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烟气内循环的低NOx均温I型辐射管

    公开(公告)号:CN11507668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884480.7

    申请日:2022-07-25

    Inventor: 胡野 姜泽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烟气内循环的低NOx均温I型辐射管,包括:外管,外管底端固接有球形端头;内管,内管位于外管内,内管与外管同轴设置,内管与外管固接,内管的顶部侧壁和底部侧壁均开设有若干导流开口;烧嘴,烧嘴位于外管内,烧嘴与外管固接,烧嘴与外管同轴设置,烧嘴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一烟气出口,烧嘴位于内管上方,烧嘴与内管之间留有空隙。本发明通过在内管的顶部和底部开设导流开口,来导出内管中的部分高温烟气并回流内外管间的部分低温烟气,从而改善I型辐射管外管温度的均匀性,增加辐射管内烟气的回流量,降低内管中高温区的温度,降低出口烟气中NOx的含量。

    一种卧式快频蓄热式高压煤气加热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21634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210117953.0

    申请日:2022-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快频蓄热式高压煤气加热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燃烧炉分别与至少两个加热炉相连通;将燃烧炉的烟气通入加热炉,对加热炉内部蜂窝陶瓷蓄热体加热;对加热炉内部通入气体并向外排出;对加热炉内部端口的积碳进行清理,将加热炉内煤气回收、排尽,实现高压煤气和加热炉内剩余煤气的充分利用;采用表面积较大的蜂窝陶瓷蓄热体,蓄热体体积的减少使换向时间大大缩短,所加热的高压煤气温压波动幅度减小;将燃烧炉和加热炉分开,可以保证燃烧炉连续稳定燃烧;定期进行自动清理积碳,从而避免了加热炉积碳后难以处理的问题,使得整个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故障率降低,降低了后期的维护和保养的困扰。

    电热法生成电石的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3306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68664.0

    申请日:2018-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2/94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电热法生成电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半焦进行破碎,获得半焦粉;将生石灰进行破碎,获得生石灰粉;将半焦粉、生石灰粉和复合粘结剂混合均匀,置于造粒机上,加入少量水分润湿后静置45min,进行圆盘或圆筒造球机造球,获得混合球团,静置干燥;干燥后的混合球团在还原窑内经过高温固结,降温,即得到复合球团,所述复合球团大小为5~30mm;将所述复合球团供给至电石炉中进行电石反应,得到电石和电石炉气;复合粘结剂包括质量份数为5~20份的酚醛树脂、5~20份的液体石腊、3~12份的粘木粉。该方法可提高电炉生产效率,具有能耗低、产能高的优点。

    一种利用界面作用剥离收获微藻生物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256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065216.6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不同表面张力液体的界面作用剥离收获微藻生物膜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准备一系列表面张力(20~70mJ/m2)已知的含盐溶液(含盐量:1%~5%);接着,将培养在柔性固体基材(滤纸、棉布等)上的微藻生物膜竖直固定,再将其一端浸入已配好的溶液中,静置2~3s;然后,使生物膜以0.1~0.7mm/s的速度竖直向下移动,缓慢浸入溶液。在一系列配置好的溶液中,由于界面作用,特定表面张力范围内的溶液可以完整地将生物膜从基材剥离,并且溶液中盐分可以维持剥离后生物膜的形貌结构。此后,即可选择具有上述表面张力的液体来剥离微藻生物膜,实现藻细胞的收获。

    利用甲烷重整实现烧成石灰显热回收及尾气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37604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811347885.7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一种利用甲烷重整实现烧成石灰显热回收及尾气利用的方法。将甲烷和来自于尾气的二氧化碳从石灰窑下部冷却区自下而上通入窑内,甲烷和二氧化碳吸收烧成石灰的显热自身温度逐渐提高并起到对石灰的初步冷却作用,在700℃至1150℃的温度和空间区域内甲烷与二氧化碳发生重整反应,重整反应吸收大量的热,并与气体对流换热叠加,实现高温烧成石灰的进一步快速冷却以提高其活性度。本发明重整产物为富含一氧化碳、氢气的合成气,可用于化工合成、燃烧发电、铁矿石还原等工序,同时本发明实现了烧成石灰的快速冷却和显热回收,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此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在保证石灰窑高效生产和石灰高品质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电热法生成电石的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133063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11268664.0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电热法生成电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半焦进行破碎,获得半焦粉;将生石灰进行破碎,获得生石灰粉;将半焦粉、生石灰粉和复合粘结剂混合均匀,置于造粒机上,加入少量水分润湿后静置45min,进行圆盘或圆筒造球机造球,获得混合球团,静置干燥;干燥后的混合球团在还原窑内经过高温固结,降温,即得到复合球团,所述复合球团大小为5~30mm;将所述复合球团供给至电石炉中进行电石反应,得到电石和电石炉气;复合粘结剂包括质量份数为5~20份的酚醛树脂、5~20份的液体石腊、3~12份的粘木粉。该方法可提高电炉生产效率,具有能耗低、产能高的优点。

    一种无损测量生物活体组织热参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54215C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200410000021.X

    申请日:2004-0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损测量生物活体组织热参数的方法,用于通过三点表面测温确定柱状生物活体组织的热参数。该方法包括:建立柱坐标下柱状生物活体组织的二维Pennes传热模型;采用逐行法求解在阶跃热流或方波热流的干扰作用下,柱状生物活体组织内的温度变化;通过灵敏度计算,分析热参数的灵敏度系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热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影响,优化三个测量点的选择;开发生物活体组织表面温度的测量系统,实时采集温度的瞬态响应数据;应用改进的高斯参数估计方法,同时获得柱状生物活体组织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血液灌注率以及体积热容量等热参数。其优点在于:实现了方便、步骤简单的无损测量。

    一种无损测量生物活体组织热参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55759A

    公开(公告)日:2004-12-22

    申请号:CN200410000021.X

    申请日:2004-0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损测量生物活体组织热参数的方法,用于通过三点表面测温确定柱状生物活体组织的热参数。该方法包括:建立柱坐标下柱状生物活体组织的二维Pennes传热模型;采用逐行法求解在阶跃热流或方波热流的干扰作用下,柱状生物活体组织内的温度变化;通过灵敏度计算,分析热参数的灵敏度系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热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影响,优化三个测量点的选择;开发生物活体组织表面温度的测量系统,实时采集温度的瞬态响应数据;应用改进的高斯参数估计方法,同时获得柱状生物活体组织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血液灌注率以及体积热容量等热参数。其优点在于:实现了方便、步骤简单的无损测量。

    基于导热反问题的高温熔炼炉熔池温度监测和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76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70751.0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导热反问题的高温熔炼炉熔池温度监测和反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若干个测温探头测量高导热内衬外壁面的温度;构建沿炉墙厚度方向上的非稳态导热正问题模型,预设所述非稳态导热正问题模型的参数以及初始熔池温度,求解高导热内衬外壁面的温度;构建目标函数对所述高导热内衬外壁面的测量温度和求解温度进行反问题求解,获得温度差值;预设收敛条件,当所述温度差值不满足所述收敛条件时,对初始熔池温度进行迭代,直至满足收敛条件,获得熔池温度反演结果。本发明能通过高温熔炼炉内熔池温度的测量,监控炉内熔炼状况,提前避免运行异常影响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浪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