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5176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60195.8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获取方法,包括:根据目标河段的蜿蜒情况和河床包含阻水障碍物的情况,确定目标河段的类型;根据目标河段的类型,获取目标河段糙率的各分量和辅助系数;根据目标河段糙率的各分量和辅助系数,获取目标河段的糙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获取方法,根据目标河段的蜿蜒情况和河床包含阻水障碍物的情况,确定目标河段的类型,根据目标河段的类型、该类型河道的水流阻力构成和力学平衡原理,获取目标河段的糙率,能提高获取的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精度。进一步地,由于减少了水力计算中繁重的水力试算工作,获取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步骤更简单、效率更高、耗时更短。

    一种生态过水堰及其构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4995B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010292264.0

    申请日:2010-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过水堰及其构筑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构建不透水或透水过水堰心墙,心墙基础植入地下,满足生态过水堰的稳定性要求,在地面上过水堰心墙两侧堆积抛石,抛石罩上铅丝笼或沿过水堰底边的两条边线连续楔入木桩,满足抛石的稳定条件。这种生态过水堰的建设可改善跌水曝气效果,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栖息空间,从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这一技术简单快捷,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体现了当代近自然水资源工程学的理念,可应用在河流、库塘、景观水体的过水堰构筑中。

    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5176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11060195.8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获取方法,包括:根据目标河段的蜿蜒情况和河床包含阻水障碍物的情况,确定目标河段的类型;根据目标河段的类型,获取目标河段糙率的各分量和辅助系数;根据目标河段糙率的各分量和辅助系数,获取目标河段的糙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获取方法,根据目标河段的蜿蜒情况和河床包含阻水障碍物的情况,确定目标河段的类型,根据目标河段的类型、该类型河道的水流阻力构成和力学平衡原理,获取目标河段的糙率,能提高获取的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精度。进一步地,由于减少了水力计算中繁重的水力试算工作,获取渐变流流态下河道糙率的步骤更简单、效率更高、耗时更短。

    一种水中植被受力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01614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82488.X

    申请日:2012-10-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中植被受力测量装置,包括循环水槽、测力装置、信号处理及显示。其中循环水槽包括水槽体、供水泵、坡度调节支架、进出水管道及阀门、控制闸门、水位测针、水箱。测力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植被固定支架、滚轮、覆盖板。利用循环水槽中的供水泵、坡度调节支架、阀门和控制闸门控制待测植被在水中的水力环境,然后将待测植被放置于固定支架上,并放置覆盖板减小测力装置对水流的扰动。植被在水中受力使得固定装置发生位移,压力传感器根据其位移大小产生感应信号并反馈到测量电路,经过放大器、模数转换器、计数器,得出植被在水中的受力大小。本发明操作简单、测量精确,可以实时读取植被水中受力大小,可广泛应用于河道生态修复中植被格局配置的研究及工程设计。

    一种基于生物膜原理的生态过水堰

    公开(公告)号:CN10790518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16534.0

    申请日:2017-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膜原理的生态过水堰。该生态过水堰包括堰体和堰体空隙处添加的合成粘土矿物,所述堰体由竖向单排木桩心墙以及心墙两侧的抛石组成,或竖向双排木桩心墙以及心墙之间和两侧的抛石组成。本发明体现了当代近自然水资源工程学的核心理念,提供的生态过水堰在保持水体流动特性的同时,提高水位,有效扩充库容,提高水力停留时间,强化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借助抛石增加过流水体的复氧面积和曝气时间,改善溶氧条件,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栖息空间,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利用合成粘土矿物构成微生物附着的生物膜,直接削减水体中的N、P污染负荷,强化水体自净能力。

    一种生态过水堰及其构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4995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010292264.0

    申请日:2010-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过水堰及其构筑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构建不透水或透水过水堰心墙,心墙基础植入地下,满足生态过水堰的稳定性要求,在地面上过水堰心墙两侧堆积抛石,抛石罩上铅丝笼或沿过水堰底边的两条边线连续楔入木桩,满足抛石的稳定条件。这种生态过水堰的建设可改善跌水曝气效果,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栖息空间,从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这一技术简单快捷,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体现了当代近自然水资源工程学的理念,可应用在河流、库塘、景观水体的过水堰构筑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