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45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76235.6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38 , H01M10/0562 , H01M10/054 , C22C24/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固态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一种全固态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其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金属钠和氟化铟。其能够利用氟化铟与金属钠的转化反应形成NaxIny合金与NaF复合导电相提高与电解质的亲和性,改善界面接触,诱导钠离子均匀沉积,实现全固态钠电池稳定长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84398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76310.9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C04B35/447 , H01M10/0562 , H01G11/56 , H01M8/1016 , C04B35/64 , C04B35/6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六氟铝酸钠在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涉及固态电解质技术领域。其通过利用六氟铝酸钠能够显著降低产品固态电解质的烧结温度,提升产品固态电解质的整体性能。其产品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的生产工艺过程中烧结温度更低,工艺流程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在提升产品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性能品质的同时降低工艺能耗,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实际生产和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526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13982.5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4 , C01B3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钠离子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钠离子固态电解质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Na2CO3、I n2O3、SiO2,将Na2CO3、I n2O3、SiO2采用湿磨的方法混合均匀,并预烧制得到预烧粉末;S2、将预烧粉末球磨粉碎,并压制压实成圆柱状,烧结得到一次烧结物料。S3、将一次烧结物料粉碎,用压片机压制并二次烧结和保温,即得到Na5I nS i4O12固态电解质片。本发明相比已被制备应用的其它稀土硅酸盐系电解质,Na5I nSi4O12的原料造价低廉,氧化铟比其它镧系锕系氧化物来源更广更容易制备;所制备的片状电解质会更致密,致密度的提升使其拥有更好的离子传输性能。Na5I nSi4O12的烧结温度相比其它已知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更低,因此在生产制备中可以大大的节约能源消耗,具有更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97889.7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H01M4/62 , H01M4/04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587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的多功能水性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多功能水性浆料包括含钠离子水性交联聚合物、碳纳米管、无机盐添加剂。本发明通过向钠离子水性交联聚合物中加入碳纳米管形成混合聚合物,再混入无机盐添加剂,通过搅拌交联反应制得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成膜性和高电导率的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水性浆料。本发明的多功能水性浆料可以均匀紧密的包覆在活性材料表面,并形成类似人工“SE I膜”,降低电解液的分解,从而减少电池不可逆容量的损失,提高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7655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22142.5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双氢氧化物锌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A、将可溶性锌盐和可溶性锡盐混合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调节PH至碱性,静置沉淀;B、过滤分离取沉淀,洗涤沉淀后干燥得金属氢氧化物粉末;C、将金属氢氧化物粉末和粘结剂在溶剂中混合,搅拌至分散均匀,得涂覆液;D、将涂覆液旋涂在锌箔表面,烘干剪切即得。本发明的二维双氢氧化物涂层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为锌离子沉积提供给更多活性位点,降低了Zn2+的积累,从而抑制了锌离子在枝晶尖端不断生长。同时,具有较大表面积的二维双氢氧化物涂层增大了电解液的表面润湿性,降低了锌负极的界面阻力,改善了反应动力学,最终使得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448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62178.6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H01M1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酪氨酸在重构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EDL结构中的应用。在该应用中,酪氨酸的浓度为0.5‑2m mol/L。本发明利用酪氨酸重构锌负极双电层界面以及改变电解液溶剂鞘结构的协同作用。酪氨酸重构的EDL层能够保证电化学过程中的界面动态稳定性和防水效果,酪氨酸暴露的电负性集团C=O基,能够静电排斥有害阴离子并吸引阳离子(Zn2+),能够大大减少副反应的生成,促进Zn2+的均匀沉积以及约束其二维扩散。同时酪氨酸能够优化水合锌离子的溶剂鞘结构,并协同重构的EDL层,促进水合锌离子在界面脱溶剂化,使水系锌电池具有良好的沉积/剥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4125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62279.3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H01M10/3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涉及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其应用中,电解液中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的浓度为0.01~0.08mo1/L。其利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能够重构溶剂化结构,形成双电层结构,还能够避免锌枝晶的生长,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其产品电解液、电池中添加的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价格低廉,合成工艺成熟且无毒绿色环保,能够有效提升锌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而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电池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2766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19031.9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制备方法及得到的锌离子电池,所述电解液包括可溶性锌盐和3‑环丁烯砜,3‑环丁烯砜的浓度为0.01‑0.1mol/L,所述可溶性锌盐的浓度为0.5‑2.0mol/L。本发明利用3‑环丁烯砜中的砜基来对水合锌离子进行去溶剂化,使得负极附近的水分子减少,同时对锌离子进行一种引导来达到其均匀沉积的效果,能够有效的解决枝晶生长以及副反应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54624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82134.9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D01F9/22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3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D01D5/00 , D01F1/10 , D06M11/51 , D06M11/52 , D06M11/70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过渡金属基复合纤维膜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极材料领域。本发明将可碳化有机材料和过渡金属碱式碳酸盐在溶剂中制备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然后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原丝纤维,最后经过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得到多孔过渡金属基复合纤维膜。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简单,不需要单独引入造孔剂,即可实现在过渡金属氧化物周围的原位造孔。该材料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过渡金属氧化物自身周围形成的孔隙给离子交换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能有效规避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从而使电池获得高的存储容量、优异的循环寿命;同时,具有导电性好、活性反应位点多、离子传输距离短、离子传输通道多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25462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0182134.9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D01F9/22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3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D01D5/00 , D01F1/10 , D06M11/51 , D06M11/52 , D06M11/70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过渡金属基复合纤维膜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极材料领域。本发明将可碳化有机材料和过渡金属碱式碳酸盐在溶剂中制备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然后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原丝纤维,最后经过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得到多孔过渡金属基复合纤维膜。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简单,不需要单独引入造孔剂,即可实现在过渡金属氧化物周围的原位造孔。该材料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过渡金属氧化物自身周围形成的孔隙给离子交换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能有效规避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从而使电池获得高的存储容量、优异的循环寿命;同时,具有导电性好、活性反应位点多、离子传输距离短、离子传输通道多等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