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变形的加工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138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21064.X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变形的加工装置,涉及装配加工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加冲击力的过程中难以控制冲击力的均匀性和传力路径的问题。本发明的冲击变形的加工装置包括底座、夹紧组件、定位组件和施力单元,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夹紧组件连接,所述定位组件还能够将所述施力单元和所述夹紧组件连接,所述定位组件还能够引导待加工的元件的位置,所述夹紧组件用于夹持需要加工的元件,所述施力单元用于施加使所述元件上的加工孔产生变形所需要的冲击力,并限制所述加工孔的变形。本发明在元件的冲击变形加工过程中实现了冲击力的均匀性和传力路径的控制。

    一种热成型零件免修配的装配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5014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07506.3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成型零件免修配的装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采集待装配的热成型零件内止口的轮廓数据,根据所述轮廓数据构建所述热成型零件内止口的轮廓曲线模型;根据所述轮廓曲线模型逆向建模拟合得到所述热成型零件内止口的轮廓曲线,根据所述轮廓曲线确定与所述热成型零件内止口匹配的端框外止口和锁底的轮廓模型;根据所述端框外止口和锁底的轮廓模型加工制备得到端框和锁底,将所述待装配的热成型零件与所述端框和所述锁底进行对接装配。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成型零件装配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薄壁异型铸造舱体的精密划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0513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098299.9

    申请日:2014-03-17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薄壁异型铸造舱体的精密划线方法,采用基于外形粗基准划外形加工型面线的粗划线方式,使用激光测量机扫描内腔型面的数据采集方式,依据内腔点云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式,精确调整外型加工型面线的方式。可以提前预判零件可加工性,保证加工过程中壁厚均匀,且不会出现薄点,提高了薄壁异型铸造舱体的划线精度,有效控制壁厚不均匀问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运用于实际生产中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一种热成型零件免修配的装配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5014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011507506.3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成型零件免修配的装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采集待装配的热成型零件内止口的轮廓数据,根据所述轮廓数据构建所述热成型零件内止口的轮廓曲线模型;根据所述轮廓曲线模型逆向建模拟合得到所述热成型零件内止口的轮廓曲线,根据所述轮廓曲线确定与所述热成型零件内止口匹配的端框外止口和锁底的轮廓模型;根据所述端框外止口和锁底的轮廓模型加工制备得到端框和锁底,将所述待装配的热成型零件与所述端框和所述锁底进行对接装配。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成型零件装配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薄壁异型铸造舱体的精密划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051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098299.9

    申请日:2014-03-17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薄壁异型铸造舱体的精密划线方法,采用基于外形粗基准划外形加工型面线的粗划线方式,使用激光测量机扫描内腔型面的数据采集方式,依据内腔点云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式,精确调整外型加工型面线的方式。可以提前预判零件可加工性,保证加工过程中壁厚均匀,且不会出现薄点,提高了薄壁异型铸造舱体的划线精度,有效控制壁厚不均匀问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运用于实际生产中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空间异型铸造舱体的基准传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82892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569290.1

    申请日:2014-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00 G01C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异型铸造舱体的基准传递方法,包括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单个铸造舱体的非加工表面,设定水平基准和对称基准,在铸造及机械加工之间进行基准传递;第二步:在单个铸造舱体非加工表面上预留工艺凸台,在工艺凸台上加工水平方向和对称方向的加工平面;第三步:在铸造舱体整体焊接完成后,重新在工艺凸台上加工水平方向和对称方向的加工平面,作为焊接与后续工序之间的基准传递;第四步:在所有工序加工完成后,去除工艺凸台,在舱体的外表面上标记水平方向和对称方向基准标记。本发明通过基准转换,将异型舱体的基准传递到平面基准上,提高了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找正效率及精度。

    舱体壁厚快速测量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39313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506218.4

    申请日:2014-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B2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舱体壁厚快速测量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制作喷水式探头盒及探头支架,安装于车床的刀架上;第二步:利用加工乳化液作为测量介质,使用车床作为测量运动机构,利用车床快速进给进行运动厚度测量;第三步:按照工件特点制作壁厚数据显示单据;第四步:利用计算机进行测量数据筛选处理、显示,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预制单据中。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全自动的方式进行厚度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连接计算机进行处理显示。采用本发明的测量方法,测量效率可提高80%以上。

    一种冲击变形的加工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78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21075.8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变形的加工方法,涉及装配加工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加冲击力的过程中难以控制冲击力的均匀性和传力路径的问题。本发明的冲击变形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放置待加工的元件;步骤2:固定夹紧组件;步骤3:调节元件的位置;步骤4:连接传力柱;步骤5:连接施力单元;步骤6:施加冲击力;步骤7:取出加工好的元件。本发明在元件的冲击变形加工过程中保证每次施力过程对元件施加的冲击力固定,施加冲击力的路径固定,实现了在元件冲击变形加工过程中对冲击力的均匀性和传力路径的控制。

    一种增材制造加工路径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71123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534062.2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加工路径规划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毛坯尺寸确定分层增材制造加工的层数以及每一层的加工区域,以及根据预设的每次喷涂面积以及所述每一层的加工区域确定每一层所对应的喷涂加工点的数目和每次喷涂加工点的位置;根据所述每喷涂加工点的位置以及所述喷涂加工点的数目将所述每一层的所有喷涂加工点依次顺序连接得到所述每一层对应的增材制造加工路径。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增材加工制造加工路径存在重复增材加工,导致根据该路径生成制造的毛坯局部尺寸不满足实际需求的技术问题。

    多边形钛合金框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9524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207486.1

    申请日:2016-1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3/02

    Abstract: 一种多边形钛合金框架制作方法,属于加工制造领域。该方法如下:以多边形的内型面边界交线作为分割基准线;将基准线偏移后作为分割线,将多边形框架分割为若干部分;使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进行各部分板材的加工;利用电子束对接焊的方法进行框架的制作成型。本发明通过焊接接头的位置设计,避开了加工及焊接的难点,框架的焊接方法变得简单,焊接质量可以有效保证,同时机械加工量也很小,降低了钛合金多边形框架制作成本,缩短了制造周期。该方法实现钛合金多边形框架快速低成本制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