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49031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710219386.9
申请日:2017-04-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H7/26
Abstract: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协同保护配合方案。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包括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以及连接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的双向互联变流器,所述交流微电网均采用过流保护P1,直流微电网中直流线路采用基于最大故障电流与时间比值的保护P2,直流分布式电源采用基于直流电压变化率的保护P3,所述保护方案的协同配合关系为:直流系统故障时,P2和P3在故障瞬间动作,若P2或P3拒动,则P1经时间T1延迟后动作,切除直流故障;交流系统故障时,P1在故障瞬间动作,若P1拒动,则P3经过时间T2延迟后动作,再由P1的后备保护将交流故障切除,P2则不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能兼顾交、直流侧保护的动作时序问题,故障时快速性好、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117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0942812.2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直流互联系统暂态稳定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获取交直流互联系统参数和实时测量的数据,计算系统当前时刻的动态能量梯度,在动态能量梯度中确定与控制参数有关的函数项;基于与控制参数有关的函数项和能量稳定性判据,得到使系统当前时刻所累积动态能量取得最小值所对应的控制参数;基于控制参数,提高系统故障后的暂态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送端系统故障过程中的暂态稳定性存在难以快速有效提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5554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1811097154.1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和一乘之和的配电网抗差状态估计方法,包括:步骤A:用配电网节点量测矢量和状态矢量构建基于最小二乘和一乘之和的配电网抗差状态估计基本模型;步骤B:引进辅助变量将所述基本模型变换得到处处可导的等价模型;步骤C:利用原‑对偶内点算法对等价模型求解。本发明在估计过程中可有效抑制包括一致性不良数据在内的多个不良数据,显示了良好的抗差性,并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非常适宜于实际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6631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38252.6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15/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数字故障录波装置领域。数字故障录波装置由多块数据采集插件、1块数据处理插件和1个管理单元组成。本发明把1块数据处理插件和1-4块数据采集插件设计在一个箱体内。数据处理插件与每块数据采集插件之间最多有一对一连接的32对BLVDS高速差分信号通道。通讯采用抗干扰编码、扰码编解码和应答反馈以保证通讯正确。每对BLVDS信号最高通讯速度达每秒500兆位。BLVDS可以双向传输信号。数据处理插件和每块数据采集插件各含1颗可编程逻辑芯片。数据处理插件有4-32个BLVDS通道,每个数据采集插件连接1-8个BLVDS通道。本发明为实现前述通讯功能只需占用较少的可编程逻辑芯片资源。这种设计的优点是:通讯速度高、通讯通道多、占用资源少和数字故障录波装置配置灵活、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6360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356210.9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领域的一种高预测精度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相似日法和PSO‑DBN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相似日选取方法,根据日期距离远近、星期类型和气象特征计算相似度,根据相似度的大小筛选相似日;以及构建深度信念网络DBN预测模型,用相似日负荷代替传统的历史日负荷作为部分输入量;并利用粒子群PSO优化DBN算法,优化权重系数,减少算法受初值的影响程度和迭代次数。本发明方法在预测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非常适宜于实际工程应用。解决了模型构造上存在太多人为决定的因素,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949002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219370.8
申请日:2017-04-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12 , Y02E10/34 , Y02E10/38 , Y02E10/46 , F03B13/20 , C02F1/14 , C02F2103/08 , F01D15/10 , F01K25/10 , F03G6/00 , F03G7/05 , F03G2006/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水电联产海洋能综合利用系统。它包括太阳池、温海水箱、闪蒸室、蒸发室、汽轮机、一号发电机、冷凝器、冷水泵、淡水箱、振荡浮子、液压转换装置、液压马达、二号发电机、储能装置、温水泵;所述太阳池分为上对流层、非对流层、下对流层;所述振荡浮子、液压转换装置、液压马达、二号发电机组成波浪能发电装置;所述温海水箱、闪蒸室、蒸发室、汽轮机、一号发电机组成温差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装置为温差发电装置中的水泵提供电能;太阳池提高温差发电系统的进水温度。本发明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在发电的时候生产淡水,减少温差发电的能耗,减少系统对外界能量的依赖,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6849031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19386.9
申请日:2017-04-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H7/26
Abstract: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协同保护配合方案。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包括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以及连接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的双向互联变流器,所述交流微电网均采用过流保护P1,直流微电网中直流线路采用基于最大故障电流与时间比值的保护P2,直流分布式电源采用基于直流电压变化率的保护P3,所述保护方案的协同配合关系为:直流系统故障时,P2和P3在故障瞬间动作,若P2或P3拒动,则P1经时间T1延迟后动作,切除直流故障;交流系统故障时,P1在故障瞬间动作,若P1拒动,则P3经过时间T2延迟后动作,再由P1的后备保护将交流故障切除,P2则不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能兼顾交、直流侧保护的动作时序问题,故障时快速性好、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709159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099881.2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奖惩制度的光伏发电调度规则。以特定时间窗口输出功率偏移率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初步得到计划输出功率,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奖惩制度进行修正,得到当天计划的光伏发电调度曲线。该方法通过建立新的光伏曲线的调度方法,一方面满足了传统电源的调度规则,减小了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奖惩机制,使得调度曲线随着时间不断优化,使输出调度曲线更加平稳,也提高了光伏发电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52908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99882.7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输出容量可信度的光伏发电调度曲线编制方法。以输出功率偏移率之和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通过目标函数不断对输出功率进行优化,这样初步得到输出功率参考值,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输出参考可信度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光伏发电调度曲线。该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以输出功率偏移率之和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输出参考可信度进行修正,一方面满足了传统电源的调度规则,减小了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合理高效的光伏发电的调度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1867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17946.4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滕苏郸 , 张璞 , 张凯 , 郭思琪 , 宫一玉 , 刘景延 , 左向红 , 马彦虎 , 李翔宇 , 李方青 , 于洋 , 郑国栋 , 张涵 , 任学婧 , 张帆 , 刘芳兰 , 马雪峰 , 刘丁华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的收益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发电机组的运行收益数据,并通过运行收益数据计算目标发电机组热电解耦后调峰运行的收益;确定目标发电机组的运行成本数据,并通过运行成本数据计算目标发电机组热电解耦后调峰运行的成本;通过调峰运行的收益和调峰运行的成本计算目标发电机组在预设投资回报指标下的投资回报值。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的判断机组热电解耦改造是否具备可行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