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公开(公告)号:CN1191701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35907.9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16C6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晶格划分的纤维随机分布RVE生成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RVE的参数,并计算出RVE窗口的尺寸和所需生成的纤维数量;所述参数包括目标纤维体积分数#imgabs0#纤维半径rf、晶格类型及归一化晶格边长α;(2)通过随机纤维生成来获得第一目标纤维体积分数的纤维分布;(3)将RVE窗口划分为周期性的晶格;(4)将当前的各纤维向最近的晶格中心移动;(5)在RVE窗口中添加新的纤维,进而完成纤维随机分布的生成。该方法原理简洁,输入参数少,运行时间短,易于编程实现,能够有效生成纤维体积分数高达80%的纤维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82379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47843.5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铣削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反馈的机器人铣削低频颤振预测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铣削机器人模态方向性,考虑机器人多模态特性以及铣削时滞特性对机器人铣削中的低频模态振动与动态铣削力的交替反馈过程进行建模,以得到低频振动的反馈模型;(2)基于所述反馈模型在频域运算中推导得到各界反馈振动的幅值;(3)基于各阶反馈振动的幅值,以初始模态振幅为基准计算反馈振动的相对值作为反馈系数,并基于反馈系统计算得到低频振动发散因子,基于所述低频振动发散因子来预测机器人是否发生低频颤振。本发大幅度地提高了低频颤振的预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0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82907.0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铣削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考虑加工动态变形和刀轴跳动的铣削过程仿真方法及系统。S1计算获得t和t+Δt时刻各自对应的刀具实际位姿;S2构建刀具坐标系下刀刃的几何模型,计算获得[t,t+Δt]之间刀刃的扫掠轨迹;S3将[t,t+Δt]离散为多个时间节点,获得[t,t+Δt]之间所有节点的刀刃点坐标;计算每个节点对应的切削厚度;利用切削厚度判断[t,t+Δt]之间的切削状态;S4对于不同的切削状态,按照预设的工件表面坐标更新规则,更新工件表面坐标,以此实现工件表面坐标的更新进而实现铣削过程的仿真。通过本发明,对加工成型表面进行精确预测,对于切削过程的精确建模非常有利。
-
公开(公告)号:CN117841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08014.9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9C64/176 , B29C64/393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路径规划、制造方法及装置,其中路径规划方法包括:获取模型部分任一单元节点的性能矢量信息;确定模型部分的构建方向,单元节点信息重新定向;确定生成支撑部分的点云信息;建立并赋予网格点对应的数据信息;以模型部分的打印方向与第一矢量信息的方向一致为优化目标进行打印方向矢量场求解,生成控制场和曲面层;生成模型部分的复合材料打印路径轨迹以及支撑部分的树脂打印路径轨迹。本发明利用机器人3D打印技术优势,可以充分利用纤维轴向增强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成型件的所需性能,并实现设计到成型的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1029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213068.3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铣削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抑制机器人铣削低频颤振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参数设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当机器人铣削低频颤振发生后,在低频颤振中识别低频和边频振动的主导模态;S2将低频和边频的调谐质量阻尼器放置在机器人最后一根连杆上,计算低频和边频振动以主导模态振动时振幅最大的位置,该位置作为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最优位置,以此对主导模态进行抑制;S3分别获取机器人在主导模态下低频和边频振动在最优位置点处的模态质量、阻尼和刚度,设定低频和边频振动下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质量,以此计算低频和边频振动中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最优刚度和最优阻尼系数。通过本发明,解决机器人铣削加工中低频颤振的抑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90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76384.8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Q1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铣削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机器人铣削低频颤振稳定性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机器人铣削过程建立考虑表面更新的瞬时切削力计算模型;(2)基于脉冲响应函数法建立考虑模态耦合效应的低频颤振稳定性预测模型,继而采用低频颤振稳定性预测模型进行低频颤振预测。本发明基于表面更新(SR)计算动态切厚,采用基于脉冲响应函数法(IRF)的动态建模策略,结合了SR和IRF,同时考虑铣削断续切削特性和模态耦合效应,实现了低频颤振的准确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47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67185.0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薄壁件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初始残余应力的逆辨识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包括:S1对于同一批零件,消除试验零件的初始残余应力,铣削加工,测量其表面残余应力;S2设定初始残余应力为零,调整仿真参数,使得仿真残余应力与步骤S1获得的表面残余应力的差值在可接受阈值范围内,保存当前仿真参数,加载不同的初始残余应力,仿真获得不同的表面残余应力,构建初始残余应力与表面残余应力一一对应的数据库;S3利用数据库构建预测模型,将待检测零件的表面残余应力输入预测模型中,以此获得待检测零件的初始残余应力,实现初始残余应力的逆辨识。通过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残余引力破坏性大以及测量繁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5283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20266.3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铣削加工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考虑本体结构振动的机器人铣削加工稳定性预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构建考虑刀工分离和时变过程阻尼带来的阻尼力的动态切削力模型,根据该动态切削力模型,结合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得到多倍时滞切削状态的离散图;根据多倍时滞切削状态的离散图计算机器人结构低频振动周期内所有齿通周期的过渡矩阵,并根据机器人铣削加工参数计算过渡矩阵特征值的模;若特征值的模均小于1,则系统稳定,否则系统不稳定。本发明建立了刀具工件分离模型、时变过程阻尼模型,提出切触状态相关时滞系数,基于此建立了考虑机器人本体结构振动的铣削再生颤振稳定性模型,实现了机器人铣削加工稳定性的准确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