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8432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226138.9

    申请日:2016-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极材料为三维结构镍钴复合物,其中所得化合物的形貌为棒状结构和片层结构的复合结构,棒状结构穿插在片层结构中,所述电极材料为介孔结构,介孔的平均孔径在20nm至40nm之间,所述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在45m2/g至90m2/g之间。其制备方法,首先将钴与镍的金属盐与乌洛托品置于溶剂中均匀混合,再将所得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溶剂热温度在100℃至180℃之间,加热5小时至20小时;洗涤干燥后通过氧化、硫化或者磷化处理,得到了三维结构的镍钴双金属氧化物,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池性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84324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611226138.9

    申请日:2016-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极材料为三维结构镍钴复合物,其中所得化合物的形貌为棒状结构和片层结构的复合结构,棒状结构穿插在片层结构中,所述电极材料为介孔结构,介孔的平均孔径在20nm至40nm之间,所述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在45m2/g至90m2/g之间。其制备方法,首先将钴与镍的金属盐与乌洛托品置于溶剂中均匀混合,再将所得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溶剂热温度在100℃至180℃之间,加热5小时至20小时;洗涤干燥后通过氧化、硫化或者磷化处理,得到了三维结构的镍钴双金属氧化物,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池性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一种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59381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018898.X

    申请日:2015-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复合材料具有以金属钴为内核、氮原子掺杂的碳纳米材料为外壳的核壳结构,所述金属钴内核表面均匀包裹有氧化钴,其中氮原子的掺杂量在2%至9.6%之间,钴原素的质量分数在5%至20%之间。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聚氰胺、浓酸和水按比例混合,加热至透明;干燥;(4)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升温至500℃至800℃,煅烧2小时至10小时。本发明得到的碳钴复合纳米材料氮掺杂量较高,表现出较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2)加入碳纳米材料和钴盐混合均匀并冷却;(3)

    一种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59381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18898.X

    申请日:2015-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0 B82Y30/00 H01M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复合材料具有以金属钴为内核、氮原子掺杂的碳纳米材料为外壳的核壳结构,所述金属钴内核表面均匀包裹有氧化钴,其中氮原子的掺杂量在2%至9.6%之间,钴原素的质量分数在5%至20%之间。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聚氰胺、浓酸和水按比例混合,加热至透明;(2)加入碳纳米材料和钴盐混合均匀并冷却;(3)干燥;(4)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升温至500℃至800℃,煅烧2小时至10小时。本发明得到的碳钴复合纳米材料氮掺杂量较高,表现出较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