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荧光粉和制备方法以及使用其的近红外光源

    公开(公告)号:CN11427680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20022.4

    申请日:2021-12-27

    Inventor: 宿彦京 蒋立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荧光粉和制备方法以及使用其的近红外光源,该近红外荧光粉的化学通式为(Gd3‑xYbx){E2‑y‑zAyCrz}[B3‑yMy]O12,其中,E为Sc和/或Al元素,A为Ca和/或Mg元素,B为Ga和/或Al元素,M为Si和/或Ge元素;x、y、z为元素的摩尔分数,其中0≤x≤0.1,0<y<2,0<z≤0.1。本发明提供的近红外荧光粉,实现了具有宽带发射的近红外光源,弥补了目前近红外LED光源发射带宽窄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方法简单,绿色无污染,适合规模化生产。本发明适用于近红外发光材料领域。

    一种车轮钢增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0069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172527.9

    申请日:2011-06-24

    Abstract: 一种车轮钢增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涉及高速车轮钢的增韧,特别涉及采用热处理的手段提高高速车轮钢的断裂韧性。本发明主要解决车轮钢生产过程中采用热处理组织不均匀而导致低的断裂韧性的问题。提出先采用(840~890)℃正火预处理,然后快速(10~20℃/min)加热将轧态车轮钢加到奥氏体区温度区间(810℃~860℃),并进行控制冷却(0.5~2℃/s),并且在450℃~550℃进行回火。本发明使轧态的车轮钢的晶粒细化和组织均匀化,从而提高车轮钢的断裂韧性。该方法简便易行,所有设备较常见及试验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实现,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一种高强高韧的Mo-Nb-Ta-Hf-Zr难熔高熵合金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642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506849.0

    申请日:2022-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高韧的Mo‑Nb‑Ta‑Hf‑Zr难熔高熵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高熵合金和耐热合金材料的技术领域。所述Mo‑Nb‑Ta‑Hf‑Zr难熔高熵合金的表达式为MoxNbyTazHfuZrv,x、y、z、u、v为元素的摩尔百分含量,满足x+y+z+u+v=1;其中:0.05<x<0.3,0.4<y+z<0.5,0.25<u+v<0.45。本发明所制备的高熵合金具有突出的高温强度、良好的室温塑性和热稳定性,突破难熔高熵合金领域高温强度和室温塑性协同优化设计的难题,在高温结构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发明合金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制备,方法简单易实现,加工生产成本低。

    一种近红外发光材料和制备方法以及使用其的近红外光源

    公开(公告)号:CN11429264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20043.6

    申请日:2021-12-27

    Inventor: 宿彦京 蒋立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发光材料和制备方法以及使用其的近红外光源,所述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化学通式为AB2M2‑xCrxV3O12,其中,A为Li、Na、K和Ag元素中的一种,B为Ca、Sr和Ba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M为Ca、Mg和Zn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x为Cr元素的摩尔分数,其中0≤x≤0.1。本发明提供的近红外发光材料,可被300~400nm的紫外、近紫外光激发,发射出光谱范围在400~700nm可见光和700~1100nm的近红外光,可同时用于近红外LED光源和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本发明采用固相法,制备方法简单,绿色无污染,适合规模化生产。本发明适用于近红外发光材料领域。

    用于组合材料芯片表征的耐高温丝束电极制备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76696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710792651.2

    申请日:2017-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组合材料芯片表征的耐高温丝束电极,包括多根不锈钢棒、若干根导线以及导线连接器插头;多根所述不锈钢棒均平行排列,多根所述不锈钢棒通过高熔点高热稳定性玻璃浇封固化为一体;不锈钢棒直径为2mm,不锈钢棒之间的间距为2‑4mm;高熔点高热稳定性玻璃熔点为1000℃左右,软化温度750℃左右。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耐高温丝束电极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使用玻璃作为封装材料在超高真空下具有稳定性,不会在镀膜时发生挥发影响薄膜成膜质量,可以用来评价薄膜的均匀性;可在高温环境下表征组合材料芯片的电化学性能,实现高温下高通量电化学表征。

    一种耐热丝束电极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2748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20650.0

    申请日:2018-0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通量电化学表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丝束电极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在多根电极部分表面浇注封装材料,固化后得到耐热丝束电极;其中,所述封装材料为氧化铝粉末和水泥的混合浆料。该耐热丝束电极采用低温固化封装,封装材料耐高温,使得丝束电极可以工作在高温(1500℃以下)以及超高真空环境下,实现镀膜和薄膜的后续热处理工艺以及完成组合材料芯片的高通量电化学检测。

    用于组合材料芯片表征的耐高温丝束电极制备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7669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92651.2

    申请日:2017-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组合材料芯片表征的耐高温丝束电极,包括多根不锈钢棒、若干根导线以及导线连接器插头;多根所述不锈钢棒均平行排列,多根所述不锈钢棒通过高熔点高热稳定性玻璃浇封固化为一体;不锈钢棒直径为2mm,不锈钢棒之间的间距为2-4mm;高熔点高热稳定性玻璃熔点为1000℃左右,软化温度750℃左右。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耐高温丝束电极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使用玻璃作为封装材料在超高真空下具有稳定性,不会在镀膜时发生挥发影响薄膜成膜质量,可以用来评价薄膜的均匀性;可在高温环境下表征组合材料芯片的电化学性能,实现高温下高通量电化学表征。

    用于组合材料芯片表征的耐高温丝束电极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28833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560236.4

    申请日:2017-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组合材料芯片表征的耐高温丝束电极及制备方法,属于高通量电化学表征技术领域。该丝束电极包括不锈钢棒、玻璃粉末、导线以及导线连接器插头,通过将不锈钢棒规则排列后用玻璃浇封固定后连接导线制成丝束电极。采用丝束电极电流电位扫描仪测量组合材料芯片表面电流电位分布。该丝束电极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耐高温、在真空环境下不挥发、可用于高温条件下组合材料芯片高通量电化学表征的优点,为高通量电化学表表征提供了一种测量装置。

    一种细化车轮钢组织的氧化物冶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2315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87992.X

    申请日:2011-07-06

    Abstract: 一种细化车轮钢组织的方法,特别涉及采用氧化物冶金技术手段细化车轮钢组织,改善其综合性能,属于新材料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通过选择、添加合适的微量合金元素,形成弥散的氧化物质点,使氧化物颗粒作为促进形核的质点,改善铸坯和产品组织的均匀性和致密性,细化其组织,进而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在O、N含量分别控制25ppm和45ppm以下的基础上,提出将Ti提高到0.025~0.030wt%,酸溶铝Als提高到0.030~0.055wt%,及合金元素Cr提高到0.030~0.040wt%,浇铸过程中形成第二相颗粒,促进结晶。随后控制轧制及热处理,使析出物质点弥散分布,阻止晶粒长大,强化车轮钢。本发明使车轮钢的组织细化均匀,从而提高车轮钢综合性能。该方法控制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易于在工业生产中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