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068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50895.4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F28D2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三周期最小曲面同心圆管潜热相变储能装置,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流体通道、内壳、相变材料域、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骨架和外壳。内壳和外壳形成同心圆管结构,内壳内部中空为流体通道,相变材料域位于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内,相变材料域内为TPMS骨架,TPMS骨架内外由相变材料填充。TPMS骨架及内壳由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外壳由绝热材料制成。三周期最小曲面结构可设计为每个单元孔隙度沿径向由内而外逐渐增大,这种梯度设计能够使中心热源的热量能均匀且快速的向四周发散,也能使TPMS骨架比表面积增大,提供更大的热交换空间,提高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5701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0210632.6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气混合轴承,属于轴承技术领域。该轴承可实现磁轴承和气体轴承硬件结构的统一。在磁轴承线圈通电时,属于磁轴承工作模式,主要用于转轴的启停和过载时的辅助支承。转子系统启动达到设定工作转速时,逐步降低甚至直至取消磁轴承的工作负荷,轴承运转于气体轴承模式。由于磁轴承工作气隙通常远大于气体轴承,本发明利用磁轴承提供很小的等效约束力,使得转轴在磁轴承的气隙条件下,获得纯气体轴承的支承特性,大幅度降低轴承能耗,提高轴承稳定性和旋转精度。气体轴承可以是纯动压轴承,简化混合轴承结构。本发明可降低磁气混合轴承制造成本和安装同心度要求,获得优异的轴承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7179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741942.4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性支撑和弹性支撑相互转换的磁气混合轴承,属于轴承技术领域。该混合轴承沿转子轴向设置保护轴承、磁轴承和气轴承,磁轴承在轴向包含磁极、磁极线圈和位移传感器,磁极由磁极线圈缠绕,磁轴承磁极线圈轴向前侧设置保护轴承,轴向后侧设置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轴向后侧设置气轴承。磁轴承磁极和转子间形成磁轴承半径间隙,磁极线圈连接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位移传感器之间连接磁气混合轴承控制器;气轴承固定架外圈为固定架圆环,内部为固定架楔形沟槽,固定架楔形沟槽所在圆环中心安装转子,转子和固定架楔形沟槽间设置气轴承轴瓦和弹性橡胶。本发明可减小磁轴承发热和功耗,提高轴承使用寿命,轴承综合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241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230051.7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LF智能化精炼系统及方法,将钢水温度控制、造渣脱硫控制和钢液成分控制协调起来,既实现了钢水终点温度、造渣脱硫效果以及钢液成分的同步准确控制,又实现了节能降耗的设计目标。同时本发明在总体上还具备兼顾冶炼工序上下游运行规律,根据连铸浇注对精炼冶炼周期的实际需求,实时制定及优化LF精炼生产出站时间和温度,对各二级模型执行进行总体规划,实现LF‑RH/VD‑CC的协同匹配和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259705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69167.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连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坯白亮带的监控方法及系统,可以还原板坯白亮带和微观枝晶的特征,借助液相率的位置与板坯出现白亮带的位置、白亮带附近溶质碳的偏析程度的计算值和测量值,对系统计算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系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可以进一步还原板坯凝固进程、二冷电磁搅拌作用区间、白亮带形成过程,将钢液流动、溶质传输、凝固坯壳厚度、二冷电磁力与板坯实际溶质碳偏析、白亮带特征、实际二冷电磁搅拌参数相联系,实现板坯白亮带监控和优化、二冷电磁搅拌参数的合理调控,有利于板坯连铸工艺向洁净化、均质化、高效化方向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40909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715405.9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T7/90 , C21C7/00 , C21C7/076 , G06T7/00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LF精炼造渣效果的确定方法及系统,采集冷却后的LF精炼过程中取的炉渣样品的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图像,对预处理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得到图像灰度值,基于图像灰度值,对比历史炉次造渣效果评价数据库,确定造渣效果,本发明可以实现造渣效果的定量化描述,借助算法对LF精炼造渣效果进行确定,避免了人工干预的误差,且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有利于自动化、智能化LF精炼的更好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700687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0950895.4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F28D2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三周期最小曲面同心圆管潜热相变储能装置,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流体通道、内壳、相变材料域、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骨架和外壳。内壳和外壳形成同心圆管结构,内壳内部中空为流体通道,相变材料域位于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内,相变材料域内为TPMS骨架,TPMS骨架内外由相变材料填充。TPMS骨架及内壳由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外壳由绝热材料制成。三周期最小曲面结构可设计为每个单元孔隙度沿径向由内而外逐渐增大,这种梯度设计能够使中心热源的热量能均匀且快速的向四周发散,也能使TPMS骨架比表面积增大,提供更大的热交换空间,提高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9570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38703.3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B22D11/16 , B22D11/22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连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结晶器内低碳钢铸坯坯壳及糊状区分布的预测方法及系统,对实际的漏钢坯壳厚度进行取样和分析,无需借助酸浸实验,将实际测量的漏钢坯壳厚度、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数值仿真模拟结果相结合,快速、准确的获得结晶器内高温凝固过程中钢液的流动特征及传热传质行为,可以图像化、定量化的显示结晶器内不同特征位置的冶金传输现象,预测真实的铸坯坯壳和糊状区的厚度。进而,可以利用准确可靠的糊状区系数,准确预测坯壳和糊状区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根据规律和趋势,优化结晶器工艺参数,获得更均匀的坯壳及糊状区厚度,减少铸坯缺陷发生率,优化二冷配水,开发铸机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457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10632.6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气混合轴承,属于轴承技术领域。该轴承可实现磁轴承和气体轴承硬件结构的统一。在磁轴承线圈通电时,属于磁轴承工作模式,主要用于转轴的启停和过载时的辅助支承。转子系统启动达到设定工作转速时,逐步降低甚至直至取消磁轴承的工作负荷,轴承运转于气体轴承模式。由于磁轴承工作气隙通常远大于气体轴承,本发明利用磁轴承提供很小的等效约束力,使得转轴在磁轴承的气隙条件下,获得纯气体轴承的支承特性,大幅度降低轴承能耗,提高轴承稳定性和旋转精度。气体轴承可以是纯动压轴承,简化混合轴承结构。本发明可降低磁气混合轴承制造成本和安装同心度要求,获得优异的轴承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155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59193.6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16C20/30 , G16C20/10 , G16C20/70 , G06Q50/04 , G06F18/2431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LF精炼合金收得率的预测方法和系统,利用历史冶炼数据,针对不同工况进行分类,构建合金元素收得率矩阵,能够有效预测LF精炼过程合金元素收得率,进一步降低不同冶炼工况对合金收得率的影响,提高了命中精度,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合金的加入量,从而提升钢液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合金成本。同时本发明为LF智能精炼模型的合金成分预测和加料推荐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LF精炼工艺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
-
-
-
-
-
-
-
-