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失重自动化检测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2031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433674.5

    申请日:2022-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失重自动化检测装置及系统,装置包括:坩埚,包括坩埚盖和坩埚座,坩埚盖包括盖体和从盖体两侧向外凸出的两个限位凸起;坩埚座内部用于盛放待测样品,上部与坩埚盖相配合,并且上部设有至少两个与限位凸起相匹配的类G型滑槽;支撑件,包括:固定座,设置于该固定座上、内部中空、侧壁设有通气孔的长支柱,和设置在长支柱顶部、与坩埚匹配、将坩埚悬架限位在天平称量盘上方、长支柱中心区域的限位爪;限位爪包括:与坩埚底对应、且对应区域镂空的限位座,和多根间隔设置在限位座上、围成约束坩埚位置的约束空间的限位柱,限位柱之间的间隔区域与坩埚座主体部分的棱对应;坩埚连接件;伸缩驱动件;转动件;以及侧面压力传感器。

    一种用于提升锅炉灵活性的燃烧器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0000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15481.1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锅炉燃烧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升锅炉灵活性的燃烧器布置方法。本发明的用于提升锅炉灵活性的燃烧器布置方法,包括:在锅炉的冷灰斗侧壁锥形面上适配的安装孔处安装燃烧器,且所述燃烧器的喷射方向倾斜向上。优点:在不对锅炉系统原有燃烧器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增加煤粉供应,提高负荷响应速率,实现锅炉负荷的快速爬升;充分利用冷灰斗空间,增加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低负荷下的炉膛温度,增加燃烧稳定性,有利于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该布置方法容易实施,布置简单,不改变锅炉原有结构。

    一种有机物料高温转化过程中自由基原位在线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503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094070.X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一种有机物料高温转化过程中自由基原位在线检测装置,包括自由基检测模块、反应池、温度控制模块、位移检测及调控模块、反应气体控制模块、计算机控制模块;自由基检测模块包括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其内设置有光源通道;反应池放置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中由三层石英管组成,中心层为物料反应区,外部分别为真空隔热层、强制散热层;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激光发射单元和红外测温单元,用以照射反应物料以及测温;位移检测及调控模块检测激光发射单元的偏移并调整激光发射单元和红外测温单元的位置;反应气体控制模块向反应池内供气。本发明可实现样品在1000℃以上反应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温度低于40℃,确保检测持续顺利进行。

    一种利用生物质热解油制备碳凝胶的方法及其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215882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1022499.8

    申请日:2020-09-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材料利用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热解油制备碳凝胶的方法及其产品。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将生物质热解油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提取其中的水溶性组分,然后在该水溶性组分中加入pH调节剂,使得该水溶性组分呈碱性;S2在步骤S1中获得的碱性水溶性组分中添加醛类物质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水凝胶,在该水凝胶中添加有机溶剂置换所述水凝胶中的溶剂水,干燥获得气凝胶;S3将气凝胶在保护气氛下炭化,以此获得所需的碳凝胶。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方法制备获得产品。通过本发明,获得的碳凝胶结构比表面积大,孔隙丰富,储电潜能突出。

    一种生物质热解油电化学制备微纳碳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13734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31038.0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热解油电化学制备微纳碳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生物质热解油得到前驱体溶液;(S2)将前驱体溶液装入电化学反应器中,同时插入电极;(S3)开始电化学反应,使生物质热解油中的含碳组分形成微纳米级球状结构;同时按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将反应得到的附着在电极表面的固态附着物清理至前驱体溶液相中;(S4)收集反应后的前驱体溶液相,固液分离收集固体,干燥后即可得到产物微纳碳球。本发明通过对方法整体流程工艺设计等进行改进,能够有效解决由生物质油得到碳材料产品收率低等问题,采用条件温和的电化学反应工艺,即可以生物质热解油为原料,制得微纳米级碳球。

    生物质热解油电解过程电极结焦量的在线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730545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1526288.8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热解相关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一种生物质热解油电解过程电极结焦量的在线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获取时间和电压,时间和电流以及时间与电极上结焦量的对应关系;S2获得平滑后的电阻导数与时间曲线和曲线上的峰高、峰宽和峰面积;S3重复S1和S2,将峰高、峰宽和峰面积作为结焦量与时间与结焦量的对应关系中相应时刻的结焦量进行比较,以此构建误差补偿函数;S4对于待预测电解过程,获取平滑后的电阻导数与时间曲线上的峰高、峰宽和峰面积,并以此作为结焦量,利用误差补偿函数补偿即可预测获得实际的结焦量。通过本发明,实现在电解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判断电极上焦开始吸附的时间和结焦量。

    一种利用生物质热解油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0203908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0460283.0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利用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热解油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及产品。该方法包括将生物质热解油与有机物混合获得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置于金属箔上;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对附着有混合液的金属箔进行机械加压,同时将其加热至300℃~400℃并保温预设时间,然后再将其加热至800℃~1200℃并保温预设时间,使得生物质热解油发生热解反应生成石墨烯;待所述热解反应结束后,将制得的所述石墨烯从所述金属箔表面分离。本发明利用生物质热解油容易积碳、结焦的特性,将其置于金属箔上并进行加热加压处理制得石墨烯材料,从而实现了对生物质热解油的高值化利用。

    内外加热热解反应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2081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81085.0

    申请日:2021-0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外加热热解反应器,具有耗能低、热效率高、生物质处理量大、杂质少等优点,它包括:外壳体;外分隔部;中心气管,设置在外分隔筒内,作为热解气通道;内分隔部,设置在外分隔筒与中心气管之间;高温流体入口,设置在外壳体上,与最下层的外侧子空腔底部相连通;气道部,包括多组气道单元,用于引导进入外侧子空腔底部的高温流体进入内侧子空腔,然后再进入上一层外侧子空腔和上一层内侧子空腔,呈S形曲折流动,依次进入各层外侧子空腔和内侧子空腔;每组气道单元用于连通一层外侧子空腔和内侧子空腔;蓄热部,包括填充在气道单元、外侧子空腔和内侧子空腔中的多孔蓄热材料;以及热解气出口,设置在外壳体上,与中心气管相连通。

    基于波谱分裂的聚光热解催化重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26450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051126.3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波谱分裂的聚光热解催化重整系统及方法,能够对聚光太阳能不同波长光进行梯级高效利用,实现对焦油的有效转化,提高聚光热解催化重整性能,保障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光热解催化重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汇聚太阳光,汇聚太阳光,并利用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差异,在聚光侧形成紫外光较为集中的催化区,和红外、近红外光较为集中的光热热解区;热解反应器,包括:反应槽、多个隔气喷嘴和高温绞龙;进料装置,包括多个进料斗和多个输料蛟龙;光催化重整装置,沿轴向安装在反应槽上部,位于高温绞龙上方,负载有光催化剂;以及收集装置,包括:气相产物收集器,固相产物收集器,和液相产物收集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