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83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78621.5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K31/496 , A61P29/00 , A61P11/00 , A61P9/00 , A61P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比托派汀Bitopertin作为Nrf2直接激活剂的应用,实验证明Bitopertin能够通过抑制Keap1与Nrf2结合,减少Nrf2的泛素化,增加其稳定性,从而升高细胞内Nrf2的蛋白水平,通过激活Nrf2来治疗Nrf2相关的慢性疾病,且Bitopertin较其它Nrf2激动剂的效应更加明显,且不会影响肝功能,生物安全性更高,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临床用Nrf2激动剂,在治疗各种Nrf2相关疾病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0409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517816.1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奥绿新(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展式椎体融合装置,包括植入机构、推送机构和支撑机构。植入机构呈可介入脊柱患者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隙、并在介入后能够维持或扩大椎间隙的结构,植入机构设置有可连通到椎间隙内的植入腔;推送机构呈可插入植入腔、并在插入后能够沿植入腔往返移动的结构,推送机构用于推送和控制支撑机构穿过植入腔植入到椎间隙内;支撑机构呈可在植入腔内部处于收缩状态、在植入腔外部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支撑机构在被植入到椎间隙内后被动形变扩展成为椎间隙支撑体,从而实现与相邻两个椎体的融合。其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复杂手段植入柔性袋囊来扩大椎间隙的难题,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70504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0338418.1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椎体植入物,包括人工椎体主体,人工椎体主体包括内部孔隙层和包裹住内部孔隙层四周的外部致密层,内部孔隙层为轻量化设计的孔隙结构,孔隙结构的孔隙率为75%~80%,孔隙直径为500~700μm,内部孔隙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各设有两个置钉孔,四个置钉孔形成两个钉道,外部致密层厚度大于2mm,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椎体植入物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椎体植入物及其设计方法,可以重建生理曲度及与骨缺损区域精确匹配,有助于患者的骨融合及长期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15579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184086.X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F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包括:T型主体以及锁定片,所述T型主体包括纵向设置的承重区以及横向设置在所述承重区下方的连接区。本发明包括主体和锁定片两部分,该假体承接腰椎与骨盆,强度大,与重建区域的匹配度高,具有天然承重稳定性;螺钉固定位置精确、充足,置钉部位骨量丰富,牢固性较强;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在保证椎体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内植物重量;弧形设计预留神经根走行通道,避免了骶神经卡压;骨接触面粗糙多孔,有利于即刻稳定性和骨长入形成生物学内固定,通过详细的术前规划,可实现骶骨全切术骨缺损区域的个性化精确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867050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338418.1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44 , A61F2002/30948 , A61F2002/30952 , A61F2002/30968 , A61F2002/3097 , A61F2002/30981 , A61F2002/30985 , B33Y10/0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椎体植入物,包括人工椎体主体,人工椎体主体包括内部孔隙层和包裹住内部孔隙层四周的外部致密层,内部孔隙层为轻量化设计的孔隙结构,孔隙结构的孔隙率为75%~80%,孔隙直径为500~700μm,内部孔隙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各设有两个置钉孔,四个置钉孔形成两个钉道,外部致密层厚度大于2mm,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椎体植入物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椎体植入物及其设计方法,可以重建生理曲度及与骨缺损区域精确匹配,有助于患者的骨融合及长期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20608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80516.0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枢椎假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所述的人工枢椎假体包括主体、锁定板以及限位板,主体连接寰椎侧块下关节面和颈3上终板骨面,具有连接承重功能,骨接触面为粗糙面,内部孔隙结构,有利于建立即刻稳定性与促进骨长入,主体两侧设计有钉道,可拧入螺钉与寰椎侧块牢固连接,锁定片设有钉孔,可与颈3椎体牢固连接,限位板卡在寰椎前结节前后面,可限制植入物向前方或后方移位,该假体基于患者病灶影像学参数设计,采用增材制造技术打印而成,植入物强度大,与重建区域的匹配度高,螺钉固定位置精确;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内植物重量,通过详细的术前规划,实现枢椎骨缺损区域的个性化精确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160833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066774.5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12N5/10 , C07K16/46 , C12N15/13 , C12N15/867 , A61K39/395 , A61K9/127 , A61K47/24 , A61P35/00 , G01N21/64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特异性抗体修饰囊泡,其包括囊泡和结合于囊泡表面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双特异性抗体与囊泡表面的跨膜结构域相结合;双特异性抗体包括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为CD19抗原结合结构域或HER2抗原结合结构域,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为CD3抗原结合结构域。该双特异性抗体修饰囊泡可以显著延长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半衰期,增加患者依从性。还涉及双特异性抗体、核酸、重组载体、基因工程细胞、基因工程细胞的制备方法、双特异性抗体修饰囊泡的制备方法、应用、药物组合物和双特异性抗体修饰囊泡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密度的测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08336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1066774.5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12N5/10 , C07K16/46 , C12N15/13 , C12N15/867 , A61K39/395 , A61K9/1273 , A61K47/24 , A61P35/00 , G01N21/64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特异性抗体修饰囊泡,其包括囊泡和结合于囊泡表面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双特异性抗体与囊泡表面的跨膜结构域相结合;双特异性抗体包括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和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第一抗原结合结构域为CD19抗原结合结构域或HER2抗原结合结构域,第二抗原结合结构域为CD3抗原结合结构域。该双特异性抗体修饰囊泡可以显著延长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半衰期,增加患者依从性。还涉及双特异性抗体、核酸、重组载体、基因工程细胞、基因工程细胞的制备方法、双特异性抗体修饰囊泡的制备方法、应用、药物组合物和双特异性抗体修饰囊泡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密度的测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22723131U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21314005.7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型臂设备保护罩,用于罩套设于C型臂的检测端上进行无菌防护,包括包裹套、紧固压条以及保护层,包裹套呈上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防护时将包裹套套设于检测端的外围,并将包裹套的底面与检测端的接触面相贴合固定,以此通过一体式的保护罩将检测端固定以达到拆装简易,即使术者单独在有菌条件下也可快捷安装操作的效果;紧固压条环绕设置于包裹套的上沿,用以加强紧固压条与检测端之间的紧固度;保护层可拆卸粘接覆盖至包裹套的外表面,术者可通过在手术操作中揭开保护层以保持包裹套外表面无菌,保护层中可重叠覆盖多层抗菌覆膜,一次安装可应用于多次手术操作,无需频繁更换包裹套,提高了保护罩的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3665987U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22453972.X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侧入路自锁型椎间融合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支撑主体和连接部,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结构区以及结构区内部中空的两个植骨区,结构区由外壳和中间的加强面构成;所述外壳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前端面、后端面、头端面和尾端面,所述连接部由基底部和带有钉孔的锁定片构成。本实用新型基于病人影像学数据设计,由增材制造一体成型,精准匹配椎间隙结构,获得更优异的稳定性和力学传导效果,操作简便,放入后可以直接拧入螺钉与邻近上下椎体相连接,具有即刻稳定性,个性化内植物的孔隙结构有利于组织液和成骨细胞迁移和增殖,可以促进成骨,使内植物和正常脊柱“长”为一体,达到生物学固定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