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8491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194337.5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2F3/12 , C02F10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度嗜盐菌群的耐盐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方法及其应用。本方法实施时,首先需要驯化中度嗜盐污泥,然后将驯化得到的中度嗜盐污泥耦合活性污泥投加到SBR(序批式反应器)形成耐盐好氧颗粒污泥,待耐盐好氧颗粒污泥成熟后可应用于高盐含菲有机废水的高效降解。由于该中度嗜盐污泥具备耐受高盐、粘性大以及降解菲的特点。因此,本发明能够在高盐条件下快速形成耐盐好氧颗粒污泥,并显著提升菲的降解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97000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2010181604.6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氨氧化菌培养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中,承托皿用于容纳放置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包括内培养皿和外培养皿,内培养皿和外培养皿共用同一底面,两者的侧面之间夹持形成环形蓄积空间;内培养皿的侧壁底部与底面相接位置周向设有若干连通孔,内培养皿的内腔通过连通孔与环形蓄积空间连通;内培养皿的内腔底部铺设由一层吸水滤纸;补料盖包括外培养皿盖体和补料管,外培养皿盖体上开设有通孔,补料管穿过通孔后伸入所述环形蓄积空间中。本发明可采用分批补料,提高固体培养基的含水率和营养含量,可有效解决传统固体培养基长时间培养造成干裂等问题,延长耐热氨氧化微生物的培养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970199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49698.0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脱氮耦合N2O回收一体化反应器及其方法。反应器中,布水区设有进水布水器和底部排泥管;反应区由三个模块构成,第一模块为厌氧消化产甲烷区,上部设有三相分离段和进气管,进气管上端设曝气头,第二模块为短程硝化区,第三模块为短程反硝化产N2O区,均内置生物挂膜组合填料,依次串联于第一模块上面;三相分离区由外到内依次设外中内三个筒体,外筒体段外侧设出水口和溢流堰,中筒体段设螺旋导叶,使污泥下落,水流方向往上,达到泥水分离目的,内筒体段上部设集气口,侧边设出水管。本发明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与能源气体捕集有机结合,将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转化为能源加以利用,三相分离器可实现气、液、固三相的有效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9970199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910349698.0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脱氮耦合N2O回收一体化反应器及其方法。反应器中,布水区设有进水布水器和底部排泥管;反应区由三个模块构成,第一模块为厌氧消化产甲烷区,上部设有三相分离段和进气管,进气管上端设曝气头,第二模块为短程硝化区,第三模块为短程反硝化产N2O区,均内置生物挂膜组合填料,依次串联于第一模块上面;三相分离区由外到内依次设外中内三个筒体,外筒体段外侧设出水口和溢流堰,中筒体段设螺旋导叶,使污泥下落,水流方向往上,达到泥水分离目的,内筒体段上部设集气口,侧边设出水管。本发明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与能源气体捕集有机结合,将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转化为能源加以利用,三相分离器可实现气、液、固三相的有效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052639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910905123.2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控式生物脱氮同步回收N2O反应器,反应器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环形布水区、气控反应区、泥水分离区。环形布水区下部设有放空管,进气总管以及微孔曝气管,上部设有进水主管与三个斜切式布水器。泥水分离区下部隔板设有汇合式U型气控管、安全管与自助压力排泥管,两根U型气控管汇合至上升主管;泥水分离区上部设有集气室,集气室下端连通中心回液管,上端与集气管相连;泥水分离区中部设有溢流堰。本发明利用惰性气体吹脱控制反硝化中间产物N2O高效产生并收集,将废水生物脱氮与能源气体N2O捕集有机结合;利用汇合式U型气控管与中心回液管实现了气体循环利用,同时让整个反应区具备良好的传质能力,强化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45578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156352.0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2F9/00 , C02F101/20 , C02F101/30 , C02F3/28 ,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频式高盐有机废水能源化回收生物反应器及方法。反应器设排泥进水区、反应区、分离区、气室和磁场控制装置。排泥区设排泥管和电磁吸盘;进水区设进水管、进水泵、反射锥和布水器出水管;反应区设搅拌装置、高斯计传感器、浮渣挡板,纵隔板;分离区设导流板、出水管和出水泵;反应区下部通过导流板与分离区连通;磁场控制装置设可通电线圈和电流控制系统。本发明通过耦合磁铁矿和外加磁场,可基于盐度和COD指标,通过电流控制系统实现对反应区磁场强度的变频控制,在不同盐度和COD负荷条件下强化DIET机制,提高反应器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5266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81606.6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 C02F3/1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盐除碳微生物颗粒材料快速培育方法及应用,属于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培育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普通活性污泥接种;2)模拟基质投加(固定高COD负荷及高盐分水平);3)工艺运行模式选择(固定严苛的水力选择条件);4)耐盐除碳微生物颗粒成功培育。本发明不同于传统梯度提高盐分及逐步增加选择压的办法,在初始COD及盐负荷值都较高下,严苛的水力选择压更加适合微生物颗粒材料的合成,这种组合方式在仅10天左右便可获得耐盐除碳微生物颗粒材料。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运行成本低廉,制备时间短;原料普遍,所制材料耐受高盐,并兼具高除碳活性及高沉降性能,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85091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11673.X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商场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可伸缩型模块化反应容器及方法,属于反应器设计领域。反应容器包括第一主反应器、第二主反应器、衔接口、副反应器、伸缩膜挂载位点、可伸缩型惰性膜、齿轮电机、齿条导轨等组件。惰性膜通过伸缩膜挂载位点连接在主反应器内部,在移动反应容器时可将其拆卸以方便运输。主反应器外部装有前后各两组共四套齿轮传动装置,通过与智能计算机联网连接,使用其数电系统控制齿轮电机在齿条导轨上的位置以改变外包式主反应器两容器之间的间距,从而达到反应容器可伸缩的目的。同时,本反应容器是一种模块化的反应容器,主反应器上的衔接口可用于连接另外的本容器或不同的其他反应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45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30924.5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污水再生的悬浮‑附着型低碳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方法,反应器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分为厌氧区、缺氧一区、缺氧二区和好氧区的主反应器;厌氧区内部设有搅拌器,缺氧一区和缺氧二区结构相同,内部均设有能通过重力改变在水体中上下浮动的加料漏池,加料漏池中设有用于负载厌氧氨氧化菌的固定填料和用于负载硫自养反硝化菌的硫粒;好氧区底部设有用于提供上升气流的曝气装置,上部沿周向设有隔板。本发明利用缺氧区厌氧氨氧化菌耦合硫自养反硝化菌与悬浮活性污泥构成悬浮‑附着技术,无需外加碳源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实现污水脱氮除磷;利用平板膜组件的截留功能实现泥水分离,最终低耗低碳实现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
公开(公告)号:CN11445578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56352.0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频式高盐有机废水能源化回收生物反应器及方法。反应器设排泥进水区、反应区、分离区、气室和磁场控制装置。排泥区设排泥管和电磁吸盘;进水区设进水管、进水泵、反射锥和布水器出水管;反应区设搅拌装置、高斯计传感器、浮渣挡板,纵隔板;分离区设导流板、出水管和出水泵;反应区下部通过导流板与分离区连通;磁场控制装置设可通电线圈和电流控制系统。本发明通过耦合磁铁矿和外加磁场,可基于盐度和COD指标,通过电流控制系统实现对反应区磁场强度的变频控制,在不同盐度和COD负荷条件下强化DIET机制,提高反应器运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