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5670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92890.9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多基因双质粒共表达法构建生物合成井冈霉烯胺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方法以及应用。本发明通过敲除积累井冈霉烯胺的前体物质7-磷酸景天庚酮糖,并将合成井冈霉烯胺所需的四个关键基因组合连接在质粒pET-28a(+)和质粒pACYC184上,将重组质粒导入敲除菌株中,成功构建异源合成井冈霉烯胺的工程菌株。随后通过SDS-PAGE电泳进行鉴定,各蛋白均有所表达。最后对井冈霉烯胺建立检测方法,利用HPLC-MS进行检测,检测到生成24.3μg/L的井冈霉烯胺。
-
-
公开(公告)号:CN106191136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610538284.9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中的基因pck敲除,更高效转化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是:pck基因敲除后大幅度减少了副产物2,3‑丁二醇的合成,提高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转化甘油生成1,3‑丙二醇的生产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1182552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710048122.8
申请日:2007-11-1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化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包括种子培养以及发酵罐发酵转化甘油生成1,3-丙二醇,该方法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控制发酵液的渗透压来促进菌体生长以及产物1,3-丙二醇的生成。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生成1,3-丙二醇,不仅产物浓度高,生产强度大,转化率高,过程控制简单;并且发酵产生的发酵液由于盐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后期分离、纯化的难度。
-
-
公开(公告)号:CN11154896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16720.1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生长速度筛选1,3-丙二醇生产菌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紫外诱变连续传代富集以及后续的复筛和发酵转化甘油形成1,3-丙二醇,该方法通过调控菌体的生长速度、采用特定的连续传代富集步骤,高效地富集出了生长优势的突变株。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显著地提高了紫外诱变后的筛选效率,实现了高生长速度1,3-丙二醇生产菌株的高通量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01586089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053459.7
申请日:2009-06-1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的复合有机氮源,该复合有机氮源由多种不同的天然氮源复配而成,并控制复合有机氮源中对所培养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起关键性作用的嘌呤、嘧啶和/或氨基酸的含量。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有机氮源配制获得复配发酵培养基同现在通常使用的发酵培养基相比,由于控制了培养基中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的含量,有效的保证了发酵水平,同时能够明显的降低成本,对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十分有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182552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048122.8
申请日:2007-11-1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化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包括种子培养以及发酵罐发酵转化甘油生成1,3-丙二醇,该方法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控制发酵液的渗透压来促进菌体生长以及产物1,3-丙二醇的生成。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生成1,3-丙二醇,不仅产物浓度高,生产强度大,转化率高,过程控制简单;并且发酵产生的发酵液由于盐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后期分离、纯化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3261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697805.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宛氏拟青霉PYJ1,其分类命名为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eriotii),已于2024年3月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4348。本发明的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eriotii PYJ1可以在48小时内将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时产生的主要抑制物包括乙酸、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等完全降解,脱毒在室温、无通气、无搅拌的温和条件下进行,解决了传统生物脱毒方法周期长、抑制物降解不完全、能耗大等缺点;且生物脱毒后的秸秆可用做食用菌栽培原料或进行后续的酶解及生物转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