方法。在含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的柔性配电网中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电源DG的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规划以运营商年收益最大为目标求解DG安装的位置和容量,下层通过对SOP进行约束使网络运行性能最优,考虑到负荷和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时间序列特征,设计了一种新的聚类方法E‑C‑Kmeans对四季场景下的风速和辐照度进行聚类,得到典型场景日曲线。本发明考虑到规划问题属于大规模混合整数非线性的问题,需要将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进行解耦,采用遗传算法和原对偶内点法混合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对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869587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0691942.7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H02J3/32
Abstract: 一种智能软开关和储能装置联合接入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所述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采用背靠背VSC和蓄电池建立SNOP与储能联合接入的配电网模型;b.建立基于SNOP和储能装置的配电网日前动态优化模型;c.使用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控制参考值:流过馈线I侧VSC的有功功率PI、流过馈线J侧VSC的有功功率PJ,馈线I侧VSC发出的无功功率QI、馈线J侧VSC发出的无功功率QJ,并给出了提高储能装置使用寿命和不可控分布式电源消纳水平的两步修正策略。本发明将SNOP与储能装置结合在一起,构成高度集成的智能配电网综合调控优化装置,进一步强化了SNOP的调度控制能力,使其既具有功率传输功能,又具备能量存储功能,可有效平抑新能源接入引起的波动、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618316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065521.0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16
Abstract: 一种高补偿精度的电力系统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本次采样周期的三相电流数据和移相后的同步坐标变换矩阵计算得到下一采样周期的基波正序有功电流,再用下一采样周期的三相电流数据直接减去这个基波正序有功电流,得到下一采样周期的三相指令电流,然后利用该指令电流控制静止同步补偿器桥式电路交流侧的输出电流。本发明克服了传统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策略的不足,补偿滞后量仅为AD和DA转换时间之和,大大提高了谐波的补偿精度,而且由于进行了相位补偿,提取的基波正序有功电流与理论值几乎没有相位差,这样就提高了无功补偿的精度,从而改善了静止同步补偿器的补偿效果,提高了配电网的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46008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0804561.X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一种考虑风电和负荷特性对电力系统影响的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建立考虑风电和负荷特性的VSC‑HVDC交直流系统模型、考虑风电和负荷特性的交直流连续潮流模型和电压稳定风险指标,然后利用改进的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不同场景下的风险指标进行计算,得到系统的薄弱点,分析不同风电渗透率下和VSC控制方式下的电压稳定风险。本发明充分考虑风电随机性和负荷特性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综合电压变化和负荷裕度变化的风险指标,利用这些指标确立系统薄弱区域,通过改变风电渗透率和直流控制参数评估不同场景下的电压风险值,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交直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可为指导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3618316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10065521.0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16
Abstract: 一种高补偿精度的电力系统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本次采样周期的三相电流数据和移相后的同步坐标变换矩阵计算得到下一采样周期的基波正序有功电流,再用下一采样周期的三相电流数据直接减去这个基波正序有功电流,得到下一采样周期的三相指令电流,然后利用该指令电流控制静止同步补偿器桥式电路交流侧的输出电流。本发明克服了传统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策略的不足,补偿滞后量仅为AD和DA转换时间之和,大大提高了谐波的补偿精度,而且由于进行了相位补偿,提取的基波正序有功电流与理论值几乎没有相位差,这样就提高了无功补偿的精度,从而改善了静止同步补偿器的补偿效果,提高了配电网的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1725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78514.4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系统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绿电交易和能量共享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从综合能源系统出发,考虑到绿电交易、能量共享以及绿电交易和碳交易的交互性,建立了考虑绿电交易碳扣减的碳交易模型以及能量共享库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绿电交易和能量共享的综合能源运行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实现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碳排放的作用,达到系统低碳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25686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1046650.1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一种考虑负荷增长方向随机性的风电装机容量计算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建立含风电的交直流系统连续潮流模型并计算考虑随机性的不均衡区域负荷增长系数、建立风电装机容量优化模型,然后利用由极限学习机和少参数多目标骨干粒子群算法结合而成的混合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比较计算了不同风电接入点和送出线路阻抗下的风电装机容量。本发明考虑了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计及了计算系统负荷裕度过程中的负荷增长方向的随机性,并提出了风电装机容量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同时利用混合智能算法求解,得到了在交直流背景下的考虑负荷增长方向随机性的风电装机容量,为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869587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691942.7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H02J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2 , H02J2003/007
Abstract: 一种智能软开关和储能装置联合接入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所述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采用背靠背VSC和蓄电池建立SNOP与储能联合接入的配电网模型;b.建立基于SNOP和储能装置的配电网日前动态优化模型;c.使用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控制参考值:流过馈线I侧VSC的有功功率PI、流过馈线J侧VSC的有功功率PJ,馈线I侧VSC发出的无功功率QI、馈线J侧VSC发出的无功功率QJ,并给出了提高储能装置使用寿命和不可控分布式电源消纳水平的两步修正策略。本发明将SNOP与储能装置结合在一起,构成高度集成的智能配电网综合调控优化装置,进一步强化了SNOP的调度控制能力,使其既具有功率传输功能,又具备能量存储功能,可有效平抑新能源接入引起的波动、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6008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04561.X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一种考虑风电和负荷特性对电力系统影响的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建立考虑风电和负荷特性的VSC-HVDC交直流系统模型、考虑风电和负荷特性的交直流连续潮流模型和电压稳定风险指标,然后利用改进的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不同场景下的风险指标进行计算,得到系统的薄弱点,分析不同风电渗透率下和VSC控制方式下的电压稳定风险。本发明充分考虑风电随机性和负荷特性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综合电压变化和负荷裕度变化的风险指标,利用这些指标确立系统薄弱区域,通过改变风电渗透率和直流控制参数评估不同场景下的电压风险值,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交直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可为指导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11416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29831.9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6Q10/04 , H02J3/00 , G06Q50/06 , G06Q30/02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系统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绿电交易和信息物理故障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模型出发,利用各种故障的概率模型,并引入考虑绿电交易和碳交易交互性的碳交易模型,建立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经济运行模型,并提出运行成本评估指标进行分析,使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达到低碳经济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