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56556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1066419.2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测量烟尘中颗粒的粒径和质量浓度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激光光源、第一光强探测器、第二光强探测器以及计算中枢;所述激光光源用于向烟尘发出单色激光,并形成散射光;所述第一光强探测器的探测方向与单色激光出射方向的夹角为5°~60°,所述第一光强探测器用于获得第一散射光强所述第二光强探测器的探测方向与单色激光出射方向的夹角θ在θ1~θN之间变化,所述第二光强探测器用于获得第二散射光强Iθ;所述计算中枢用于根据第一散射光强以及第二散射光强Iθ,获得烟尘中颗粒的粒径和质量浓度。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光散射法测量结果受颗粒粒径影响的缺点,保证了测量实时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56556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1066419.2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211 , G01N15/06 , G01N2015/06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测量烟尘中颗粒的粒径和质量浓度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激光光源、第一光强探测器、第二光强探测器以及计算中枢;所述激光光源用于向烟尘发出单色激光,并形成散射光;所述第一光强探测器的探测方向与单色激光出射方向的夹角为5°~60°,所述第一光强探测器用于获得第一散射光强所述第二光强探测器的探测方向与单色激光出射方向的夹角θ在θ1~θN之间变化,所述第二光强探测器用于获得第二散射光强Iθ;所述计算中枢用于根据第一散射光强以及第二散射光强Iθ,获得烟尘中颗粒的粒径和质量浓度。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光散射法测量结果受颗粒粒径影响的缺点,保证了测量实时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531262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840918.7
申请日:2014-12-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性高岭土的燃煤超细颗粒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2)将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与煤粉按质量比为3:100~5:100的比例送入磨煤机中进行混合;3)将混有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的煤粉送入炉膛燃烧,通过改性高岭土添加剂捕获煤粉燃烧产生的超细颗粒物,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与超细颗粒物结合形成的颗粒通过烟道后被除尘装置捕获。本发明的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相对于改性前的高岭土而言,物理化学特性发生了变化,对燃煤超细颗粒物的捕获能力明显提高,能够进一步提高改性高岭土对细颗粒物的减排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745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80913.6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工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27/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皱纹铝护套腐蚀缺陷检测方法,属于电缆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标定阶段:获取电缆试样在不同的皱纹铝护套腐蚀程度下的低频涡流信号,并提取低频涡流信号特征值;根据多组皱纹铝护套腐蚀程度及其对应的低频涡流信号特征值,拟合得到皱纹铝护套腐蚀程度与低频涡流信号特征值的变化关系;检测阶段:获取待测电缆的低频涡流信号特征值,根据该特征值及所述变化关系得到待测电缆的皱纹铝护套腐蚀程度。本发明填补了低频涡流在高压电缆皱纹铝护套腐蚀缺陷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白,检测操作方便,检测结果简单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0864576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10483.0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1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耦合光散射和β射线测量燃煤烟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方法,中心工作站控制采样烟气先后流经光散射测量单元和β射线测量单元,在一个采样周期开始通过光散射方法对当前β射线方法采样时间进行优化,然后通过一个采样周期β射线方法对下一个采样周期光散射方法进行密度校正,依次循环;采样烟气进入光散射测量单元前进行加热处理防止烟气流动过程中水蒸气与硫等物质冷凝带来测量误差;该方法排除了烟气中水分对颗粒物质量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实现了光散射法和β射线法的交互校正,获得了含尘烟气高精度实时测量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53126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40918.7
申请日:2014-12-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性高岭土的燃煤超细颗粒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2)将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与煤粉按质量比为3:100~5:100的比例送入磨煤机中进行混合;3)将混有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的煤粉送入炉膛燃烧,通过改性高岭土添加剂捕获煤粉燃烧产生的超细颗粒物,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与超细颗粒物结合形成的颗粒通过烟道后被除尘装置捕获。本发明的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相对于改性前的高岭土而言,物理化学特性发生了变化,对燃煤超细颗粒物的捕获能力明显提高,能够进一步提高改性高岭土对细颗粒物的减排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64581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0410971.1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21/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多类型混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在线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颗粒物波长散射相关系数数据库;2)将多类型混合颗粒物放入光散射测量装置中,利用光散射测量装置测量,获得m个波长下所述多类型混合颗粒物产生的散射光强;3)光散射测量装置将测量的这些散射光强信号发送给中心工作站,中心工作站根据步骤2)的散射光强和步骤1)的颗粒物波长散射相关系数数据库,获得多类型混合颗粒物中每种类型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本发明基于颗粒类型引起的光散射差异,实现了颗粒物种类的分类测量,同时克服了颗粒物类型对颗粒物质量浓度测量的影响,提高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08821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219571.3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12N5/071 , C12N5/0775 , A61K35/407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外泌体的方法,通过使用离体干细胞诱导分化成的肝样细胞分泌得到所述外泌体,还涉及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肝样外泌体,还涉及所述肝样细胞外泌体在制备用于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在防止离体细胞低氧损伤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肝样细胞并获得肝样细胞外泌体,该外泌体可以减轻体内肝I/R损伤和体外低氧培养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其保护效果优于肝细胞外泌体。同时,由BMSCs诱导的肝细胞样细胞的外泌体导致体内肝组织和体外肝细胞的自噬增加。因此,本发明的肝样细胞外泌体可作为肝I/R损伤的治疗药物,以及防止离体细胞低氧损伤的试剂。
-
公开(公告)号:CN1086458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10971.1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21/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多类型混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在线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颗粒物波长散射相关系数数据库;2)将多类型混合颗粒物放入光散射测量装置中,利用光散射测量装置测量,获得m个波长下所述多类型混合颗粒物产生的散射光强;3)光散射测量装置将测量的这些散射光强信号发送给中心工作站,中心工作站根据步骤2)的散射光强和步骤1)的颗粒物波长散射相关系数数据库,获得多类型混合颗粒物中每种类型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本发明基于颗粒类型引起的光散射差异,实现了颗粒物种类的分类测量,同时克服了颗粒物类型对颗粒物质量浓度测量的影响,提高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7231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74100.2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211 , G01N15/06 , G01N2015/069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并公开了测量超低浓度烟尘的粒径分布和质量浓度的装置,包括光路单元、多光程样品池、气路单元和电路控制单元,光路单元包括多波长连续白光激光器、激光准直仪、半反半透镜、第一可变光阑、第二可变光阑、第一光信号探头、第二光信号探头和光谱仪;气路单元包括气流干燥器、旋风分离器、进气缓冲腔、长光程样品池和真空泵;电路控制系统包括光电转换模块、数据编程换算模块和实时显示模块。本发明大幅度的减少了现有平均粒径测量方法中由于用索太尔平均直径代替粒径分布带来的系统误差,同时也减少了平均粒径测量方法中由于消光偏差使确定下来的索太尔平均直径产生不可预测的偏差而造成的结果失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