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53177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250847.1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2
Abstract: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用于解决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制冷、制热问题。技术方案是:构成包括VM循环热泵装置、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工业余热利用装置的热管式交换器设置在VM循环热泵装置在热气缸与热回热器之间;由VM循环热泵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构成不同模式下的制冷、制热回路。本发明将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与VM循环热泵技术相结合,利用工业余热作为能源驱动VM循环热泵工作来达到制冷取暖的目的,可广泛利用各种工业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353177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250847.1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2
Abstract: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用于解决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制冷、制热问题。技术方案是:构成包括VM循环热泵装置、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工业余热利用装置的热管式交换器设置在VM循环热泵装置在热气缸与热回热器之间;由VM循环热泵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构成不同模式下的制冷、制热回路。本发明将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与VM循环热泵技术相结合,利用工业余热作为能源驱动VM循环热泵工作来达到制冷取暖的目的,可广泛利用各种工业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202694639U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20304639.5
申请日:2012-06-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9B23/12
Abstract: 一种小型流动阻力综合实验台,它包括蓄水箱、潜水泵、恒压水箱、溢流槽、集水槽和试验管道,所述溢流槽和蓄水箱分别安装在试验台的上部和下部,溢流槽的排水口经溢流回水管接蓄水箱;所述恒压水箱安装在溢流槽内,其顶部设置有恒压塞;所述潜水泵置于蓄水箱内,其出水口经上水管接恒压水箱底部的进水口;所述试验管道包括三条支管,它们的首端均与安装在恒压水箱排水口的总阀门连接,尾端分别经三个流量计和三个流量调节阀接集水槽,每条支管的两端均接一个差压变送器;所述集水槽的排水口经回水管与蓄水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占地面积小,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而且可提高教学实验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2216450U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20318846.1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52 , Y02P80/152
Abstract: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用于解决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制冷、制热问题。技术方案是:构成包括VM循环热泵装置、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工业余热利用装置的热管式交换器设置在VM循环热泵装置在热气缸与热回热器之间;由VM循环热泵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构成不同模式下的制冷、制热回路。本实用新型将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与VM循环热泵技术相结合,利用工业余热作为能源驱动VM循环热泵工作来达到制冷取暖的目的,可广泛利用各种工业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202652105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329332.0
申请日:2012-07-0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一种复合式噪声发电装置,它包括声电转换单元和整流装置,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包括抛物面型声波反射板和声电转换器,所述声电转换器包括外壳及安装在外壳内的压电陶瓷共振片、动圈线圈组和磁路装置,所述外壳通过支杆固定在声波反射板的焦点上,其声波接收口与声波反射板相对,所述压电陶瓷共振片封堵在外壳的声波接收口上,所述动圈线圈组位于磁路装置的磁隙内并同轴固接于压电陶瓷共振片的内侧,它与压电陶瓷共振片串联连接后接整流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吸收环境噪声并将声能转换为电能,在达到降噪目的的同时还可以输出电能,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