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富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2237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1309985.2

    申请日:2021-11-02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富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多晶硅切割硅泥为硅源,通过酸洗等过程获得高纯度微米硅,然后经过干法球磨将微米硅球磨至纳米尺寸;以石墨为导电剂,煤沥青为碳源,氯化钠为模板通过两步球磨法得到硅碳复合材料前驱体,然后经过碳化、洗涤、干燥获得硅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中,石墨作为载体负载纳米硅,提高了导电性;氯化钠作为模板被洗去后形成富孔结构,既缓解了硅的体积膨胀,又缩短离子传输路径;沥青热解碳将纳米硅和石墨包裹在内部,既可避免硅和电解液接触,减少电解液的消耗,又抑制了硅体积膨胀。制备的富孔硅碳负极材料展现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产业化。

    一种Ni/Co-CNT/NHPC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83773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629816.6

    申请日:2020-07-03

    Abstract: 本发明所属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提供了由Ni‑ZIF‑67@Mela衍生合成的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Ni‑ZIF‑67@Mela退火后形成负载Ni、Co纳米颗粒的N掺杂空心多孔碳(Ni/Co‑CNT/NHPC),且碳表面由于Ni,Co催化作用,生长了大量CNT。三聚氰胺(Melamine)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和氮源,Ni/Co‑CNT/NHPC电极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表面生成的CNT提高了材料导电性。此外,氮掺杂和空心碳骨架结构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限制了多硫化物的溶解,抑制了“穿梭效应”,同时生成的Ni、Co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了多硫化物的转化,得到的Ni/Co‑CNT/NHPC电极材料综合丰富的CNT,完整的空心骨架,Ni、Co、N掺杂为一体;同时具备了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较强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及对多硫化物的催化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锂硫电池的性能。

    汽车氧传感器用的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粉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7057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010506733.4

    申请日:2010-10-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敏传感器制造领域,涉及制备汽车氧传感器关键材料之一的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陶瓷用的纳米级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以ZrOCl2·8H2O为主要原料,依次加入Y(NO3)3·6H2O、水、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制成均匀混合溶液,然后滴加沉淀剂获得。本发明采用湿化学的共沉淀-凝胶方法,通过添加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沉淀所得前躯体不用过滤和洗涤,在750-820℃温度下焙烧15-20分钟,即可获得不含单斜相,仅为立方相、10~20nm、低团聚的Y2O3完全稳定的ZrO2超细粉料,此粉料适于制备片式极限电流型汽车氧传感器用的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粉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备出的陶瓷能满足极限电流型汽车传感器高性能、小型化、片式化的发展趋势。

    一种制备高产量氧化锌纳米电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70327C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410080423.5

    申请日:2004-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高产量ZnO纳米电缆的方法,具体工艺为:将硅(100)基片在HNO3+HF溶液中超声清洗并用去离子水和酒精分别冲洗干净,之后在其上溅射一层15~25纳米厚的金膜。将纯锌粉和纯锡粉质量比1∶1,充分研磨均匀并将其置于瓷舟中。把瓷舟放入管式炉中的石英管中部,调节流量计向管中通入氩98%/氧2%混合气体300标准立方厘米/分钟,在此气氛下将管式炉升温至530~570℃并保温20~25分钟,冷却至室温,所得产品为具有核心ZnO/包敷层SiOx结构的纳米电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大范围的可控生长,并极大地降低了制备温度。

    一种制备高产量氧化锌纳米电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88569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80423.5

    申请日:2004-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高产量ZnO纳米电缆的方法,具体工艺为:将硅(100)基片在HNO3+HF溶液中超声清洗并用去离子水和酒精分别冲洗干净,之后在其上溅射一层15~25纳米厚的金膜。将纯锌粉和纯锡粉质量比1∶1,充分研磨均匀并将其置于瓷舟中。把瓷舟放入管式炉中的石英管中部,调节流量计向管中通入氩98%/氧2%混合气体300标准立方厘米/分钟,在此气氛下将管式炉升温至530~570℃并保温20~25分钟,冷却至室温,所得产品为具有核心ZnO/包敷层SiOx结构的纳米电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大范围的可控生长,并极大地降低了制备温度。

    一种Fe7S8@V2C@C高倍率储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354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444339.5

    申请日:2022-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Fe7S8@V2C@C高倍率储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储钠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新型二维材料MXene中具备储钠优势的碳化钒作为基底,原位生长纳米氢氧化铁颗粒,然后利用多巴胺的自包覆性使其表面形成聚多巴胺层,经过一步热处理同时对其进行碳化硫化,得到高倍率Fe7S8@V2C@C储钠电极材料。该材料中三维堆积状V2C纳米片可以减轻Fe7S8纳米颗粒的团聚,同时还能缩短了离子传输路径,其本征高导电性与低Na+迁移势垒也促进了电荷的快速转移,使其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复合材料表面包覆的碳层则可有效地缓解Fe7S8储钠时带来的体积变化,从而保障该材料的长循环稳定性。

    一种Fe7S8@V2C@C高倍率储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354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44339.5

    申请日:2022-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Fe7S8@V2C@C高倍率储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储钠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新型二维材料MXene中具备储钠优势的碳化钒作为基底,原位生长纳米氢氧化铁颗粒,然后利用多巴胺的自包覆性使其表面形成聚多巴胺层,经过一步热处理同时对其进行碳化硫化,得到高倍率Fe7S8@V2C@C储钠电极材料。该材料中三维堆积状V2C纳米片可以减轻Fe7S8纳米颗粒的团聚,同时还能缩短了离子传输路径,其本征高导电性与低Na+迁移势垒也促进了电荷的快速转移,使其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复合材料表面包覆的碳层则可有效地缓解Fe7S8储钠时带来的体积变化,从而保障该材料的长循环稳定性。

    一种锂离子电池富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22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09985.2

    申请日:2021-11-02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富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多晶硅切割硅泥为硅源,通过酸洗等过程获得高纯度微米硅,然后经过干法球磨将微米硅球磨至纳米尺寸;以石墨为导电剂,煤沥青为碳源,氯化钠为模板通过两步球磨法得到硅碳复合材料前驱体,然后经过碳化、洗涤、干燥获得硅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中,石墨作为载体负载纳米硅,提高了导电性;氯化钠作为模板被洗去后形成富孔结构,既缓解了硅的体积膨胀,又缩短离子传输路径;沥青热解碳将纳米硅和石墨包裹在内部,既可避免硅和电解液接触,减少电解液的消耗,又抑制了硅体积膨胀。制备的富孔硅碳负极材料展现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产业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